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杂食性影响地球物种史,曾与恐龙比邻的生物濒临灭绝

生物学家把世界上体重较大的生物归为一类,并称为大型动物(megafauna)。这一类动物包括,体重超过100公斤的哺乳动物和鱼类,以及体重超过40公斤的两栖动物、鸟类和爬行动物。

体型大,传宗接代的能力却不强

之所以把它们归为一类,是因为它们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体型大的动物往往寿命较长,达到性成熟所需的时间更长,妊娠期也更长,并且,幼年时对上一代的依赖性更强。因为具有这些特点,所以大型动物的繁殖速度缓慢,有些种类传宗接代甚至需要几十年,而不像某些昆虫那样,只需要几天时间就可以繁殖出新的一代。

人类的杂食性影响地球物种史,曾与恐龙比邻的生物濒临灭绝

濒临灭绝的巨型辐射纹陆龟

濒危的主因竟然是成为人类的食物

事实证明,大型动物难以适应当今世界上,由人类引领的快节奏的生活。研究表明,地球上现在有200种大型动物的种群数量正在急剧减少,占总量的70%,其中有超过150种濒临灭绝。

近日,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林业学院(Oregon State University College of Forestry)的威廉·瑞波(William Ripple)教授的研究表明,许多大型动物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是成为了人类的食物。

例如,中国大鲵(Chinese giant salamander),俗称娃娃鱼,是一种高端食材,但同时又是一种堪称“活化石”的生物,它的种族可以追溯到1.7亿年前,祖先是侏罗纪公园的成员,曾经与恐龙比邻而居,比恐龙幸运的是,它们熬过了白垩纪生物大灭绝,成为现今世界上体形最大的一种两栖动物。

人类的杂食性影响地球物种史,曾与恐龙比邻的生物濒临灭绝

现存最大的两栖动物——中国大鲵(娃娃鱼)

再例如,蓝鲸,是地球上体型最大的哺乳动物,曾经在全球四大洋都有分布,它以浮游生物为食,生活原本与人类并无交集。但是,就是因为日本人酷爱吃鲸鱼肉,蓝鲸已经被列为濒危物种。

人类的杂食性影响地球物种史,曾与恐龙比邻的生物濒临灭绝

世界最大的哺乳动物——蓝鲸

如果没有人类捕杀,大型动物依靠它们的体型和智力优势,在自然界通常可以生活得很好。对它们的生存能力产生最大威胁的,正是世界不同地方的人,对它们身体某些部位,有着经济价值、食用价值或文化价值的偏好。

结语

大型动物原本寿命很长,但是因为体型庞大,很容易成为人类的攻击目标和肉食来源。食用濒危动物对人而言,只是为了满足一时猎奇的心理,而对动物而言,则会带来灭顶之灾。

希望更多的人手下留情。

人类食用是造成多种大型动物濒危的主因,这一研究结论来自学术期刊《动物保护快报》(Conservation Letters)。

中国大鲵(娃娃鱼)是中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食用野生娃娃鱼是违法行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