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尔泰、拿破仑、戴高乐等人都推崇备至的“圣女”贞德

人们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常常会走向极端,甚至褒贬迥异。在西欧历史上,就曾有过这样一个人,她出身贫寒,却在国家濒亡之际挺身而出,力抗外敌;生前她被本国出卖,以“女巫”的罪名被施以火刑,但死后却又被教廷封为“圣女”而成为民族的精神图腾,以致伏尔泰、拿破仑、戴高乐等人都对她推崇备至。她就是本故事的主人公贞德。

伏尔泰、拿破仑、戴高乐等人都推崇备至的“圣女”贞德

1412年1月的一个寒冷的夜晚,在法国香槟附近的一个小村子里,贞德诞生了。此时的法国正沉浸在百年战争的阴霾之中,此前签订的停战协定早已沦为“一纸空文”,对岸的英国蠢蠢欲动,而法王查理六世既无力平息各地贵族之间的纷争,更无力应对与英国之间随时可能爆发的战争,人们为此忧心忡忡。果然,就在三年之后,英国人还是来了。

初登王位的亨利五世急于建功立业,在即位两年后就发动了阿金库尔战役,并且毫无悬念地取得了胜利。此后英军长驱直入,法军节节败退,并于1420年在英军承诺保证查理六世王位的前提下,签订了丧权辱国的《特鲁瓦条约》。条约使得法国成为“英法联合王国”下的一部分,三分之一的领土被英国控制,承认英王继承法国王位的权利。英王亨利五世比法王查理六世几乎年轻了近20岁,原本以为在后者谢世后可以堂而皇之地凭借此条约合法且兵不血刃地“入主法兰西”。但就在条约签订两年后的1422年,正值壮年的亨利五世突然过世,而法王查理六世也在数月之后殡天。英、法两国分别由新王亨利六世和查理七世即位,双方就条约的效力问题争执不下,最终只得兵戎相见。

1428年,英军携手亲英的勃艮第公爵包围奥尔良,企图一举彻底击垮法国。英军的猛烈进攻、接连的失败和内部供应的匮乏,使法军离心离德,无心恋战。就在这即将亡国的时刻,贞德出现了。1429年,17岁的贞德求见查理七世,表示自己受到天使的呼召,要为法兰西赶跑英国人!查理七世自然十分高兴,然而一个柔弱女孩儿,真的能给脆弱的法军带来多大的帮助呢?查理七世不敢抱太多幻想,但也不好断然拒绝,仅仅授予贞德一个“战争总指挥”的虚衔作为回应。但贞德却斗志满满,穿上甲胄的她异常威武,命令手下做了一面军旗,并告诉将士们“她是天使派来拯救法兰西的,最终胜利的必定是法兰西”,试图以此鼓舞军心。就这样,她率领着仅有的几千名军士出发了。奇迹出现了,在奥尔良战役中,法军竟然意外取得了胜利。

伏尔泰、拿破仑、戴高乐等人都推崇备至的“圣女”贞德

同年,查理七世正式加冕,并命令贞德继续率领法军与英军交战。但不幸的是,在1430年的一次战斗中,疲惫不堪的贞德意外从马上摔了下来,被英军俘虏。按照当时的惯例,只要本方愿意缴纳赎金是可以将俘虏赎回的。然而已经加冕的查理七世,一方面感觉在贞德身上可供利用的价值业已被榨干,另一方面,他渐渐感到,贞德在法国的威望愈隆,这难免对他形成威胁,而此刻英军将其俘虏,恰是将其除去的良机。于是,法国拒绝向英方缴纳赎金。结果,英军以贞德伪造神迹和违反宗教伦理为名,认定她为宣扬异端的女巫。1431年5月30日,英军残忍地将其烧死,并将骨灰投入河中。这一年贞德才19岁。

贞德的牺牲,带给法国军民极大的悲痛,但也带给了法国军民继续抗敌的勇气。贞德在行刑场留下的那句遗言——“为了法兰西,我视死如归”,令法国军民振奋不已,法国军民纷纷继承贞德的事业,同仇敌忾,奋力对英军发起反击。感到民心大变的勃艮第公爵也临阵倒戈,加入了反击英军的阵营。终于,在贞德牺牲22年后的1453年,法国取得了这场历时116年的大战的最终胜利。而在3年后的1456年,贞德被重新判决为烈女,从而洗清了女巫的污名。1920年,教皇本笃十五世宣布将贞德封圣,改称“圣女贞德”。这时距其被处死已经过去将近500年。

伏尔泰、拿破仑、戴高乐等人都推崇备至的“圣女”贞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