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圈的“合體”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在5G產業裡,沒有一項技術是可以完全獨立存在的。每一個被科學家們研發出的技術,都需要其他技術加持,才能發揮出最好的效果。

目前,MEC與C-V2X兩項技術的融合有了最新進展。

“什麼什麼?

MEC是什麼?

C-V2X又是什麼??

分開都認識,合起來就不認識了。”

沒關係,且聽我慢慢講。

01

MEC (Multi-access Edge Computing)

多接入邊緣計算

多接入邊緣計算概念最初於2013年出現,起初被稱為移動邊緣計算(Mobile Edge Computing),將雲計算平臺從移動核心網絡內部遷移到移動接入網邊緣。

2016年後,MEC內涵正式擴展為多接入邊緣計算,將應用場景從移動蜂窩網絡進一步延伸至其他接入網絡。

如果你還不明白什麼是 邊緣計算

甩給你一個鏈接先去補補課:

我等你兩分鐘,快去快回~

所以簡單地說,MEC就是可以由各種網絡接入邊緣計算。

通信圈的“合體”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C-V2X(Cellular Vehicle-to-Everything)

蜂窩車聯網

C-V2X基於蜂窩(Cellular)通信演進形成的車用無線通信技術,可提供Uu接口(蜂窩通信接口)和PC5接口(直連通信接口)

所以簡單地說,C-V2X就是專門為車聯網服務的通信網絡。

於是

經過科學家爸爸們的不斷努力

他們!

合體了!

通信圈的“合體”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MEC與C-V2X合體/融合後,C-V2X業務將部署在MEC平臺上,藉助Uu接口或PC5接口支持實現“人-車-路-雲”協同交互,可以降低端到端數據傳輸時延,緩解終端或路側智能設施的計算與存儲壓力,減少海量數據回傳造成的網絡負荷,提供具備本地特色的高質量服務。

通信圈的“合體”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02

我們都知道,車聯網在實際應用場景中,無論是時延、帶寬以及計算能力等方面對網絡環境的要求相當高。

例如,在3GPP對eV2X(增強型V2X)場景的需求分析中(TR38.913),時延要求最嚴格的自動駕駛和傳感器共享場景,對時延的要求最低達到了3ms;帶寬需求最大的傳感器共享場景,對帶寬的要求最高達到了1Gbps;全局路況分析場景對服務平臺的計算能力提出要求,要能快速對視頻、雷達信號等感知內容進行精準分析和處理。

所以簡單地說,

車聯網對網絡環境的要求三個字:

快!

穩!

準!

而MEC與C-V2X合體/融合可以對C-V2X端到端通信能力提供增強,也可以對C-V2X應用場景提供輔助計算、數據存儲等支持。

具體可以體現在以下特性:

網絡信息開放:

在網絡管理允許的情況下,MEC能夠承載網絡信息開放功能,通過標準化接口開放邊緣網絡的實時狀態信息,包括無線網絡信息、位置信息、用戶信息等。

另外,利用MEC開放的無線網絡信息也可以對TCP傳輸的控制方法進行優化,有效規避高清視頻等多媒體數據傳輸過程中發生的網絡擁塞。

低時延高性能:MEC運行在靠近用戶終端的網絡邊緣位置,能夠顯著降低C-V2X業務的傳輸時延、提供強大的計算與存儲能力、改善用戶體驗。

另外,MEC也可以為車載/路側/行人終端提供在線輔助計算功能,實現快速的任務處理與反饋。

本地服務:MEC具備本地屬性,可以提供區域化、個性化的本地服務,同時降低迴傳網絡負載壓力;也可以將接入MEC的本地資源與網絡其它部分隔離,將敏感信息或隱私數據控制在區域內部。

03

MEC與C-V2X融合場景,可按照“路側協同”與“車輛協同”的程度進行分類。

車輛協同:的C-V2X應用可以直接通過MEC平臺為車輛或行人提供低時延、高性能服務;當路側部署了能接入MEC平臺的路側雷達、攝像頭、智能紅綠燈、智能化標誌標識等智能設施時,相應的C-V2X應用可以藉助路側感知或採集的數據為車輛或行人提供更全面的信息服務。

路側協同:單個車輛可以直接從MEC平臺上部署的相應C-V2X應用獲取服務;在多個車輛同時接入MEC平臺時,相應的C-V2X應用可以基於多個車輛的狀態信息,提供智能協同的信息服務。

通信圈的“合體”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