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投資的「原則」

↑ 點擊上方藍字「IT桔子」

每天瞭解一點創投圈

腾讯投资的「原则」

來源:藍洞商業(ID:value_creation)

資本正在成為互聯網格局變化的重要力量,投資恰恰是騰訊的核心能力之一。這種力量產生的到底是正向還是負向效應?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騰訊需要公開投資「原則」。

2008 年,金融危機爆發,年虧損超過 30% 的投資者比比皆是,橋水基金旗艦產品業績卻逆勢增長 14%。兩年後,他們的收益達到史上最高。創始人 Ray Dalio 成功預見危機和驚人業績,讓橋水成為媒體關注的熱門對象。

這些報道中,Ray Dalio 要麼被描述成是一個身懷絕技的投資界超級英雄,要麼是一個異端組織的領袖,有時二者兼有。總之,反常規。

「因成功而得到大量關注不是一件好事。澳大利亞人稱此為:高罌粟綜合徵。田地裡最高的罌粟最可能被摘頭。」Ray Dalio 自述。為避免被持續誤解,2010 年底,他決定公開自己的「原則」,明確闡述橋水所做的事情及理由。

橋水在金融危機一支獨秀時,騰訊投資併購部剛剛成立。這個日後影響中國互聯網格局的部門從兩個人做起,至今有超過 60 人。他們一定沒想到,10 年後會面臨跟橋水同樣的困惑。

2018 年,對騰訊投資的評價兩極分化。他們是創投圈裡的投資之王,點石成金;還有一種聲音是,他們阻礙騰訊主業真正創新,喧賓奪主。

根源是,投資作為常規手段,已經成為互聯網格局變化的重要力量。而投資恰恰也是騰訊的核心能力之一。

2019 年 1 月,劉熾平在騰訊投資年會上對外披露,過去十年,騰訊投資了大概 700 多家公司(這個數字在一年前還是 600)。其中,63 家為上市公司,122 家市值或估值超過 10 億美金。

此前還沒有哪家公司的觸角伸向如此廣泛的領域,也沒有哪種連接方式形成如此巨大的合力。這種力量產生的到底是正向還是負向效應?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騰訊需要公開投資「原則」。

一、投資有多重要?

將投資作為騰訊核心能力之一,劉熾平是最早的主張者。

平臺型公司進行國際化擴張或橫向發展,如果速率要比競爭對手更強,需要藉助投資的力量。投資和業務是同等重要的競爭手段。放眼望去,Google、Facebook 無不是類似的路徑。

2012 年 4 月,Facebook 以 10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 Instagram 時,一片譁然。外界不僅懷疑出價太高,同時擔心圖片社交網站該如何盈利?結果是 6 年後,Ins 估值就達到千億美元,月活超 10 億。

同樣的故事還發生在 WhatsApp,正是 160 億美元的收購動作,讓 Facebook 拿到世界最流行的即時通信應用,不必擔心喪失其主導全球社交網絡的地位。

從這個角度就能理解,投資在騰訊的重要性。而多個信號也顯示,投資併購部在騰訊集團的戰略位置越來越重要。

比如在遊戲領域的投資,讓騰訊遊戲的海外拓展更好的實現。內容領域的投資對騰訊視頻業務的促進等等。除此之外,投資併購部開始為騰訊探索更多進入新機會新領域的可能性,電商,教育,醫療等等。類似的案例讓投資部贏得總辦信任,團隊規模從 10 人擴張到現在的 60 人,從早期和業務線共同完成投資決策,現在更多的投資項目由他們獨立推動。

而劉熾平在 1 月份的騰訊投資年會也強調,投資作為騰訊的核心戰略,不會被收縮。理由是,「投資讓我們自身有一個選擇,去做最重要的事情,有所為,有所不為。投資讓騰訊能夠進入很多新領域,獲取新機會。」

這個使命導致騰訊投資在做決策時,一直是戰略投資和財務回報並重考慮。

騰訊投資主管合夥人李朝暉在定義騰訊投資時,曾使用過一個拗口的說法,騰訊可能是市場上最像財務投資人的戰略投資方。他告訴媒體,「在戰略價值和財務價值之間,我們努力地尋找平衡。賺錢不難,達到平衡很難。」

比如,有些業務不能產生短期利潤和估值上升,但給騰訊的業務能提供壁壘、間接地產生價值,投資這種公司都是出於戰略價值的考慮。很多互聯網基礎服務公司是屬於類似的情況,不太賺錢,也很難有大的爆發機會。但它對於騰訊和整個中國互聯網基礎設施能力的提升,意義重大。

但騰訊在做投資決策時,也更關心企業自身發展能力。經濟利益回報同樣是他們衡量一個投資成功與否的重要指標,「畢竟我們做的是投資而不是公益。」

作為股東,在被投公司眼中,騰訊也是一個重要的意見建議者。

一位參與騰訊投資年會的企業家告訴「藍洞商業」,現場分享了這樣一個案例。2018 年美團上市前夕,曾有投行建議讓王興給創始人很大的股權激勵,因為這是慣例。執行這個動作需要召開一個緊急董事會,王興問劉熾平的意見。他得到的回覆是,不一定要做,因為可能觸發其他相關方的利益。最後,劉熾平的建議被採納。

兩家同為騰訊投資的公司互相進攻對方核心業務時,劉熾平也曾出面調停,建議不要因業務過度擴張或燒錢太激進,但不會強制對方一定採納他的建議。

二、出手邏輯

外界有一種聲音,騰訊掌握海量數據,可以讓他們更早敏銳地發現那些交易最活躍,成長最快的公司。比如,一些垂直電商公司還只是一個公眾號時就被騰訊發現,他們後臺的交易、支付數據對騰訊投資而言就是最好的 DD,也不必驗證真假。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似乎投資率命中率更高。

但一位騰訊投資內部人士並不完全認同這個說法。「數據的獲取或使用或許並不如外界想象。」

馬化騰曾對外解釋,「我們強調的是如何加強數據保護,而不是打通數據和唯算法論。騰訊不管是 ToB 還是 ToC 業務,都會保留這樣的價值觀。」

上述騰訊內部人士進一步指出,騰訊投資併購部擁有的數據權限與集團其他部門是持平的,但是基於騰訊生態,特別在微信以及一些核心行業,對市場的變化感知更強一些。「但並不代表,他們可以拿到額外更多的數據。」

在他看來,「騰訊投資的能力核心還是團隊的投資視角和思考能力,也就是發現事物本質和預見未來變化的能力。」

以猿題庫為例,騰訊投資在很早期進入,並且中間數度加碼。當時團隊通過對市場的觀察,以及對產品服務和用戶需求本質的研究,對這家公司的雙師輔導模式的成立條件進行抽離思考。通過微信可以進行復雜交易和服務,進而去尋找新的投資方向,比如通過微信可能被改造的其他傳統行業。

此外,騰訊投資併購部堅持每年招聘本科生,這在投資界並不多見。但只定向從少數幾所優質高校選取。此外,每年還從國外幾所固定商學院招徠人才。

2012 年,騰訊投資首次吸納應屆畢業生,其中一道面試題是,根據部分財務數據,指出其所屬哪個行業甚至哪家公司。那年騰訊集團共招入 5000 名應屆畢業生,劉熾平唯獨與拿到 4 個投資部門 offer 的學生一同進餐,飯桌上還有各個業務線的副總裁。核心意思只有一個,熱情邀請他們加入騰訊投資。

聽上去似乎有點不可思議,但彼時騰訊投資的吸引力和號召力的確有限。幾位高材生最後用腳投票,三名奔向高盛、淡馬錫控股和德意志銀行,只有一人選擇留下。現在不然,投資併購部幾乎每個人都是萬里挑一。

相對於其他機構,他們似乎有更多的意願、資源和機會去培養新人,畢竟沒有幾個人可以享受到如此海量的學習資源——親歷 700 多家被投公司的投資、重組、退出的全生命週期,以及每年實踐新的投資機會。「這樣的大量的實操機會是其他基金很難具備的,可以讓大家成為更優秀的投資人。」

騰訊內部更理性客觀的共識是,投資併購部之所以業績搶眼,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策略和技術做的比較好。所謂策略是,有所投,有所不投。技術則是,複雜交易的能力和投資經驗。

但投與不投的具體內容是什麼,所有人都守口如瓶。理由是,「太敏感,如果市場知道騰訊的潛在動作,通常會引起市場變化。甚至就因為騰訊看了某個領域,就可能帶火。」

騰訊投資主管合夥人李朝暉曾說,騰訊投資的大原則是,只投看得懂的東西。

曾有與騰訊業務無關的 A 股上市公司邀請他們做定增,非常確定的盈利性。被否。相反,如果一家正在虧損的公司、但很有價值,即便面臨未知困難,騰訊也願意投資。

此外,騰訊作為投資人遵守遊戲規則,「有多少股份投多少票,避免跟創業者產生分歧,有了分歧就溝通。」李朝暉告訴《彭博商業週刊》。

至於跟被投公司的關係,劉熾平認為,作為一個戰略投資者,最重要的責任和使命,是在業務裡打造一個開放和公平的平臺,讓每個人都可以通過自身能力取得最高價值。

「核心訴求是讓公司活下去,更好發展。所以很多騰訊投資的公司,阿里也是股東,比如小紅書,騰訊都一視同仁。」一位騰訊投資併購部的人士說。

三、堅持與反思

2018 年 11 月,馬化騰給《中國企業家》的書面回覆中曾提及騰訊投資的變化。一,投資範圍有一定擴大,未來會加強產業互聯網的投資。二,強化升級投後服務。

而去年全球合作伙伴大會投資分論壇,騰訊投資董事總經理湛煒標也明確騰訊投資不變的原則:

第一,生態戰略「不變」,有所為有所不為,投資方向有「變」,加強產業互聯網投資佈局;

第二,支持優秀創業者,少數股權為主,但在社交、內容等核心領域,不排除考慮控股與併購。

第三,看重長期價值,投資不分早晚期,只要是對未來有巨大價值,騰訊都會出手。

第四,會持續進行海外佈局,騰訊的目標是著眼於全球。

認知確立不容易,真正落地執行更難。李朝暉曾告訴媒體,在騰訊做投資,「最困難的是外界對你的期望特別高。如果是一個外部獨立基金,IRR(Internal Rateof Return,內部收益率)很高,不知道有多少人會提供錢讓你們進行投資。但在騰訊,如果我們做得太好,就會有聲音說是把騰訊戰略帶壞了,這個責任太重大了。」

他自喻,既是探路先鋒和突擊隊,要發現市場上的新機會,去提前建立認識。另一方面也是後方的防禦性武器。

所以投資併購部的成員需要時刻保持好奇心。新人來面試,大概率會被問到,你最近在思考什麼?他們從答案中發現一個人的思考邊界。

每隔幾個月,騰訊投資併購部會集中到某個地方封閉開會兩到三天,對近段時間的投資進行復盤,反思和分享,比如如何用更小的決策成本捕捉新興科技項目?哪些流程可以增加協作或提升效率?是不是所有的賽道,都適合只採用少數股權投資的方式?

李朝暉也曾提到,「可能所有可敬畏的競爭對手都應該更早投資。但競爭是不可能停下的。當我們錯失了一個機會,只會激發我們捕捉下一個更大機會的強烈想法和熱情。」

3 月 2 日,桔說 2019 創投峰會,將為大家解讀年度報告《2018-2019 年度中國新經濟創業投資分析盤點》,並邀請行業內幾位重磅嘉賓,分享他們眼中的 2018,探討 2019 的創投新風向。

掃描上圖二維碼,

馬上報名參會

IT 桔子將於春節後正式發佈《2018-2019 年度中國新經濟創業投資分析盤點》(https://itjuzi.com/2018)系列報告,希望通過這份厚實的年度盤點報道,堅守「數據說話」的導向,繼續為大家提供真實、詳盡、完善的中國新經濟產業(尤其是互聯網、TMT)的創投全貌。

掃描上圖二維碼,

搶預售報告,享特價優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