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红楼梦》前八十回三处伏笔和脂批,林黛玉并不是愤懑而死!

《红楼梦》这部伟大的著作,自从问世以来就争议不断,比如说关于谁是作者的这个问题就有不同意见,现在比较统一的书法就是前八十回是曹雪芹写的,而后四十回是高鄂续写的。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死应该是让“红迷”们最伤感的一个情节,在高鄂的续书中,林黛玉是因为中了王熙凤等人设计的调包计,在宝玉迎娶宝钗的当日“焚稿断痴情”,最后愤懑而死的。

根据《红楼梦》前八十回三处伏笔和脂批,林黛玉并不是愤懑而死!

我们都知道《红楼梦》是一本用密码写成的书,根据《红楼梦》前八十回的3处伏笔和脂砚斋批语,我们可以大胆地推测林黛玉并不是在宝玉和宝钗成婚之日愤懑死去的,而是沉湖了!

我们且来看《红楼梦》前八十回当中设置的3处伏笔:

伏笔一,林黛玉的住所和她的别号

我们都知道,林黛玉在大观园的住所是修建得最好的潇湘馆,连贾母都说这潇湘馆就是比别处好,可见林黛玉住的这个地方是很别致的,而林黛玉在大观园诗社里的名字叫做潇湘妃子,请大家注意这“潇湘”两个字,古书上记载说舜是一个很有能力且礼贤下士的一个人,他继承了尧的位置,有一次他外出巡查,很不幸就死在了巡查的路途当中,他有两个妃子,我们知道就是娥皇和女英,他们去寻找舜,得知舜已经死去的消息,她们悲痛万分于是就大哭,眼泪就溅到竹子上,这竹子被眼泪溅到就留下了很多斑点,这竹子也就是我们后来叫的斑竹,也就是潇湘竹,最后这个娥皇和女英也是沉湖了,沉于江湖之间,伴随着舜而去。

根据《红楼梦》前八十回三处伏笔和脂批,林黛玉并不是愤懑而死!

曹雪芹用潇湘馆和潇湘妃子分别来代称林黛玉的住所和他的别号,是不是在这里埋下伏笔:林黛玉也普通娥皇女英那样沉湖而死呢?

根据《红楼梦》前八十回三处伏笔和脂批,林黛玉并不是愤懑而死!

伏笔二,黛玉,湘云联诗

一个中秋之夜,贾母主持大家共聚一处,但是大家都各有各的心事,仿佛是山雨欲来风满楼,贾府已经显出即将衰败的迹象了,黛玉和湘云来到湖边的亭子里,趁着如水的月光,联起诗来,湘云说的的“寒塘渡鹤影”,林黛玉则说“冷月葬花魂”,这虽是林黛玉一贯的作诗风格,但是细品却大有文章,林黛玉曾经那样充满仪式感地去葬花,并且做了《葬花吟》,其中“明媚鲜研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随花飞到天尽头”“质本洁来还洁去”等句读来句句伤感,而林黛玉不就是将花比作自己么?自己死去不就是花魂么?由此看来,林黛玉是不是也在一个中秋之夜,沉湖而死了呢?

根据《红楼梦》前八十回三处伏笔和脂批,林黛玉并不是愤懑而死!

根据《红楼梦》前八十回三处伏笔和脂批,林黛玉并不是愤懑而死!

伏笔三,王熙凤生日,宝玉缺席

在《红楼梦》四十四回当中写到了由贾母牵头,尤氏操办着给王熙凤过生日,然而这一天本应到场的贾宝玉却不见了,她到哪里去了呢?她自称她自己去北静王府了,其实他是和茗烟去了水仙庵,去祭拜金钏儿去了,因为金钏儿的死是因为他的,是他同金钏儿拉拉扯扯被王夫人看见打了金钏儿还撵了她出去,金钏儿不堪耻辱,赌气投井了。

根据《红楼梦》前八十回三处伏笔和脂批,林黛玉并不是愤懑而死!

应该说金钏儿的死宝玉是脱不了干系的,所以他心里一直很内疚,所以趁着王熙凤生日大家没有注意到他的时候,他和茗烟悄悄出去祭拜金钏儿去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这一天也是金钏儿的生日。这些都不打紧,主要是在这次生日会上点了一出戏叫做《荆钗记》,大概的故事内容是戏的主人公王十朋到江边去祭奠一个人。而林黛玉接下来说的一番话颇有意味,林黛玉说:

这王十朋也不通得很,你不管在哪里祭一祭便罢了,必定要跑到江边做什么?俗话说,睹物思人,天下的水总归一源,不拘哪里的水,舀一碗看着哭去,也就尽情了。

你看宝玉也是去江边祭拜金钏去了,况且这金钏儿的死也和水有关,这林黛玉的这一番话也许就是谶语,或许曹雪芹设下的这个伏笔从黛玉口中说出,黛玉的死也许也是和水有关了。

根据《红楼梦》前八十回三处伏笔和脂批,林黛玉并不是愤懑而死!

脂砚斋批语,元妃省亲

我们知道,研究《红楼梦》有一个相当重要的资料那就是脂砚斋的批语,很多曹雪芹的原意和《红楼梦》后四十回的情节都可以在脂砚斋批语里找到。比如脂砚斋在元妃省亲所点的戏曲上就写下了批语暗示林黛玉之死,元妃省亲时一共点了四处戏,其中一出戏是《牡丹亭》,里面的唱词是:

人到中秋不自由,奴命不中孤月照,残生今夜雨中休,恨匆匆,萍踪浪影,风剪了玉芙蓉

这里的玉芙蓉其实就是荷花,湖中之物,这里也提到了中秋之夜,提到了月亮,更重要的是脂砚斋批语说这出戏伏的是黛玉之死!这是不是说明黛玉也是在一个中秋之夜沉湖而去的呢?而且脂砚斋还说,这四处戏暗示的都是书中大过节大环境之处,黛玉之死不就是书中大过节大关键之处吗?

根据《红楼梦》前八十回三处伏笔和脂批,林黛玉并不是愤懑而死!

通过这些细节,我们不难看出,曹雪芹的《红楼梦》就是一部用密码写成的书,他写的每一笔,每一个人物,每一件事物都是有原因的,或是照应,或是伏笔,一字一句都不能删减的。

通过以上3处伏笔和脂砚斋的批语,或许林黛玉就是在中秋之夜沉湖而死,并非是高鄂续书里写的“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薛宝钗出闺成大礼”,林黛玉也并不是因为“金玉良缘”的结合愤懑而死,而是泪尽沉湖而死!

根据《红楼梦》前八十回三处伏笔和脂批,林黛玉并不是愤懑而死!

感谢大家阅读,我是铁匠论书,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感谢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