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門七件事,件件都是姓

開門七件事,件件都是姓

開門七件事,件件都是姓

姓氏,是一個人的家族血緣關係的標誌和符號。

“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姓氏者,標示家族血緣之符號也”。

姓氏以單姓,即只用一個字的姓居多。如:“王、李、張、劉、陳、智、楊、黃、趙、周、吳、徐、孫、馬、胡、朱、郭、何、羅、高、林等。據統計,中國有單姓6931個。

開門七件事,件件都是姓

除了單姓,還有複姓,指由兩個及以上的漢字組成的姓氏。如:歐陽、司馬、上官、西門等。

《中國姓氏大辭典》顯示,中國古今各民族用漢字記錄的雙字姓9012個、三字姓4850個、四字姓2276個、五字姓541個、六字姓142個、七字姓39個、八字姓14個、九字姓7個,分別為:西木感給特杜立給特、西木薩給特杜立給特、西姆薩給特杜立給特、那烏那基爾杜立給特、禿禿黑裡兀惕塔塔兒、烏朗漢吉爾莫吉爾敏、奧勒特給特瑪魯基爾)、十字姓1個,即:夥爾川扎木蘇他爾只多。

中國姓氏文化源遠流長,特別是漢族姓氏,每一種姓都包含其獨特的、豐富的文化內涵。沒有貧、高、低、富、貴、賤之分。

開門七件事,件件都是姓

中國人的姓氏或同姓人群存在兩種狀態,大姓和小姓,或稱為常見姓氏和非常見姓氏。

據統計,僅佔總姓氏量不足5%的常見100個姓氏已集中了85%以上的人口,比如全國最大的三個姓氏是李、王、張,分別佔總人口的7.9%、7.4%和7.1%。三大姓氏的總人口達到2.7億,為世界上最大的三個同姓人群。

而佔總姓氏量95%以上的非常見姓氏僅代表不足15%的人口。

開門七件事,件件都是姓

明代大文人唐伯虎曾經寫過一首詩《除夕口占》:

柴米油鹽醬醋茶,般般都在別人家;

歲暮清淡無一事,竹堂寺裡看梅花。

“開門七件事”意思是說中國古代平民百姓每天為生活而奔波的七件事,一般老百姓從早上“開門”到夜裡睡覺,就都離不開七件維持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分別是:柴、米、油、鹽、醬、醋、茶。

開門七件事之說,一般認為始於宋朝。南宋時代吳自牧著《夢粱錄》中提到八件事,所指的分別是:柴、米、油、鹽、酒、醬、醋、茶。由於酒算不上生活必需品,到元代時已被剔除了,只餘下“七件事”。開門七件事至遲出在宋代人的口語中。所以一般認為,吳自牧乃創開門七件事之人。

開門七件事,件件都是姓

元代《湖海新聞夷堅續志》記載,曾有宋人用俗語云:“湖女豔,莫嬌他,平日為人吃,烏龜猶自可,虔婆似那吒!早晨起來七般事,油鹽醬豉姜椒茶,冬要綾羅夏要紗。君不見,湖州張八仔,賣了良田千萬頃,而今卻去釣蝦蟆,兩片骨臀不奈遮!”

元代楊景賢著《馬丹陽度脫劉行首》:“教你當家不當家,及至當家亂如麻;早起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和明代唐伯虎所寫的七件事一模一樣了。

隨社會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開門七件事”的意義已與古時有別,主要泛指與人民有切身利益的必備事情。

更有意思的是,柴米油鹽醬醋茶,都是姓氏,柴米這兩個姓氏比較常見,但後面的可就罕見了。

開門七件事,件件都是姓

柴姓

部分源於的姜姓,部分出自春秋時期齊文公十八世孫高柴,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來源一為姜姓,一為蒙古族。

柴姓在全國分佈較廣,尤以河南、山西、河北多此姓,柴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二十七位的姓氏,人口較多,如今柴姓人口一百三十五萬多人,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一。柴姓最大的歷史名人是後周世宗柴榮。

開門七件事,件件都是姓

米姓

米姓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09位。

當代漢族米姓的人口大約有38萬,為第二百一十位大姓姓氏,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035%。

米姓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湖南、河北二省,大約佔全國米姓總人口的31%,其次分佈於重慶、河南、甘肅、山西、四川、山東,這六省市的米姓又集中了40%。湖南為米姓第一大省,大約佔米姓總人口的18%。全國形成了以湘、渝、豫、冀為中心的米姓分佈區。

歷史上米姓的重要人物:北宋著名書畫家、書畫理論家米芾,北宋初期開國大將米信,南宋著名書畫家米友仁,中國國民革命軍陸軍上將米文和等。

開門七件事,件件都是姓

油姓

油姓具體起源已經不可考。相傳唐朝時期,一位牛姓高官在朝廷上得罪了皇帝,被斬首,而他的子孫為逃脫牢籠之災就紛紛改姓為“油”。

當代油姓分佈於山西、山東、安徽、河北、吉林、黑龍江、陝西、雲南、臺灣等省。其餘省零星分佈。民族除漢族外,僳僳等民族也有人以油為姓。

2007年統計,油姓全國共6651人,其中北京19人。山東荷澤李村鎮油樓村的油姓家族源於明朝山西洪洞大槐樹,後又從東明縣胡莊油寨遷出的,兩個村每年春節都有來往。當地縣誌有記載。上世紀70年代起一部分由荷澤遷往新疆定居,現已三代。

油姓歷史名人有:油蔚,生平不詳,詩人,曾在淮南幕職,奉使塞北,全唐詩錄其詩一首《贈別營妓卿卿》。油鳳,明代洪武年間交趾知州諒江知府。

開門七件事,件件都是姓

鹽姓

鹽姓屬罕見姓氏。全國統計共160多人。

鹽姓在上海,廣西灌陽,四川成都,山西太原、大同、忻州、朔州等地均有分佈。考其起源,春秋時期的賴國,是周武王之弟叔穎所建,為當時的一個侯爵之國。於公元前538年,被楚國所滅之後,賴國子孫逃難受一鹽商救濟,為感謝他的救助,而開始了鹽姓。

源流二,嬴姓伯益的後裔有個叫子的人,非常善於製鹽。於是周孝王便讓他負責製鹽,結果製鹽業得到了很大發展。周孝王就賜他鹽姓,後人們以其從事的職業而承襲了鹽姓,於是鹽姓的家族又多了一支。

鹽姓漢代有鹽津,北海相。唐代有鹽昉,以畫肖像、佛像著稱,出身顯貴家族。明代有鴻儒鹽翼,他勤奮學習,精通五經,提倡讀書,講解倫理,剖析經義。

開門七件事,件件都是姓

醬姓

醬姓是一個非常稀見的姓氏,全國共14個人。分佈在中國臺灣省、雲、貴、川、鄂、豫等地區,分屬漢、苗、侗、白4個民族。

在“醬”姓人中,湖北省隨州市有兩個同名同姓者:醬豆腐,一個1983年出生,一個1985年出生,兩人出自同一個村。

開門七件事,件件都是姓

醋姓

醋姓是一個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體,淵源一是源於姬姓,出自西周時期饋食禮祭司醋人,屬於以職業稱謂為氏;二是源於地名,出自隋唐時期新鄭醋溝,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三是源於世稱,出自古代文人俗稱醋大,屬於以社會世稱為氏。

醋姓在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姓氏前一千位,不到1000人。多以岐陽、新鄭為郡望。陝西省的西安市長安區、寶雞市扶風縣,江蘇省的南京市,山西省,四川省,河南省,重慶市,臺灣省等地,均有醋氏族人分佈。

開門七件事,件件都是姓

茶姓

茶是一個古字,也是一個古老的姓氏,即為茶姓。茶在古代有荼、茗、檟、荈、蔎、葭等寫法,音都相同。

茶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姓氏前一千位,在臺灣省則名列第九百三十一位,以齊郡、巴郡為郡望。有一萬三千多人。

雲南省、浙江省、臺灣省、日本、朝鮮、韓國、印度、孟加拉、伊朗、新加坡等地,均有茶氏族人分佈。茶姓的人分佈全球,見證了中國茶的古代魅力。

茶姓第一個淵源,源於姜姓,出自上古神農氏炎帝陵寢,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傳說,炎帝神農氏為民生醫病而嘗百草,在其過程中發明了茶。在炎帝逝世後,人們便將其葬於茶陵(今湖南茶陵),其護陵族人以地名為姓氏,稱茶氏。

第二個淵源,源於子姓、姜姓,出自西周初期齊太公姜尚之後,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齊太公姜尚後裔子孫中有人在周王室和齊國為茶師者,專職製茶並侍奉國君用茶,後逐漸成為各諸侯國中的茶大夫,史稱“茶正”。其後代因以為姓氏,稱茶氏。

開門七件事,件件都是姓

第三個淵源,苴國之地,盛產茶葉。都城在土費城(今四川廣元市昭化區昭化鎮),第一代君主是蜀王杜尚的王弟杜葭萌。

苴國國人在國滅後,南下逃亡者有以“葭萌”、“苴”(後改為”茶“)為姓氏者,特別是在由古羌族演化出的彝族人中,茶氏更是為多。

第四個淵源,源於姬姓,出自唐朝期茶聖陸羽,屬於因故改姓茶。

除了“開門七件事”這七姓外,還有死姓、老姓、難姓等罕見姓氏。讀者朋友們,你還知道有哪些罕見姓氏?

(本文圖片為網絡資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