2018年的全球雲計算市場的情況是怎麼樣的

近日,調研機構Canalys給出了相關數據報告。該報告顯示,2018年全球雲計算市場規模突破800億美元,達到804億美元,同比大幅增長46.5%;其中,2018年第四季度,全球雲計算市場規模達到227億美元,同比增長45.6%。

Canalys也給出了全球市場份額前十的雲計算服務提供商:AWS、微軟Azure、谷歌雲、阿里雲、IBM雲、Salesforce、Oracle、NTT通信、騰訊雲和OVH。

2018年的全球雲計算市場的情況是怎麼樣的

這其中,AWS依然是全球雲計算市場的領頭羊,其2018年雲計算營收規模達到了254億美元,佔有31.7%的市場份額。微軟Azure則位居市場第二,全年營收規模達到135億美元,市場份額達到16.8%,同比大幅增長82.4%。

谷歌雲則以68億美元的營收規模以及8.5%的市場份額為例第三,值得一提的是,谷歌雲是前五大雲計算服務提供商中增長最快的,2018年同比增長達到93.9%,營收規模幾乎翻倍。

阿里雲則以31億美元營收規模4%的市場份額位列第四。1月30號阿里巴巴公司了公佈了2018年自然年阿里雲市場營收規模達到了213.6億元,Canalys的數據與阿里雲財報數據基本吻合。

IBM則是市場前五的雲計算公司中唯一一家市場份額下降的公司,IBM雲市場份額已經從2017年的4.7%下降到2018年的3.8%,營收規模同比增長17.6%,遠低於其他四大競爭對手,且低於市場平均增長率。

數據中心規模:雲計算市場的側面

如果說財報數據是一種紙面上的財務技巧,那麼說數據中心建設規模是則衡量雲計算服務提供商業務好壞一個實打實的指標。因為,快速增長的雲計算業務必然需要有不斷增加的數據中心來進行支撐。

根據另一家調研機構Synergy Research Group在1月份給出了全球超大規模數據中心建設情況。該調研機構對全球20家主要的雲和互聯網服務提供商的數據中心建設情況進行了調研,包括SaaS,IaaS,PaaS,搜索,社交網絡,電子商務和遊戲領域最大的服務商。

根據研究發現,2018年,超大規模數據中心用戶的增長勢頭並沒放緩,資本支出超過40%是用於建設和裝備數據中心,這20家公司平均擁有22個超大規模數據中心,擁有最廣泛數據中心的公司是Amazon、微軟、Google、IBM等雲服務提供商,這幾家公司都擁有55個或者更多的數據中心,並且在北美、亞太、歐洲、中東和非洲、拉丁美洲這些區域中至少有三個建設了數據中心。

2018年的全球雲計算市場的情況是怎麼樣的

其中,在超大規模數據中心用戶中,Amazon和Google是開設新數據中心最多的公司,佔到新增總數的一半以上,Amazon和Google最新的財報也佐證了這一情況。此外,甲骨文、阿里巴巴、騰訊、Salesforce、SAP等也是數據中心建設的積極者。

總體而言,數據中心建設情況也從側面很好地反應了這些雲服務提供商的全球雲計算服務提供能力和雲業務增長情況,因為實打實的數據中心不會騙人。

2018年全球雲計算市場依然處於高速增長的狀態,而排名前四的雲計算服務提供商依然保持著極高的增長率,結合相關公司的財報數據,我們可以從中解讀出以下信息:

AWS市場份額趨於穩定

AWS2017年和2018年市場份額基本維持在31.5%左右,雖然AWS在2018年仍然取得了47.1%的同比增長,但是受制於自身體量以及其他競爭對手更加快速的增長,AWS的市場份額並未再出現大的波動。在其他主要競爭對手錶現同樣出色的情況下,AWS的市場份額在未來能夠維持多少恐怕也是業界最為關心的話題之一。

AWS增長率約等於業界平均增長率

AWS的增長率約等於業界平均增長率。AWS作為雲計算市場的第一名,已經連續多個季度實現了雙位數的高速增長,從側面反映出AWS很好地抓住了雲計算市場的機會,2018年AWS的增長率與市場平均市場了基本等同,都大約為47%左右;AWS的增長率就相當於一條市場紅線,在雲計算整體市場快速增長的趨勢下,其他競爭對手如果沒有超過AWS的增長率,那說明在市場競爭中就處於一定的下風。

谷歌雲其實沒那麼不堪

谷歌雲在2018年經歷了多場風波,比如高管動盪、CEO換帥、軍方AI訂單等等,但是其2018年的增長率是市場前五廠商中最快的,之所以業界對於谷歌雲依然有諸多苛責,恐怕還是因為谷歌雲起了個大早,卻趕了個晚集,雖然增長率出色,但是基數依然較小,對內收入仍低於搜索、廣告等基礎業務,對外則在市場份額上離AWS、微軟Azure依然有著較大差距,加上AWS、微軟Azure、阿里雲等競爭對手同樣不遜色的增長率,業界對於谷歌雲的批評也就可以理解了。

雲計算廠商們的收入依然帶有問號

以谷歌云為例,谷歌一直沒將雲計算業務單獨在財報之中列出,而是歸為"其他營收","其他營收"還包括谷歌Play應用商店和智能硬件等業務的營收,根據2018年第四季度最新財報顯示,谷歌"其他營收"的規模為65億美金,谷歌僅僅在財報中提到其交易額超過100萬美元的客戶數量在2018年實現了翻倍,卻沒有提供更多信息來讓外界衡量其雲計算業務的規模。類似情況還有微軟Azure,微軟Azure被計入到智能雲服務業務之中,智能雲服務還包括Offce365企業級服務、Linkedin企業級服務等,微軟公佈最新一期財報顯示,該季度智能雲服務收入達到94億美元,但並未透露Azure的具體數字,只是表示Azure收入增長了76%。

雲計算市場格局依然未確定

Canalys數據顯示,排名第四的阿里雲市場份額目前只有4%,並且市場Others依然擁有超過35%的市場份額,說明市場格局並未確定;外加,全球IT基礎設施加速向雲轉型的大趨勢下,排名前十的雲計算服務提供商依然會有較大的市場機會,只不過從Others的同比增長率來看,機會窗口期正在縮小。

中國雲計算公司依然有巨大的市場潛力

2018年阿里雲進入到市場第四,騰訊雲進入到前十,考慮到二者的市場基數依然較小,這意味著依然有著巨大的市場潛力可以挖掘。以中國這個增速最快的市場為例,根據IDC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中國公有云市場規模超過30億美金,其中IaaS市場同比大幅增長83%,阿里雲和騰訊雲等中國雲計算服務提供商有著天然的本土優勢,在市場中處於領先;另外,像阿里雲、騰訊雲等公司都在積極佈局海外市場,海外數據中心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中國本土雲計算出海已經成為大勢所趨;綜合來看,中國雲計算服務提供商依然值得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