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忠義之臣洪承疇為何降清,他的降清是對還是錯?

洪承疇一生無數豐功偉績,既被人敬佩,又被人唾罵,評價譭譽參半。重新回顧洪承疇的人物傳記,我們會發現一切都是大勢所趨。雖然為崇禎鎮守邊疆,勞苦功高,但還是被崇禎無奈放棄。雖然為清朝計取中原,穩定江南局勢,屠殺抗清義軍,但是到頭來得到的還是“貳臣”兩字。身具傲骨的他在清軍牢中不吃不喝,為何還是投降於清軍,為清軍打下江山?這其中必有隱情,請聽我細細道來,不是為了洗白,只是純粹從歷史局勢出發。

明朝忠義之臣洪承疇為何降清,他的降清是對還是錯?

松錦之戰兵敗被俘

松錦之戰是明清局勢改變最主要的一戰,因為這一站,傾全國之力打造的九邊精銳部隊就這樣沒了,崇禎十幾年的心血在這一戰全部灰飛煙滅。當時清軍圍攻錦州,想要圍點打援,把大明軍隊引到野外對戰,耗盡大明精銳,可惜這一點錦州守將祖大壽早已料到,並派出士兵通知洪承疇率軍逼退清軍即可,不可孟浪出擊,洪承疇深以為意,只是步步相逼,並不戀戰。可惜當時的兵部尚書陳新甲主張速戰速決,派人並用書信激怒洪承疇,讓其出兵,結果皇太極直接切斷各路明軍聯繫與糧道,洪承疇被逼進松山城,堅守半年多。

明朝忠義之臣洪承疇為何降清,他的降清是對還是錯?

​洪承疇為人傲氣,決不投降,要死戰到底,然而他的部下不願意,直接獻上松山城,導致洪承疇被俘,而祖大壽聽說了,也投降清軍。就這樣能打的幾個將領都被俘,明朝無將可用。洪承疇雖然被俘,但是氣節依在,多次拒絕皇太極的勸降,打算絕食而亡。這時候最大的漢奸范文程出來了,從洪承疇一個舉動中看出他惜命,那就是一塊灰塵掉在洪承疇的衣服上,洪承疇不停的去拂拭它。就這樣皇太極再次禮賢下士,看到洪承疇在嚴寒日子裡只穿單衣,親自脫下自己貂絨為他穿上。

也有人說是因為孝莊(當時是莊妃)以美人計誘降,故事是這樣的:莊妃去牢中找到洪承疇,和洪承疇談及了他的老母親與結髮妻子,讓洪承疇想到過往的心酸苦楚,重獲對他們的留戀,導致洪承疇不死降清。

不管如何,其實洪承疇已經盡力了,為大明盡了最後一份忠心,就是沒有以死明志,還帶著清軍肆虐中原,這在儒家看來就是不忠,所以備受後世人的唾罵。

抗清變助清​

洪承疇獻計幫助清軍取下中原,但是不忍心漢人受到滿清的屠殺,就讓多爾袞開門款附,安定百姓。親赴江南,用和平手段促進國家統一,使江南免受戰爭之苦,緩和民族矛盾,快速穩定社會。

明朝忠義之臣洪承疇為何降清,他的降清是對還是錯?

說實話這些舉措對一個國家來說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洪承疇已經意識到明朝衰亡,清朝崛起的趨勢,所以用自己一生去促進國家穩定,讓百姓不在遭受戰爭之苦。洪承疇寧願自己揹負漢奸的罪名,也要完成國家一統,百姓安居樂業之事,真的偉大。

可惜在封建社會,儒家思想的盛行,洪承疇的不忠為所有人不恥,就連乾隆也將他列入貳臣中,弘揚史可法愛國精神,因為叛明這一汙點覆蓋了他效清的功績。

其實就連現代人也是覺得洪承疇降清就是漢奸之所為,包括我,華夷之分依然存在,對洪承疇降清之事依然不能接受。不過我們還是需要以客觀的角度去看待降清的人。不知你怎麼認為洪承疇?他的降清是對還是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