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米爾一大塊國土,在清朝是如何給弄丟的

如今提到“世界屋脊”,人們都知道指的是青藏高原。

除了青藏高原,還有一個世界屋脊,它就是帕米爾——帕米爾是塔吉克語“世界屋脊”的意思。

這個世界屋脊,之前也屬於中國,而且完全屬於中國,古代還有一個很中國的名字:蔥嶺

早在戰國中後期至漢代初中期成書的《山海經》裡,就有過帕米爾的大名,只不過在《山海經》裡它叫不周山,就是共工和顓頊爭奪帝位,被共工一怒之下攔腰撞斷的那座山。

也有說不周山是崑崙山,但據考證(《淮南子·道原訓》有記載),不周山在崑崙山西北,亦即崑崙山西北部的帕米爾,說不周山是崑崙山是誤解。

而“蔥嶺”這個很中國的名字,早在漢朝就叫響了,“因多野蔥或山崖蔥翠而得名”。

帕米爾一大塊國土,在清朝是如何給弄丟的

圖1 帕米爾高原位置所在


帕米爾具體什麼時候屬於中國的,有關史料語焉不詳,但能夠確定的是,這個“我國塔吉克族和柯爾克孜族居住、遊牧的地方”,“直到19世紀70年代一直屬於中國,是無可爭議的我國領土的一部分”。

而根據“吐蕃國歸順中國之後這裡就是中國的最西管區之一”,至少在唐朝,帕米爾就被納入了中國版圖,而“帕米爾”這個名字,正是誕生於唐朝。

尤其是清代全盛時期,帕米爾高原全境都為中國所管轄,但是後來,具體點說公元1890年左右,帕米爾(很大一部分)丟了。

至於如何丟的,說法是被俄國和英國瓜分了,這兩個強盜簽了一個協定,帕米爾北部歸了俄國,英國則取得瓦罕帕米爾。

據《國聞備乘》,這塊國土丟失的具體經過是這樣的——

其地雖然“扼西域回部要樞”,但被當時的清政府因其為邊境蠻荒之地,而放鬆了對它的管轄,一個叫謀英思的俄國人,打算“由此窺印度”,覺得有機可乘,便製作了一份地圖,把整個帕米爾畫在俄國境內。

帕米爾一大塊國土,在清朝是如何給弄丟的

圖2 洪鈞(1839-1893) 清末外交家,字陶士,號文卿


當時的朝中士大夫,比如徐松、張穆、祁韻士、李文田等人,都自以為懂西北歷史、地理。

這些書呆子,雖然詳於考古,卻不知今,更不知道,在他們自以為博學多才自鳴得意的時候,一個名叫謀英思的俄國人,已經採用卑劣手段,“搶”走了西部一大片國土。

與這些書呆子的愚昧相比,一個叫洪鈞的所謂外交家,他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完全可以叫做賣國行徑!

洪鈞,江蘇蘇州人,清同治年間狀元,初任翰林院修撰,1881年任內閣學士,官至兵部左侍郎,1889年至1892年任清廷駐俄、德、奧、荷蘭四國大臣,回國後曾任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

洪鈞喜歡歷史,並喜歡著述,習慣引用外國資料,卻又不加鑑別,管他真偽,拿來就用。

據《國聞備乘》,當時洪鈞正在給《元史·地理志》作注,只是尚未完工。

見了俄國人所繪地圖,洪鈞大喜,“出重金購之”,立即動手譯為中文,並自作了跋語,取名叫《中俄交界圖》,說什麼這是“海外秘本”,把它獻給總理衙門,一定會得到褒獎,還可在徐松、張穆等人面前嘚瑟嘚瑟——你們的知識都過時了。

帕米爾一大塊國土,在清朝是如何給弄丟的

圖3 清朝與俄的《中俄續勘喀什噶爾界約》,對帕米爾的劃分



俄國人的第一個陰謀得逞後,便暗中派軍隊襲據帕米爾。

英國人不幹了,質問清朝總理衙門,你們未經同意,為何擅自割地給俄國人?

總理衙門大吃一驚,詢問俄國使者,後者便拿出洪鈞所譯新圖說,睜大眼睛看清楚了哈,這可是你們自己人“劃”的兩國界限!

總理衙門據“史”力爭,俄國使者卻“堅不認咎”。

當時的洪鈞正在生病,消息傳到他耳朵裡,這才知道上了俄國人的當,害怕上面追責,病情頓時加重,沒多久就一命嗚呼了。

洪鈞掛掉後,俄國人乾脆拋開中國,割帕米爾南疆與英國人“握手言和”,清廷爭也無用,一大片國土,就這樣丟掉了。

既成事實後,很多人都說,“此案洪鈞為張蔭桓所賣”。

帕米爾一大塊國土,在清朝是如何給弄丟的

圖4 張蔭桓(1837-1900) 清末大臣,字樵野,廣東南海人


這個張蔭桓是何方神聖?他與此案又有何關係?人們怎麼說洪鈞被他“賣”了呢?

張蔭桓,廣東南海人,光緒七年授安徽徽寧池太廣道,第二年遷按察使,“賞三品京堂,命值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光緒十二年除太常寺卿,轉通政司副使,復值總署,累遷戶部左侍郎。

根據有關資料,這人也算是個資深外交官,曾被任命為“特派出使美國、秘魯、西班牙三國大臣”,在華盛頓呆了整整三年,對西方社會進行過全面考察,回國後還寫過反映他出使經歷的《三洲日記》,後來被任命為總理衙門大臣後,還兼任戶部侍郎,成為身兼外交、財政兩大要職的重臣。

中日甲午戰爭時,清政府派時為戶部侍郎的張蔭桓,和湖南巡撫邵友濂為全權大臣,赴日求和,卻被日本人以“全權不足”為由,侮辱一番後驅逐回國。

帕米爾一大塊國土,在清朝是如何給弄丟的

圖5 張蔭桓,著有《三洲日記》,作品節選


然而,查閱相關史料,卻未查到張蔭桓與“帕米爾丟失案”有關的記錄,聯想到他曾被流放新疆,是否在新疆與俄國人暗通過款曲,就不得而知了,因為他被流放新疆的情況,官方史書幾乎未予記載,還是他自己在他的《鐵畫樓詩鈔》中,提到過他在新疆的點點滴滴。

而他自己,是不可能把自己做過的壞事記錄下來的。

說他與俄國人暗通款曲,則很有可能,因為根據官方記錄,他在長期從事外交與洋務活動中,經常有傳聞說他“專權與納賄”,並多次遭到彈劾,只是因光緒無比信任才次次過關。

這兩傢伙無論誰的責任更大,那一大片國土,反正就這樣人為地弄丟了,直到中華民國成立後,仍未能收回。

直到中華民國成立後,仍未能收回。

1960年,中國與阿富汗簽訂邊界條約,承認放棄瓦罕帕米爾,也就是我們現在熟知的“瓦罕走廊”。

而之前被俄國人搶走的那一部分,則於塔吉克斯坦獨立後歸了塔吉克斯坦,中塔後來簽訂邊界協定,2011年新劃國界時,其中的1158平方公里又回到了中國。

參考文獻:《國聞備乘》《淮南子·道原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