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游:孩子是旅行的參與者,而不是攜帶品

假期裡很多父母都會帶著孩子出行遊玩。為什麼要帶孩子旅行呢?很多家長認為旅行是家庭生活的必要內容,況且現在的經濟條件完全能夠支持每年定期全家出行,也有家長認為帶孩子出去旅行是為了開拓視野,讓孩子多看看外面的世界。

以上觀點都沒錯,但都不夠全面和徹底。走出家門教育孩子,利用廣闊的自然環境和多樣的人文氣氛來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引導孩子塑造健康積極的品格、堅韌不拔的毅力、隨遇而安的心境,旅行,能帶給孩子更多變化。

那麼,您可知道如何利用旅行讓孩子成長的學問呢?很多家長認為只要帶著孩子乘坐飛機或火車抵達目的地,玩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但究竟怎麼玩,玩中蘊藏的教育機會和學問卻知之甚少。單純的“吃+喝+住+行+看”都是在“玩”,但這不一定是完美的親子旅行,甚至說不是旅行,只是旅遊。

想想看,旅行的準備工作家長一定需要事必躬親嗎?和孩子一起旅行,怎樣玩才最有意義呢?旅行的哪些環節是孩子可以參與和主導的呢?先做好下面這些功課,給孩子一次充滿愛的旅行吧。

親子游:孩子是旅行的參與者,而不是攜帶品


1.在旅行前,和孩子聊一聊旅行目的地,購買地圖或者在網上搜索地圖,讓孩子看到我們現在在哪裡,將要去哪裡。可以順便增加孩子對地理知識的瞭解,相信這個時候,您的孩子是非常願意去了解相關的一些知識的。

2.在出發之前,同孩子一塊兒學習一些旅途中的急救知識,告訴孩子在旅途中或許會出現的意外情況,讓孩子做好充足的準備,並告訴他,如果父母或者其他人有需要,孩子就可以用這些知識去幫助他們。這樣有利於孩子樂於助人以及提升他的責任感和自豪感,對孩子的自信心的培養也是不錯的。

3.旅途中,在孩子力所能及的範圍內讓孩子承擔一部分的行李。這樣不僅能夠培養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而且還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

4.儘量少拍一些“到此一遊”之類的照片,多拍攝一些旅行中難忘的瞬間,比如孩子自己動手搬運東西或者幫助他人的照片,以及孩子不經意間的微笑等等,這些都將會成為以後孩子寶貴的財富。

5.在旅途中,可以讓孩子融入當地的生活,引導學會觀察。不同的旅行目的地,其所在地的民俗風情也不盡相同,適當的引導也許就能激發出孩子的興趣,從而去學習和了解,增加孩子的見識。

親子游:孩子是旅行的參與者,而不是攜帶品


6.去自然風景景區旅遊的時候,要學會和孩子一起探索未來。在旅途中,多注意孩子的注意力或者有意識的去引導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對自然界產生濃厚的興趣,然後和孩子共同探討。當孩子對於自然界中動植物感興趣從而停下前進的腳步的時候,建議家長也停下來同您的孩子共同探討一下,而不是催促孩子“別看了,快點走”。

7.適當的通過身邊的事物來引導孩子觀察平時生活中無法發現的細節。比如在大自然中,可以引導孩子觀察蜘蛛網的形狀,各種不同的植物等等,激發孩子對於大自然的熱愛以及孩子的觀察能力。

8.在旅行的過程中,鼓勵孩子收集他感興趣的東西。或許只是一片樹葉或者一塊石頭,但是你的鼓勵或許就可以激發孩子對於事物的研究能力。

9.給孩子準備一本空白的塗鴉本。小孩子的想象力都是非常豐富的,家長應該適當的進行引導和培養。帶上一本空白的塗鴉本,讓孩子寫寫畫畫,會增加他的動手能力,也能更加的激發孩子的發散思維。

10.旅途中增加適當的活動,讓旅行途中變得更加的有趣。很多人對旅行中坐車容易產生厭倦。這個時候可以通過一些簡單的活動,來提高孩子的興致,這也讓旅途更加的有意義。

親子游:孩子是旅行的參與者,而不是攜帶品


11.和孩子一起保護環境。出門旅行的途中,難免會產生不少的垃圾:空礦泉水瓶、食物包裝袋,這個時候家長可以讓孩子幫忙收拾垃圾,並將垃圾放到指定的地點,培養孩子的環保意識。

12.為孩子準備探索自然的工具。帶著孩子出門旅行的時候,孩子總會充滿好奇心的想要探索周圍所有的事物。家長應該準備好適當的工具,一方面可以避免孩子受到不必要的傷害,另一方面還可以增加孩子的探索能力。

13.旅行歸來後,和孩子一起創作。無論是旅途中收集的石頭或是樹葉,還是孩子自己畫出他這次旅途中喜歡的風景,這樣的創作都能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和他的觀察能力。

14.讓孩子成為旅行的參與者而不是跟隨者。很多家長帶孩子出遊的時候,總會把孩子照顧的非常好,並不是說這樣不好,但是為何不趁著這樣難得的機會讓孩子參與進來,這樣的旅途對孩子來說可能會更加的有意義。

15.旅途結束後,跟孩子一起回憶這一次的旅途並把關於這次旅途相關的照片或者其他物品放好,留下孩子美好的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