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脸书,这些互联网企业也“被泄漏”我们的隐私

9月28日,美国著名社交网站Facebook又再度传来坏消息:超过5000万用户的帐号遭到了一名黑客的入侵,在尚未查清攻击者的身份及其目的的情况下,Facebook不得不暂时采取措施,导致9000万名用户被迫退出平台。

除了脸书,这些互联网企业也“被泄漏”我们的隐私

互联网的重灾区,莫过于用户的个人隐私被泄漏,这些数据对营销、推广极有帮助,打包出售价格极高,才会有人愿意冒着风险通过非法途径获取,但也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而在这之前,国内不少互联网企业,也曾经“被泄漏”我们的隐私。

天涯:4000万用户资料被泄漏

2011年,4000万天涯用户的资料在网上广泛传播,引起轰动。

除了脸书,这些互联网企业也“被泄漏”我们的隐私

随后天涯公开发表声明称,该数据是2009年的备份数据,2010年早已变成加密密码,用户信息安全更加可靠。但经过初步的检验发现,当中不少都是有效数据。

BAT等:30亿条用户数据被窃取

绍兴警方于2018年8月破获重大数据窃取案:新三板公司瑞智华胜劫持运营商流量,恶意盗取用户数据进行营销。

包括阿里巴巴、腾讯和百度等互联网大企业都不幸中招,数据量高达30亿条,瑞智华胜每年因此获利营收超三千万元。

58同城:用户简历遭爬虫

2017年3月,媒体曝光58同城求职者的简历被打包在电商平台出售,涉及姓名、手机号、年龄和工作经验等。

除了脸书,这些互联网企业也“被泄漏”我们的隐私

根据平台店主的解释称,他们用的是某爬虫软件,可自动爬取58同城的数据,每小时即可采集几千个用户数据。58同城随后采取措施,提升了防爬虫的技术手段。

小米:漏洞致信息被复制

2014年5月,小米安全中心发布公告称,约有800万小米用户的用户名、密码等在网盘上传播,与此同时还有用户的照片、短信和通讯录等亦是如此。

除了脸书,这些互联网企业也“被泄漏”我们的隐私

小米公司表示,泄漏的用户信息均为2012年8月前注册的,之后注册的用户尚未受到影响,但也提醒尽快更改密码。

大数据时代,用户信息用于研究、营销的价值被不断放大,身为普通用户的我们,应注意保护个人隐私。

切实可行的办法就是,将尽量不要用同一社交账号登录多个平台,此外,电脑、手机定期清理垃圾和杀毒也很有必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