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上海的穿越指南,活色生香的舊日魔都

Vital,Viberant,Vivacious;Strident,Turbulent,Glowing...

多麼耀眼的一組詞彙來形容1935年的上海。

老書新版

之前,我們曾介紹過1915年版本的一本中國旅遊指南中有關上海的部分章節,但那是上海還沒有贏得世界矚目的年代,僅僅20年之後,上海國際之都的地位就顯現了出來。

1935年前後,可說是上海最好的黃金歲月。儘管,一二八事變之後,閘北一帶開始慢慢凋敝下來,但上海大多數地方仍然在發展前進,直至“八一三”開始的三個月烽火,和八年逐漸淪落敵手的東方巴黎。1945年之後的上海,因為時局的變化,就慢慢變得普通起來。


1935年上海的穿越指南,活色生香的舊日魔都


1935年上海,航拍圖

2008年,一本1934-1935年度上海英文標準旅遊指南以今天的印刷規格再度出版。在這本有十幾章內容,覆蓋上海旅行方方面面的指南中,我們或許能以遊客的身份去遊歷那座最好年華里的遠東第一大都市。筆者數年前購得這本書的電子版,而這本書的紙質版目前國內也有售,只是價格不菲,如果您有幸能找到,可以拿來翻翻看看。


1935年上海的穿越指南,活色生香的舊日魔都


這本旅遊指南名頭不小,《Everything About Shanghai》意思是當年上海旅遊、生活的方方面面一應俱全。當然,我們不必相信作者的大話,而是把它當作一本尋覓30年代上海生活的參考。

從歷史中走來

指南開篇介紹上海開埠歷史,從開埠前講到一二八,算是把上海的歷史好好交待了一遍。其中有一個片段講了上海有些馬路的舊稱,如南京路曾叫派克弄,外灘曾叫揚子江路,四川(中)路曾叫“大橋路”,江西(中)路曾叫“教堂路”。

緊接著就是介紹一下上海有點複雜的治理模式。雖然民國時代的上海,一市三府的行政管理足以讓外來者頭暈眼花,但在司法管轄權上卻更為複雜,西方几大帝國主義均在上海設有海外法庭或外事法庭,在此就不展開敘述了。

上海的地理位置以及近代以來歷史變遷產生的特殊性使之成為中國經濟之都,人口也飆升至世界第六,並有望在1935年(指南出版於1934年)超越芝加哥,躋身老五。而外國人,其實只佔不到三十分之一,在租界也沒有達到十分之一。

管窺上海:1935年的外灘


1935年上海的穿越指南,活色生香的舊日魔都


1934年建成的國際飯店,是遠東第一高樓,美國以外最高的建築。許多人爭相一睹其風采,而如今這些名頭都已經轉交他人了。外灘依舊是那個外灘,絕大部分建築已經成型。指南里也提到了匯豐銀行門口被人們用掌心磨得鋥亮的獅子腳掌。


1935年上海的穿越指南,活色生香的舊日魔都


1935年的外灘

當然不得不提的還有上海總會大樓,以及裡面號稱“世界第一長的酒吧吧檯”。不過正如指南上所言,當時美國剛剛推翻了禁酒令,這個記錄很快將會易手。果不其然,曾經在禁過酒卻嗜酒如命的美國人如今將這一記錄握在手中,這是一家開在俄亥俄州伊利湖上的叫Put-In-Bay的島上的一家啤酒館所保持的。不過據說最新紀錄為德國杜塞爾多夫的一個小鎮打破,因為全鎮所有的吧檯幾乎完全相連......這也可以。


1935年上海的穿越指南,活色生香的舊日魔都


不遠處英法租界交界路愛德華七世路的盡頭是為曾經來上海淘金卻殞命於一戰的冒險家所設立的勝利女神雕像。這是上海二戰之前最具標誌性的景觀之一。從外白渡橋至勝利女神雕像是1935年外灘的全貌,也是上海的縮影。

“鹽”格的海關,不可“絲”異的關稅

旅行者們的正題終於開始了。1935年,來上海的主要手段依然是輪船和火車,越洋飛行在當年還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當時的中國飛機主要還是軍事、商業和通郵之用。1931年死於空難的徐志摩,搭乘的就是一架郵政飛機。


1935年上海的穿越指南,活色生香的舊日魔都


所附航空公司廣告,可見當年客運飛機還是很時鮮的

在1930年代,上海市的範圍還沒有拓展到吳淞口,遠洋輪從長江口行駛40英里至吳淞口,再逆黃浦江而上14英里到達租界的港口。當年下船頭一件事就是過海關。據指南,每位旅客可攜帶免稅的“25支雪茄、200根香菸和半磅的菸絲。”除此之外,槍支彈藥必須寄存在海關直至離境。而托運行李則需支付60分墨西哥銀洋的保管費才能拿走。

最要命的是禁止旅客私帶鹽和麻醉藥品(藥品中所含合理劑量的除外)。後者可以理解,因為今天依然如此,但鹽就有些不可思議了。因為當局壟斷鹽業,因此一粒鹽也不能帶入上海。


1935年上海的穿越指南,活色生香的舊日魔都


新新百貨(今第一食品)的廣告

而今天被海關克以重稅的數碼產品、化妝品和奢侈品包包等完全無法與當年羊毛絲綢製品的入境關稅相提並論。因為這兩種商品一旦被查獲私帶入境,關稅額度最高80%,最低也有30%之多,可見當時的中國是多麼依賴紡織業。機器、鐵製工具等稅率是最低的,這也是當年進口量最大的產品。

當年還有人會帶著自己的愛車來上海,而指南則建議這些人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進口關稅,需向中國海事海關抵押足夠數目的稅金和手續費,並且保證兩個月之內離境出關。而想在上海開車,租界內自是比較容易,向有關部門申請即可,然而要開車入華界就得向上海市政府另行申請駕照了。

飛馳上海

當年的上海,除了城市道路外,通往郊野的道路就沒有那麼發達了。不過指南中還是介紹了一環三縱,以及一條郊區延長路。

一環自然就是從龍華開始,逆時針繞租界一圈的中山路了。這條路其實最初的目的是為了串聯被邊緣化的華界,但也實際遏制了租界的無限擴張。

上海至吳淞口的公路,或許是今天軍工路及其延伸,從楊樹浦路北端直抵達吳淞口附近的寶山城,1935年的寶山縣城尚有圍牆,1937年在這裡曾爆發過淞滬戰役中極為慘烈的寶山保衛戰。

上海至瀏河的公路,或許是今天滬太路。指南使用的中國地名大多為滬語語音拼寫,如吳淞則為“Woosong”,瀏河為“Liuhu”,閔行為“minghong”等等

上海至閔行的公路,大概就是今天的老滬閔路和滬閔路。而指南提到,如果在北橋右轉就能去松江老縣城了,看來北松公路在1935年也已經築好了。


1935年上海的穿越指南,活色生香的舊日魔都


行駛於滬閔路上的長途汽車(來自知乎)

大王節?

這本指南將租界與華界分開介紹,華界的內容要豐富得多,因為其中還有許多中國傳統文化的部分。比如它專門花章節來介紹中國傳統節日,其中農曆新年、元宵、中秋、清明、端午等都說得很詳細,甚至還有一個今天上海人已經完全不知道的大(dai)王節。

大王節和新閘路上的大王廟有關,之前我們在廣肇山莊一文中曾提到。據指南所述,大王神是一個民間信仰的雨神也是農民的守護神。大王節在每年四月中,至節慶會有八位著紅色綢衣的大漢扛著神龕遊行。


1935年上海的穿越指南,活色生香的舊日魔都


而關於文廟(confucian temple)的章節也挺耐人尋味的,1935年的上海文廟其實也早就挪作他用,只是當年這裡賣的不是舊書而是衣服,或許那裡是華亭路、襄陽南路的鼻祖吧。

據指南描述文廟外面有個池塘(天光雲影池),池邊還有一座三層寶塔(魁星閣),還有圍牆將其團團圍住,上面還有反映孔子與七十賢弟子,三千眾弟子的壁畫裝飾。文廟後來所經歷的一切,大家都能在網上查到,如今的樣子是否和當年能重合呢?其實1932年,文廟就部分被改建為圖書館,過去皇權社會的宗教文化機構,留到今天,只是供後人憑弔而已。


1935年上海的穿越指南,活色生香的舊日魔都


今日文廟(來自FB網友)

此外,今天大家基本混作一談的城隍廟、豫園和湖心亭茶樓,其實當年算是不同的景緻,只是豫園商圈將三者糅合在一起了。


1935年上海的穿越指南,活色生香的舊日魔都


美食指南欠奉,喝酒耍樂卻是寫得詳細

或許是西洋人對中國美食缺乏理解能力。唯一能用上的一個詞就是“good”。無論是炒糊鍋底還是夾生未熟,只要對上味了,就能聽到一聲“the food is good.” 或許他們真的分不清食物的好壞,但凡味蕾刺激到了就說好吃。

說了這麼多,也是我看完這本指南目錄後的失望——一家像樣的餐廳推薦都沒有!!!光顧著說好吃了。對於漂洋過海而來的洋人們來說,喝酒跳舞夜生活的質量在所有娛樂中是最重要的。指南作者提到華懋飯店和禮查飯店的茶舞會。


1935年上海的穿越指南,活色生香的舊日魔都


所附安樂宮歌舞廳的廣告,赤裸裸宣稱自己是第一家提供舞伴的卡巴萊

除此之外,作者津津有味地介紹起來上海的西式“卡巴萊餐廳(Cabaret)”,這些餐廳不僅僅提供食物,甚至重點都不是在吃東西,而且提供各種活色生香的表演節目,或者提供伴舞。卡巴萊還以尺度分為三層,第一種相對高雅,第二種媚俗,對於那最放開的第三類,指南作者笑而不語。


1935年上海的穿越指南,活色生香的舊日魔都


著名影片《卡巴萊(常譯作歌廳)》的海報

作者列出的那些當年算是高雅層次的卡巴萊餐廳們,只有英文名和英文路名,其中之一則是Majestic Cafe。中文名字叫大滬歌舞廳,其實和更有名的大華飯店(Majestic Hotel,1929年歇業)在上海話中極為相似。指南上仍印有Majestic Cafe的廣告。其中一句小字廣告語令人唏噓,“Your stay in Shanghai will be incomplete unless you visit Majestic Cafe(如您未能光顧大滬餐廳,則滬上之旅實屬抱憾。)”今天大滬飯店仍在!但已經不是原來南京西路上的地址了。


1935年上海的穿越指南,活色生香的舊日魔都


大滬歌舞廳的廣告

其他列出的有大華歌舞廳(不是大華飯店),叫Ambassador Cafe,愛多亞路741號,資料甚少。Carnidome Cafe/逸園,辣斐德路1189號,今上海文化廣場,當年是兼具跑狗賭博功能的娛樂場所。Ladow‘s Casanova/新華歌舞廳,愛多亞路545號。其他的就不一一贅述了。

指南還打趣地說道,如果你在上海只剩一個晚上了,千萬別留戀同一個地方,從高級酒店到水兵水手們都愛的“流血街(Blood Alley)”中間可選擇的簡直太多了。這條所謂流血街也就是朱葆三路,即今天的溪口路,因為臨近黃浦江碼頭,故而充斥著意圖一醉方休或者尋花問柳的水手,他們能為各種大小事情大打出手,血流滿地,因此得名。


1935年上海的穿越指南,活色生香的舊日魔都


酒吧林立的朱葆三路(來自網絡)

犬馬人生

說完聲色,必然是犬馬。按照某個時代的政治語言來說,舊上海真是一個五毒俱全、烏煙瘴氣的地方,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1935年的上海人和今天一樣熱衷彩票,以指南列出的國民政府當年的彩票兌獎辦法,中獎比例是10元一張彩票,最高獎額是50萬。不過當時的彩票可以買十分之一份額,而一旦中獎也能拿到5萬獎金。每期彩票共設9等,最低20元,也算翻倍,一次獎池共約250萬獎金。


1935年上海的穿越指南,活色生香的舊日魔都


1935年上海的穿越指南,活色生香的舊日魔都


逸園跑狗場內外景

1935年,許多人沉淪於賭馬與賭狗之中,賭馬在跑馬場,上海人人都知道在哪裡,據指南說,如果賭對了馬,那麼就可以參與分享獎池裡的七成,而第二名和第三名就只有兩成和一成,其餘無獎,真是非常殘酷。去老法租界是賭狗,場所就在上面提到的逸園。許多人還痴迷於在一種叫Hai-alai的室內運動上下注,也就是舊上海人常說的回力球,今天準確的翻譯是壁網球,Hai-alai是巴斯克名,因為球速快、變化莫測就被開發為賭博項目。上海回力球場的舊址就在陝西南路和淮海中路的路口。


1935年上海的穿越指南,活色生香的舊日魔都


回力球場(上海圖書館圖片)


1935年上海的穿越指南,活色生香的舊日魔都


回力球的球棒(維基百科)

1935年的酒店以Astor(浦江)、Cathay(和平)、Park(國際)等今天仍有名氣的飯店為主,價格也比較相近,當年的費用以月為單位計算,單人間為8-10元(墨西哥銀元?),雙人間則在20元以上。1935年11月,國民黨政府宣佈幣制改革,使用法幣,因此很難通過通貨膨脹計算判定這些改革前的價格究竟算貴還是便宜。但當時中國普通城市居民(技術工人、小學教師等社會階層)的家庭月收入為50元,可見這些費用卻也是不低的。


1935年上海的穿越指南,活色生香的舊日魔都


麥脫赫斯特公寓(今泰興大樓)的廣告


1935年上海的穿越指南,活色生香的舊日魔都


浦東高橋的Beach Hotel廣告

1935年,上海已經有了一批營業性的酒店公寓,比如今天覆興中路上的黑石公寓,南京西路上的泰興大樓等,當年均為此類。它們的價格與普通酒店的價格差不多,略貴一、二元而已。

1935年的生活橫截面

今天,這本幾乎毫無現實用處的旅遊手冊,似乎最大的用處就在於它把上海,和上海人的生活定格在了那一瞬間,80多年後,經歷滄桑鉅變,外灘還是外灘,但身前身後的高樓早就遮沒了它不可一世、睥睨眾生的氣魄,雖然它仍然看起來很壯觀,但那畢竟屬於歷史的積澱。

1935年的上海已經能每年接待4萬人次以上有錢飄洋過海而來在此遊玩數日的遊客,也已經有與西歐北美不相上下的娛樂消遣設施、公共交通系統、足夠多的酒店、商店、劇場,融匯東西世界各地文化於此。這都是上海的榮幸,也是值得驕傲的事情。

然而,1935年的中國和上海同樣是不幸的,不僅沿街都是行乞者,讓人無法釋懷這是一個積貧積弱的老國家,同時,因為日軍的步步緊逼,祖國山河漸漸淪落敵手,使得那個時代顯得沒有原本應該的閃亮。


1935年上海的穿越指南,活色生香的舊日魔都


1935年上海的穿越指南,活色生香的舊日魔都


1935年上海的穿越指南,活色生香的舊日魔都


1935年上海的世相百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