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故事:濰縣有個孫大吹,得了美人又得金,人好命不差

民俗故事:濰縣有個孫大吹,得了美人又得金,人好命不差

故事:濰縣南門

民俗故事都很有趣味,並且從中告訴人們道理。今天寬智給大家分享一個濰縣孫大吹的故事。

在清朝末年,濰縣南門住著一個叫孫大飛的人,長得五大三粗,濃眉大眼,聲音如鑼,也算是一表的人才,沒有文化,只有股子蠻勁。人心眼好,可惜父母早亡了,就一個人過日子。他平時說話做事不太靠譜,時間久了,人送外號叫“孫大吹”。

有一天,有個和尚前來化緣,說是他們準備吉年大動土木,要修繕廟宇,給佛像重塑金身,求眾民捐資,佈施一些財物,並且地方族長也幫忙籌集善款,問孫大吹可佈施多少。孫大吹說話連腦子也沒過,就順口答曰:“那就記上一隻元寶吧!”老天爺,孫大吹就是孫大吹,窮的連自己吃的都顧不上,竟然還要給修繕廟宇獻上一隻元寶,這不是說故事嗎。

民俗故事:濰縣有個孫大吹,得了美人又得金,人好命不差

故事:大元寶

說起來也巧,有一天濰坊知縣大人從南門路過,下馬駐足時,一不小心,把自己的官印掉進了水裡。南門口的水域幾經清淤,那水深水涼是自然的,又何況是初寒咋暖的三月天,沒有人自願下水去撈。聽說發生這等奇怪事,人是越聚越多。水中撈印隨時都有性命之憂,為了一家老小,當然誰也不肯,這事偏偏被孫大吹趕上了。經打聽原來是官印掉進水裡了。王大噴二話沒說“既然掉進去了,那就撈吧”,一邊說著一邊跳進了水裡,只潛了一個猛子,就撈出了官印。知縣大人一高興,當即賞給了他一隻錚明瓦亮金燦燦的大元寶。

廟宇修繕在即。初一那天,和尚跟地方族長上門收佈施,於是孫大吹毫不猶豫的就把知縣大人賞給的元寶給了和尚。另外又拿出一些散碎銀兩送給當差的買包煙抽。一時感激的一行人千聲萬謝。

事後,族長一般人討論修繕廟宇功德時,人人都覺得孫大吹這個人了不起,竟然功德簿上記了一隻元寶名列榜首。有人提議,孫大吹三十多歲,人還沒成家,我們費費心,不妨給他說個媳婦,大家表示贊同。

經過族長一般人的努力,的確物色到了一個姓王的好姑娘,高高身材,烏黑的頭髮,彎彎的娥眉,一說話帶著自來的笑,婀娜多姿,嫵媚動人。原本王家是本地大戶,後來沒落,父母對寶貝女兒的婚姻要求苛苛,說媒的也不敢輕易上門,這不姑娘二十七、八了,雖然長得水靈標緻,就是低不成高不就,至今還沒有婆家。

民俗故事:濰縣有個孫大吹,得了美人又得金,人好命不差

故事:和尚

族長親自上門到姑娘家先陳述了孫大吹的功德,然後誇獎他為人好,最後委婉的向王氏夫婦說明了來意。王老漢說:“既然孫大吹有金銀財寶,就讓他在濰縣南門擺上百米元寶,如果真能做到,那就不用說了,俺就願意。如果做不到,我看這事就算了。”族長和保媒的趕緊把這話告訴了孫大吹。孫大吹說:“這樣吧,麻煩各位大爺再跑一趟,問清王家在百米內擺元寶,是單行,是雙行,摞幾個高?”族長和保媒來王家一說,王老漢一驚,連忙陪笑道:“既然真有,那就不用擺了,金銀財寶屬於自己的,向外露了怕會遭人算計”,王老漢就這樣答應了這樁婚事。

民俗故事:濰縣有個孫大吹,得了美人又得金,人好命不差

故事:王家女

後來,選了個黃道吉日,吹吹打打,孫大吹把媳婦迎到了家裡。媳婦是個勤快人,很會過日子。出不了門,就打算在寬闊的庭院裡種上蔬菜水果,以供自用,誰知剛用鐵鍬一挖,就聽咯嚓一聲響,放下手中鐵鍬仔細查看,天哪,偌大的一個庭院,地下埋的竟然滿是元寶。媳婦心滿意足,感覺嫁給了一個好人家。夜深人靜,媳婦問孫大吹“家裡有這麼多金銀財寶你怎麼不挖出來用啊?!”孫大吹說:“好日子要當窮日子過,才能長遠,你啊,我看就是受不住窮!”後來媳婦回孃家,把夫家的境況一說,王老漢夫婦樂開了花。媳婦從孃家回來後,勸孫大吹“這麼多金銀財寶,埋在地下怪可惜,咱就挖出來用吧!”孫大吹說:“要挖那是你的事,反正我不挖。”後人傳說,王女本是富貴命,自己動手就是金銀,而孫大吹去挖就不一定有。這也是孫大吹多行善舉的回報,為人還是為善好啊!

故事畢竟是故事,是真是假也無從考證,最終告訴我們,做人為善,終得好報。

寬智話民俗,讀書,講故事;唸詩,話民俗,弘揚傳統文化,傳播正能量。歡迎留言、轉發、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