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愛孩子就要知道:為什麼孩子喜歡重複進行一件事?

父母愛孩子就要知道:為什麼孩子喜歡重複進行一件事?

1

去鄰居蘭心家串門,和她在客廳里正聊得火熱,忽然聽見裡屋傳來“哇”地一聲。

我倆趕緊奔過去。

原來,蘭心剛2歲的小女兒正在這裡看動畫片,奶奶眼瞅著這一集,小傢伙已經連續看了兩個月了,想著重複這麼多遍很沒意思,便好心幫她換了一集。

誰知,剛調臺,這傢伙就放聲大哭。

直到蘭心重新調出她剛剛看的那一集,孩子才止住了聲。

奶奶有些不悅,離開房間時嘟囔了一句:“看把這孩子慣成啥了,脾氣這麼大,這麼倔。”

父母愛孩子就要知道:為什麼孩子喜歡重複進行一件事?

其實,蘭心的小女兒經常來我家裡玩,小區裡也常見,很有禮貌,見人就會主動打招呼,是一個活潑可愛的孩子。

望著小女兒專注的背影,蘭心告訴我,孩子這段時間總是重複看這集《鼴鼠和雪人》,前一陣帶她去書店,小傢伙竟然還買了這本書。

現在好了,白天小傢伙自己看一遍動畫片,晚上還要蘭心聲情並茂地指著書裡的動畫,給她講一遍。蘭心坦言,如今這個故事自己都已經倒背如流了。

知道《鼴鼠的故事》系列很不錯,但真不知道《鼴鼠和雪人》能吸引孩子到這地步。蘭心說自己十分很好奇,到底故事裡有什麼讓孩子如此著迷執著?

父母愛孩子就要知道:為什麼孩子喜歡重複進行一件事?

莫非真如孩子奶奶所言,是小傢伙性格倔強脾氣不好的緣故?由著孩子來,是不是縱容?

這麼長時間,孩子只是看同一個故事,看同一本書,會不會很浪費時間?原本這些重複的時間,可以用來看更多的書,積累更多的知識。現在這樣,孩子的知識面會不會受影響?

2

蘭心的疑惑,讓我想起了女兒小時候的事情。

那時候,她也剛2歲,家裡有一套《不一樣的卡梅拉》。

每天晚上,她都拿出一本讓我講,連續幾天,竟然都是同一本。作為成人,我對這種簡單重複的事情,實在是厭煩。

父母愛孩子就要知道:為什麼孩子喜歡重複進行一件事?

我提示她可以換一本,其他幾本故事也很好看。但無論我如何勸說誘導,她都不為所動。

有一陣時間,我都有些奔潰了。丟給她爸爸講,結果她爸爸重複講了三次就受不了了,又推給了我。

想想書架裡,適合她年齡段的書有幾十本,她天天就抱著一本,感覺浪費了錢又浪費了我挑書的精力。

而且,很多書裡的內容都是那麼有智慧,關乎她現在的安全、成長、智力等等,現在不看,就永遠錯失了。

甚至有時候,勸說不了她,就覺得這孩子如此倔強,一定是隨了她爸爸。

那段時間,我和蘭心一樣,對孩子重複一件事的行為充滿疑惑和顧慮。

父母愛孩子就要知道:為什麼孩子喜歡重複進行一件事?

直到有一天,在孫瑞雪老師的書裡看到一段話,心情才平復下來:

我們知道兒童喜歡重複做一件事。反覆聽一個故事,十天半月也不煩。她從故事裡吸收的首先是邏輯,然後是情景,最後是概念。

3

我們都知道,概念是思維活動最基本的要素。一個人只有具備形成和理解抽象概念的能力,才能擁有思維,才會繼而發展智力,成為一個有思想的人。

孩子認識這個世界,正是通過反反覆覆地親身體驗各種場景、自己肢體的觸摸、用耳朵聽、眼睛看,有了屬於自己的某種感覺,然後不斷將這種感覺和實際情景進行比對,通過組織分析歸納總結,才形成自己可以理解的概念的。

如果孩子沒有形成概念的能力,就沒有抽象思維,像1加1這樣的題目是沒法搞懂的。再長大些,孩子的表達能力、學習能力都會弱於同齡人。

父母愛孩子就要知道:為什麼孩子喜歡重複進行一件事?

因此,意大利的教育學家蒙特梭利說:

反覆練習是兒童的智力體操。兒童通過反覆練習,不斷完善自己的心理感覺過程,認知從感覺走向概念,從具體到抽象,到概念之間的聯繫,智力越來越好。

既然孩子重複進行一件事,是人生成長階段非常重要的行為,那麼,當孩子連續一個星期只看一部動畫片,或者連續一個月只聽一本書裡的故事時,我們可以配合孩子做些什麼呢?

首先,可以幫孩子認真謹慎地選擇好書或動畫片。

不是所有出版的少兒書籍或者動畫片,都是符合孩子成長需求的,有些書會有一些違背邏輯或自然規律的情景,有些動畫片可能言語三觀不夠正能量,我們要提前讀一讀看一看,把個關。

如果實在不知道選什麼,就選經過時間檢驗的經典兒童讀物,著名兒童作家的書籍,優秀出版社出版的作品,學校老師指定的繪本,或者家長朋友口碑推薦的動畫片等。

父母愛孩子就要知道:為什麼孩子喜歡重複進行一件事?

其次,孩子專注地重複進行一件事時,我們不要去打擾。

比如,在孩子正安靜看動畫片,或者聽故事的時候,我們不要湊上前忽然問:“這個長耳朵的是誰啊?”“這裡為什麼有個房子啊?”

你以為孩子重複看了很多遍,需要提問幫拓展孩子思維,或者說提醒孩子關注重點情節,以便更好的理解故事,其實錯了。

這樣突如其來的打擾,只會破壞孩子連貫的認知,影響她的專注。

父母愛孩子就要知道:為什麼孩子喜歡重複進行一件事?

最後,也是最關鍵的,就是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或事後有疑問時,一定要直接、清晰、精準的回答。

我記得同學的妹妹,小時候被大人捉弄,指著鴨子告訴她是小雞,他妹妹直到上小學前,一直把雞喊做鴨子。

孫瑞雪老師在她的書裡,也講到一個故事,有個小孩在農村長到4歲,對牛很熟悉,可是進入幼兒園,見到牛就說肉肉。因為他從一開始感覺到牛這個物種時,沒有人給他正確的概念。

所以,當孩子指著書裡或動畫片裡的場景或事物,問我們那是什麼的時候,一定要準確簡潔地給孩子一個精準的概念。

像這樣的孩子,他們的概念混亂了,心智就不會發展得很好了。

父母愛孩子就要知道:為什麼孩子喜歡重複進行一件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