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報告解讀:今年將為企業減稅降費近2萬億元

翻開5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一個數字格外亮眼:全年減輕企業稅收和社保繳費負擔近2萬億元。大力度的減稅降費將著力哪些領域?又將產生何種效用?新華社記者就此採訪權威專家和與會代表委員,詳解這些重點舉措傳遞出的信號。

信號一:大規模減稅直擊實體經濟痛點和難點

“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看到報告這一表述,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科院副院長高培勇說,近2萬億元減稅降費清單是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力提效的體現,也是今年普惠性減稅與結構性減稅並舉發力的目標。

細看近2萬億元的減稅降費“大餐”,增值稅改革無疑是其中的“主菜”,而實體經濟則是這道“主菜”最主要的服務對象。

製造業等行業現行16%的稅率降至13%;交通運輸業、建築業等行業現行10%的稅率降至9%;保持6%一檔的稅率不變,但通過採取對生產、生活性服務業增加稅收抵扣等配套措施,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今年,我國增值稅制度將進一步優化。

為實體經濟進一步減負無疑是今年兩會一大熱點。不少代表委員表示,今年更大規模的減稅直擊當前實體經濟的痛點和難點,彰顯公平和效率。在為實體經濟減負的同時,也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助力,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信號二:普惠性減稅讓小微企業輕裝上陣

小微企業是發展的生力軍、就業的主渠道、創新的重要源泉。根據政府工作報告,今年小微企業將迎來普惠性減稅政策。

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起徵點由月銷售額3萬元提高到10萬元;大幅放寬可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的小型微利企業標準;加大所得稅優惠力度……今年元旦剛過,小微企業就迎來新的減稅“禮包”,預計每年可再為小微企業減負約2000億元。

在強調落實好年初小微企業普惠性減稅政策的同時,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還亮出了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新舉措:中小企業寬帶平均資費再降低15%;加大對中小銀行定向降準力度;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小微企業貸款要增長30%以上……

“我國小微企業數量眾多,這些措施‘組合拳’將進一步減輕小微企業的負擔,更大範圍地激發市場活力。”北京國家會計學院教授李旭紅說。

信號三:明顯降低企業社保繳費負擔

下調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各地可降至16%;穩定現行徵繳方式;繼續執行階段性降低失業和工傷保險費率政策……政府工作報告亮出的硬舉措傳遞一個重要信號:明顯降低企業社保繳費負擔。

全國人大代表、鹽津鋪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學武說,作為勞動密集型企業,公司人工成本較重,對降低社保費率的需求較為迫切。

“降低社保費率對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大利好,有利於企業輕裝上陣,進一步增強企業的獲得感。”全國政協委員、奧克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朱建民說。

信號四:狠抓落實確保減稅降費落實到位

實施好更大力度的減稅降費,如何讓企業有切身體會尤為關鍵。

“抓好年初出臺的小微企業普惠性減稅政策落實”“今年務必使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社保繳費負擔有實質性下降”“我們要切實讓市場主體特別是小微企業有明顯減稅降費感受,堅決兌現對企業和社會的承諾”……政府工作報告中的句句承諾,彰顯狠抓落實的決心。

“這是一份來自春天的大禮,同時只有這些減稅降費措施真正落地了,才能真正在企業發展上產生效力。”全國人大代表、步步高集團董事長王填說。

困難再多也一定要把這件事辦成辦好。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表示,為支持企業減負,各級政府要過緊日子。隨著減負舉措逐步落地,政府收入的“減法”,將最終換取企業效益的“加法”和市場活力的“乘法”。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今年将为企业减税降费近2万亿元

關鍵詞 GDP

6%至6.5%區間設置推動高質量發展

5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披露了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其中,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預期目標是6%至6.5%。

報告說,主要預期目標體現了推動高質量發展要求,符合我國發展實際,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相銜接,是積極穩妥的。

去年,中國經濟增長6.6%,總量站上90萬億元新臺階,交出穩中有進成績單。但與此同時,經濟運行穩中有變、變中有憂,外部環境複雜嚴峻,經濟面臨下行壓力。

專家認為,2019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的區間設置,體現了對經濟運行態勢的科學研判和高質量發展的要求。

“針對經濟運行中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設置區間目標可以增加彈性、留有餘地。”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白重恩分析,經濟增速保持在6%至6.5%區間,有利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同時,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速關鍵是要穩就業,從經濟增長潛力和就業吸納能力看,這一區間設置符合高質量發展的要求。

當天提請會議審查的發展計劃報告也指出,保持合理的經濟增長速度,目的是滿足新增就業的需要,併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堅戰提供必要的宏觀環境,有利於穩定市場預期。6%至6.5%的增速和國內外預期比較吻合,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也是高的。

關鍵詞 市場

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實行“證照分離”改革

5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要對所有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實行“證照分離”改革,使企業更便捷拿到營業執照並儘快正常運營,堅決克服“准入不準營”的現象。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副局長馬正其說,開展“證照分離”改革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釋放企業創新創業活力,推進營商環境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重要舉措。

馬正其介紹,“證照分離”改革以突出“照後減證”為原則,除涉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金融安全、生態安全和公眾健康等重大公共利益外,將許可類的“證”分別採用直接取消審批、審批改為備案、實行告知承諾、優化准入服務等4種方式分離出來,進一步釐清“證”“照”關係,理順“證”“照”功能,從而減少審批發證。

馬正其表示,這是創新監管體制機制,推動信息互聯共享,進而推進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項綜合性改革。在全國有序推開“證照分離”改革,逐步推動對所有涉及市場準入的行政審批事項施行分類管理,實現全覆蓋,為企業進入市場提供便利。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我國有上億市場主體,而且還在不斷增加。把市場主體的活躍度保持住、提上去,是促進經濟平穩增長的關鍵所在。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下硬功夫打造好發展軟環境。

馬正其說,市場主體的繁榮發展和營商環境的改善,進一步激發了市場活力,促進了創業就業和民生改善,成為“放管服”改革中的一大亮點,為經濟穩中向好和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關鍵詞 財政

適度提高赤字率 積極財政政策加力提效

5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19年赤字率擬按2.8%安排,比去年預算提高0.2個百分點,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

具體而言,今年擬安排中央財政赤字1.83萬億元,地方財政赤字9300億元,共計2.76萬億元。

“適度提高赤字率,綜合考慮了財政收支、專項債券發行等因素,也考慮為應對今後可能出現的風險留出政策空間。”報告說。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公共財政與政策研究院院長喬寶雲注意到,報告提出今年財政支出超過23萬億元,增長6.5%,與此同時,還將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舉措。“今年財政收支平衡壓力加大,赤字率略微上調,符合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實際。”

根據報告,我國今年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2.15萬億元,比去年增加8000億元;合理擴大專項債券使用範圍;繼續發行一定數量的地方政府置換債券,減輕地方利息負擔。

喬寶雲表示,大幅增加專項債,為重點項目建設提供資金支持,可以更好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把規範舉債的“前門”開得更大,為防範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創造條件。

關鍵詞 教育

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 高職院校擴招100萬人

5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改革完善高職院校考試招生辦法,鼓勵更多應屆高中畢業生和退役軍人、下崗職工、農民工等報考,今年大規模擴招100萬人。

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既有利於促進就業,也是解決高技能人才短缺的重要舉措。

報告提出,擴大高職院校獎助學金覆蓋面、提高補助標準,加快學歷證書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互通銜接。改革高職院校辦學體制,提高辦學質量。中央財政大幅增加對高職院校的投入,地方財政也要加強支持。設立中等職業教育國家獎學金。支持企業和社會力量興辦職業教育。

“中國製造需要中國技工。”來自哈爾濱九洲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的全國人大代表李寅介紹,隨著新能源技術的發展,公司將新招聘大批職業技術工人,“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為社會和企業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是傳統制造業轉型發展、企業實現智能製造的有力保障。”

據統計,2018年,全國有職業院校1.17萬所,年招生928.24萬人,在校生2685.54萬人。在現代製造業、新興產業中,新增從業人員70%以上來自職業院校。職業教育已經具備了大規模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的能力,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人力資源支撐。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今年将为企业减税降费近2万亿元

關鍵詞 就業

首次將就業優先政策置於宏觀政策層面

5日提交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就業優先政策要全面發力。今年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4.5%以內。

就業是民生之本、財富之源。報告提出,今年首次將就業優先政策置於宏觀政策層面,旨在強化各方面重視就業、支持就業的導向。

“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是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體現,也是民生的基礎保障。”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株洲市市長陽衛國表示,在推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過程中,更需要用新的產業空間支撐廣泛的就業機會,以實現就業形勢穩中向好。

“在經濟增速放緩、經濟結構加快調整的關鍵時期,就業的穩定器作用尤為重要。”全國人大代表、西部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永利認為,穩就業首先要穩企業。“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就是穩就業的具體舉措,要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只要搞活企業,就業就穩住了。”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有關負責人表示,要進一步紮實做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加強對城鎮各類就業困難人員的就業幫扶。

關鍵詞 融資

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 精準有效支持實體經濟

5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著力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並提出改革完善貨幣信貸投放機制、加大對中小銀行定向降準力度、完善金融機構內部考核機制等多項舉措。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改革完善貨幣信貸投放機制,適時運用存款準備金率、利率等數量和價格手段,引導金融機構擴大信貸投放、降低貸款成本,精準有效支持實體經濟,不能讓資金空轉或脫實向虛。

“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貨幣信貸投放存在梗阻,從央行層面講,要通過貨幣政策工具的創新,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為實體經濟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金融環境。”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表示。

銀行的激勵考核機制是制約信貸資源流向民營和小微企業的一方面原因。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完善金融機構內部考核機制,激勵加強普惠金融服務,切實使中小微企業融資緊張狀況有明顯改善,綜合融資成本必須有明顯降低。

全國政協委員、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副主任金鵬輝表示,要堅持問題導向,及時出臺有針對性的工作舉措,健全完善考核激勵機制,為民企營造更加公平便利的融資環境。

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還要強化融資服務基礎設施建設。“要加強信息互聯,消除不同部門間的信息壁壘,建立以政府主導的全國統一信息平臺為主、其他第三方信息平臺為輔的信用體系,在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方面邁出關鍵一步。”全國政協委員、上海銀保監局黨委書記韓沂表示。

關鍵詞 醫療

加強癌症早診早治

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用藥納入醫保報銷

5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實施癌症防治行動,推進預防篩查、早診早治和科研攻關,著力緩解民生的痛點。做好常見慢性病防治,把高血壓、糖尿病等門診用藥納入醫保報銷。

記者從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了解到,我國癌症診療體系正在逐步建立健全。國家衛健委副主任李斌介紹說,我國已開展國家癌症中心、區域癌症診療中心和腫瘤臨床重點專科建設,以腫瘤醫院、綜合醫院腫瘤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康復醫院、安寧療護中心為主體的癌症診療和康復體系初步形成。

李斌說,我國已建立腫瘤登記年報制度,目前全國建有腫瘤登記處574個,覆蓋4.38億人口,較為全面地掌握了我國癌症發病、死亡、生存狀況及發展趨勢。下一步,國家衛健委將採取綜合措施持續加強癌症防治工作,切實降低癌症死亡率,更好滿足百姓健康需求。

國家心血管病中心預防醫學處副處長李靜說,根據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的數據,我國心血管病患者中絕大部分是高血壓患者。醫學研究認為,控制好高血壓能大幅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率。國家衛健委委託我們成立基層高血壓管理辦公室,目前已經培訓了一百多萬名基層醫務人員,讓更多患者不出社區就能把疾病管理好。

關鍵詞 脫貧

減貧1000萬以上 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

5日提交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19年農村貧困人口減少1000萬以上。

全國人大代表、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說,政府工作報告中對於減貧1000萬以上這一目標的設定體現了黨和國家對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心與信心。

當前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決定性進展。2018年,全國有1386萬農村貧困人口擺脫貧困,預計有280個左右貧困縣摘帽。2018年末,全國農村貧困人口從2012年末的9899萬人減少至1660萬人,累計減少8239萬人;貧困發生率從2012年的10.2%下降至1.7%,累計下降8.5個百分點。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重點解決實現“兩不愁三保障”面臨的突出問題,加大“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力度,落實對特殊貧困人口的保障措施。

“集中我們的政治優勢和已經取得的實踐經驗,按照現行標準減貧1000萬以上的目標是完全可以實現的。”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趙皖平說,脫貧攻堅要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不僅要“富口袋”還要“富腦袋”。

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新聞發言人蘇國霞說:“今年我們的工作將重點關注兩個方面:一是攻堅克難,聚焦深度貧困地區、特困人口和影響‘兩不愁三保障’的突出問題;二是鞏固成果,穩定脫貧,持續發展。”

據新華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