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人工島改造生態環境 荷蘭渾濁水域成動物棲息地

建人工島改造生態環境 荷蘭渾濁水域成動物棲息地

荷蘭中部內海馬肯湖是一片渾濁水域,多年來沒有任何水生生物在這裡棲息。近年,荷蘭當局在該地區開發五個人工小島,改造當地的生態環境後,鳥類、魚類以及植物開始在這裡繁殖。

馬肯湖(Markermeer)曾是須德海(Zuiderzee)的一部分,由於荷蘭有多達26%土地低於海平面,為避免內陸被北海吞沒及對抗洪水,當局在1932年對須德海圍海造田,結果形成馬肯湖。

之後數十年,用來形成分割馬肯湖及鄰近水域的一個堤壩逐漸被水沖走並沉入湖底,導致湖水變得渾濁,影響了整個地區的生態環境,鳥類、魚類等生物和各種植物漸漸消失。

為改造生態環境,荷蘭自然保護組織和國家水利局在萊利斯塔德(Lelystad)和恩克赫伊森(Enkhuizen)兩個城市之間的水面上展開一項宏偉的工程:抽取海底的粘土,築成幾個小島,形成小小的群島,稱為馬克瓦登(Marker Wadden)。

當局兩年半前展開開發群島的工程。馬克瓦登由五個人工島形成,其中最大的一個已在去年9月對外開放,另外四個估計2020年竣工。

根據環境專家,人工島今年已成為三萬只燕子的棲息地。此外,專家還在人工島上統計了127種植物。

擁有20年經驗的荷蘭護林員登克披露,開發人造島後,馬肯湖水中的浮游生物爆增,意味著鳥類可找到足夠的食物,因此吸引了灰雁、普通燕鷗、大白鷺等多種鳥類前來。

抽取海底粘土造新島

改造生態環境工程耗資6000萬歐元(約9346萬新元),絕大部分資金來自個人捐款。

荷蘭人可說是“水管理專家”,他們建造人工島並不使用一般國家採用的沙子填海技術,而是從海底抽取粘土來造新島。

負責開發馬克瓦登群島的海運服務提供商Boskalis的項目負責人範德克魯斯特說:“用沙子造島沒什麼困難,全世界都這麼做,但在這裡我們採用獨特的抽取粘土技術。”

範德克魯斯特的團隊在最大的人工島上挖掘了一個長1200米的“走廊”,讓粘土形成沼澤地、肥沃的土壤和小水庫,從而讓候鳥可以餵食。

當局在最大的人工島上建造了三座木製鳥類觀測站、一座島上監護人的房子、12公里長的人行橋和未鋪砌的道路,讓公眾可以到島上觀察自然生態。其餘四個人工島將不會對外開放,純粹保留給野生動植物。


建人工島改造生態環境 荷蘭渾濁水域成動物棲息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