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个同事随礼共1314元 新娘:这不是欺负人吗?

对于任何中国人来说, “份子钱”都不是陌生的概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宴席档次提高,近年来婚礼份子钱逐年上涨,动辄数百元、上千元,眼见着变成了沉重的“人情债”。网上关于份子钱随多少、意味着什么、到底有没有存在必要的探讨一直不绝于耳,而份子钱在复杂职场中更是有着微妙的意味,也因此衍生出了不少故事,近日又一则关于“职场份子钱”的新闻引起了热议。

18个同事合起来随礼1314元

据重庆晨报称,新娘小徐举办婚宴邀请了部门近20位同事参加婚礼,小徐提前很多天就给同事们发了礼包、请帖,同事们也都纷纷表示恭喜,并且一定会赴宴。结果婚宴当天,只有部门领导和一个同事代表出席,其余的人都没有到场,原本一张大桌只孤零零坐了两个人,并且等到婚宴结束,小徐收到到场的那位同事发来的转账,写明金额1314元(谐音“一生一世”),同事告诉小徐,这是部门所有同事集体随礼,祝愿他们“一生一世都相爱”。

1314元,平均下来一个同事不到100元,丈夫笑称这么个随礼法还是第一次见到,不晓得同事关系是有多差。小徐说,之前同事结婚,她都尽可能地到场参加,哪怕不是很熟的人,礼金至少也给了300元,少于300元她都觉得拿不出手。

沉重的份子钱

对于任何中国人来说, “份子钱”都不是陌生的概念,挚爱的亲朋好友,朝夕相处的同窗,家中有喜事,或随上一份礼物,表达一份心意,寄托祝福,也是延续友谊的手段,增进感情沟通的机会,这些都无可非议。但是原本一篮鸡蛋一双枕头就能表达情谊的事情,现在动辄上千上万,人情礼也成为现代家庭中越来越重的负担。

据新浪财经称,201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首份《国人工资报告》显示,中国居民工资消费结构除了在传统的吃、穿、用、学、住、行上保持一定的比例外,在人情往来上的花销占据了工资花费的14.65%。

中国经济网也曾报道过一则调查报道,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通过数据调查来展示中国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变迁。其中针对中国各个省份人情礼的调查显示:在2016年,重庆市家庭平均人情礼支出最高,高达10612元;宁夏回族自治区平均人情礼支出最少,仅为325元。结合CFPS对各省份家庭平均可支配收入的调查数据来看,重庆市家庭人情礼支出已经占据家庭总收入的近20%,而2016年中国恩格尔系数也仅为30.1%。

18个同事随礼共1314元 新娘:这不是欺负人吗?

在天津、湖北、湖南、安徽等省份,人情礼就要花掉一些人整整一个月的工资,辛苦工作一个月,最后都装进了红包送到了各个酒店门前。在山西、陕西等地,尽管一年仅需要“缴纳”3000多元的人情礼,但对于收入本来就不高的家庭来说也是一份很大的负担。

职场份子钱该不该随

尽管随份子肉疼,但如果是熟人的人生大事也可以理解。在父辈眼中,份子钱的本质就相当于“人情置换”,送出去的钱早晚也会回来。但是现代职场,同事本就是为了共同工作而临时催生的“不稳定关系”,一旦自己或同事有一方离职,以后再无交集,那份子钱“互助互济”的人情往来有可能到了最后会变成“有去无回”,毕竟大家天南海北,没有父辈那种较强的地缘性联系和交流。所以职场上的份子钱,应该怎么对待呢?

有人认为,职场中的一个真实情况是,份子钱的多少不会改变同事对你的印象,因为职场本身就是利益共赢和利益互换的地方。你把随份子的“价码”抬高,对方心知肚明,知道日后你还是要如数“讨要回去”的,份子钱顶多是适度免去对方对你印象的进一步变坏,而无法从根本上“扭转乾坤”。

所以对于同事的邀请,还是要结合财力、精力、时间,以及交情深浅等因素来综合判断去不去。不能一棒子打死所有邀请,也不能盲目、无选择地被邀请支配。说到底,不要因为这点事搞得人情断尽,也切忌死要面子活受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