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明鏡》:中國超市模式為德國提供參照

德国《明镜》:中国超市模式为德国提供参照

【歐洲時報關夢覺編譯】一年前,當亞馬遜在美國西雅圖開設第一家"Go"超市時,德國超市客戶顧客群中出現了竊竊私語:沒有收款臺,沒有收銀員,只有攝像頭監控!這會是未來的趨勢嗎?

與此同時,德媒《明鏡》報道稱,亞馬遜已經開設了9家這樣的超市,並計劃到2021年在美國再新增3000家"Go"。此外,倫敦的店址也在討論之中。毫無疑問,如果這就是購物的未來,那麼它已經越來越近了。

不過,想要了解零售行業有哪些技術創新,現在已經不再需要把注意力放在美國,而是該關注中國。因為在中國,有些堪與"Go"超市媲美的概念,早已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來自國際市場研究公司Mintel的Matthew Crabbe證實,"與世界其他地區相比,中國是無人商店試驗的先驅者,甚至把美國甩在了後面。"

在中國,走在最前沿的是亞馬遜的同行阿里巴巴。早在2017年7月,該集團就在杭州開設了"淘咖啡"商店,其功能與"Go"類似。在"淘咖啡",顧客需要先用智能手機在入口處掃描一個二維碼,隨後進入商店,就可以隨意從貨架上取貨。藉助傳感器和秤,商店的系統可以準確記錄每個顧客所取的商品。最後,當顧客來到出口時,可以用智能手機上的支付程序"支付寶"付款。

對於同樣歸屬於阿里巴巴的"盒馬"來說,這一切又不一樣了。2016年,阿里巴巴開設了這家連鎖超市,用於測試線上和線下購物行為的連接模式。現在,這個項目已經超越了測試階段。全中國已有65家"盒馬鮮生",而阿里巴巴計劃再增加2000家。在這裡,每件商品都可以通過二維碼提供更多相關信息,顧客不僅可以在店裡買菜,還可以在附設餐廳裡將買來的菜現場烹飪。

但盒馬不是無人超市,這家店裡有許多服務人員,他們會為顧客提供購物建議。付款則需要使用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寶",在自動掃碼機上完成。一個亮點是,如果顧客在盒馬APP上購物,那麼在門店附近3公里範圍內,保證30分鐘送貨上門。而亞馬遜的食品配送服務"Fresh"離這個配送時間標準還有很遠。

除了阿里巴巴,中國也有其他新購物模式體驗。中國互聯網公司騰訊和京東就經營類似的業務,此外還有已經在中國佈局了200多家的"繽果盒子"。繽果盒子的模式是無人小型便利店,使用圖像識別結算系統,通過攝像頭、傳感器識別商品後自動完成結算。

這樣看來,德國的所有超市和自助售貨機都換上高科技裝備只是時間問題嗎?需要知道答案的人是Stefan Genth,德國貿易協會(HDE)首席執行官。他認為,許多領域其實已經發展到了這一步,只是顧客還沒有直觀地接觸到這些科技。Genth舉例解釋稱,分類計劃目前已經可以由人工智能負責,算法也能幫助人們預測未來趨勢。此外,在全息圖輔助下考慮銷售建議也是一種可能性。"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將來會在商業中更頻繁地與我們見面。"

對於Genth來說,購物行為要更復雜一些。他認為,針對不同類別商品,顧客的購物習慣也會有所不同。"人們會更頻繁地在網上購買清潔劑、衛生紙一類產品。但有些商品,人們在付款前會想看看、聞聞或者試用一下,這些商品的線下銷量會更大。"不過他也確信:"將來人們在線上購買的食物會比現在多。"

杜塞爾多夫大學工商管理教授Peter Kenning認為,到2030年,德國零售業將會實現個性化、購物體驗以及線上線下的緊密整合。他認為,個性化就意味著購物與配套服務的結合越來越密切,例如免費配送、個性化優惠券以及諮詢服務等。

然而,德國2018年的一項商業調查揭示了本國阻礙零售業新技術應用的重要因素:德國消費者擔心數據安全。有44%的受訪者都表示,希望有關自己的線上數據越少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