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古斯特洛夫”号被潜艇击中死亡近万人,为何关注度不如“泰坦尼克号”?

横泽隆史


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海难事件,死亡人数近万人,不过因为那个疯狂的年代,很少有人关注这件事。

(威廉·古斯特洛夫号)

1945年1月,苏联百万大军浩浩荡荡的杀了过来,德国的战败已成定局。此时,东部地区数百万德国平民和伤兵,都拥挤在了一起,岌岌可危。

德国海军元帅卡尔·邓尼茨决定援救他们,用各类船只通过波罗的海,把这些德国人运回本土或者德国占领的丹麦地区。实际上,这次的运输还是很成功的,在短短的3个多月时间里,有大约100多万德国军民被运了回来。

不过,威廉·古斯特洛夫号邮轮运气没有这么好,它和它所搭载的上万名德国人,遇到了苏联潜艇的致命攻击。

威廉·古斯特洛夫号1937年5月下水,本来是一艘客运邮轮,能载客1465人。这艘邮轮最初被用来给德国公务员和工人提供服务,算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基础福利。

不过,随着战争的爆发,这艘邮轮被海军征用,改成了一艘医疗船。后来,古斯特洛夫号又被改造成了潜艇受训人员的“宿舍”,1000多名潜艇艇员住在里面。也正是因为如此,它一直待在码头上。


为了营救德国平民和伤兵,古斯特洛夫号不得不重新启用,变成了运输船只。

(拥挤在甲板上的人)

1945年1月30日,古斯特洛夫号接到了起航的命令,开始接受平民和伤兵。最开始的时候,他们逐个登记人员信息,不过很快,厚厚的几本登记册就用完了。但是,还有源源不断的德国人涌上这艘船,这也让最后的人员统计工作,出现了很多困难。

根据后来的统计,登记人员为6050人,实际上船人数为10582人。其中包括173名船员、918名海军官兵及2名U艇训练师的人员、373名女性海军辅助人员、162名伤员,以及8956名平民(其中约有5000名儿童)。船上的人数已经远远超出了设计载客人数,所以很多人只能拥挤在甲板上,救生衣什么的就更不用提了。

此时的波罗的海,四处都是苏联人的潜艇和军舰,一艘载满平民的邮轮,非常危险。但是,海军能提供的护航船只,只有一艘鱼雷艇和一艘鱼雷救生艇(出港后因故障返航了)。


但是,没有办法,只能硬着头皮走了。

当天晚上8点,一直小心翼翼的古斯特洛夫号,收到电报称,将会有德国海军扫雷舰前来护航。船长非常高兴,为了避免与扫雷舰相撞,他赶紧打开了船侧的灯光。

而此时,在这里潜伏已经的苏联潜艇C-13号,立刻发现了在黑夜中异常明显的古斯特洛夫号。

在悄悄的跟踪了一个多小时之后,苏联潜艇发射了4枚鱼雷。这些鱼雷上分别写着“为了祖国”、“为了列宁格勒”、“为了苏联人民”、“为了斯大林”,4枚鱼雷中的3枚,击中目标后爆炸,最后一枚因为故障,卡在了鱼雷发射管中。

古斯特洛夫号瞬间爆炸倾斜,无数人尖叫着跳进了海里,当时的波罗的海非常寒冷,无数人都被活活冻死。

在得知邮轮爆炸的消息后,周围的德国船只纷纷赶来援救。鱼雷艇T-36救起了564人,鱼雷艇狮子号救起了472人,扫雷艇M387救起了98人……当晚,获救人员共有1252人。

根据推算,当晚古斯特洛夫号上的遇难人数,约为9400人。

但是,在1945年那个特殊的时期,战火还在蔓延,到处都是死亡,这件事情也没有被大肆宣扬,知道的人也就没这么多了。


七追风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因为这次受害的对象是德国纳粹,而且是战争灾难。

古斯特洛夫严格意义上也不是商船,上面有机关炮等武装,击沉它是合理的。

但客观仍然造成大量无辜平民伤亡,盟国自然不愿意多说,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


超过泰坦尼克号的世界最大海难--古斯特洛夫大海难


被苏联潜艇击沉的德国客轮“威廉·古斯特洛夫”号,死亡人数高达9343 人。

时间是1945年1月,白俄罗斯第2和第3方面均150万人杀入东普鲁士,将柯尼斯堡包围。

激战到4月,柯尼斯堡的10多万德军接近崩溃,城市也被盟国空军几乎炸毁。

这里有大量的平民,总数接近百万人。

从1月23日开始,德国不断使用船只进行撤退,到4月共撤走90万平民和35万军队。

为此,德军使用了672艘民船和409艘军舰。

到了4月26日,柯尼斯堡沦陷迫在眉睫,必须进行最后撤退。

此时,这里的平民陷入极大恐惧中。

占领德国领土的苏军,开始胡作非为,抢劫、抢劫甚至枪杀平民成为寻常的事情。尤其是强奸德国妇女普遍存在,这样德国人非常惊恐。

于是,在到5月8日,德国不惜一切又撤退了15万平民。



古斯特洛夫就是这些大撤退中的牺牲者。


1945年1月30日,古斯特洛夫号搭载着10582人出海撤退。这 艘核定载客量1865人的船上,登记在册的乘客就有173名船员(海上武装部队辅助人员)、第2潜艇训练师的918名海军官兵、373名海军女护士、 162名伤兵、4424名难民,共计6050人,加上根本来不及登记的4000多难民,平民中估计有4000名儿童。

古斯特洛夫是一艘巨大的邮船,长达208米,排水量高达2.4万吨,在1937年下水是全世界最大的船。

当时德国海军也穷途末路,只安排两艘鱼雷艇陪同它一起撤退。

其中1艘鱼雷艇故障撤退,只剩下一艘。

此时波罗的海已经有苏联潜艇活动,所以邮船只敢在夜晚活动。

当时潜艇缺乏夜视能力,在夜晚攻击成功率很低。


到了晚上19:30分,古斯特洛夫被一艘苏联潜艇盯上了。

这是苏军波罗的海舰队的S-13号潜艇,在海域四处游荡。

艇长亚历山大·马林涅斯科少校判断这是一艘德军大船,推测是油轮,决定发动攻击。

21点,苏军潜艇发射了4枚鱼雷,结果3枚命中。

古斯特洛夫是一艘民用船只,根本无法抵抗鱼雷攻击。

于是,惨剧发生了。

德国媒体这么写: 伴着剧烈的爆炸,“古斯特洛夫”号开始向左倾斜,人群一片恐慌,但德国人的素质值得钦佩,持枪官兵只允许妇女和儿童上救生艇,一些企图强行登艇的男人被无情地推下大海。

无力回天 不到40分钟,“古斯特洛夫”号船艏向下,沉入距海岸30公里、44米深的海底。 海面上到处是漂浮的人头,当时的海水水温约4°C,但当天气温只有-18~-10°C,水面漂着浮冰。 距该船只有15分钟距离的“吕韦”号鱼雷艇立即投入救援,但它实在太小,只捞起472人。

“希佩尔海军上将”号巡洋舰也载着1500名难民,海因斯特舰长接到了望哨报告有鱼雷攻击后,救起564人后匆忙离开。 附近的德国舰船纷纷赶来,无奈都是些小船。

T-36鱼雷艇救起564人,M387扫雷艇98人,M375号43人,M341号37人,汽轮“哥廷根”号28人,TF19捞雷船7人,货轮“戈特兰”号2人,V1703号巡逻艇只救起一个婴儿。

海难生还者之一、现年82岁的斯克恩当年在船上负责培训新水手。他回忆了那场灾难:“当时鱼雷击中了客轮,我试图通过舷梯爬到上层甲板。就在下面, 我看到了令我永生不能忘记的一幕:许多成年人在水里挣扎;海面上漂浮着数以千计的儿童的腿,他们全部头朝下、脚朝向溺死!原来儿童头部比脚重,而客轮没有 特别准备为儿童设计的救生衣,这些儿童全部溺水而亡。”

斯克恩还看到一名纳粹军官掏出手枪先把妻子和孩子打死,避免他们受到折磨再死,随后饮弹自尽。


德国人认为,古斯特洛夫上10600人中死亡人数高达9343 人。

这并不是偶然的事情。

在这一波达运输中,苏联潜艇击沉14660吨的德国豪华客轮“冯·斯陶本”,死亡4000多人。

5230吨的德国货轮“戈雅”号也被击沉,7000人只有183人幸存。

不过,并不是德国人有这样的遭遇。

早在1941年11月,苏联“亚美尼亚”号 医院船被德军鱼雷机击沉,估计有5000人死亡,只有8人幸存。


一 些德国人认为,由于死难者中绝大多数是妇女和儿童,苏联人当时犯下了滥杀无辜的罪行。

不过,古斯特洛夫确实配有机关炮,没有医院 船标志,也没有通报过它正执行医院船功能,而且船上的确载有作战部队。

S-13潜艇事后获得红旗勋章,其艇长和L-3的艇长都获得“苏联英雄”称号。

说白了,古斯特洛夫沉没主要还是民族仇恨,苏军并非不知道这可能是民用货船,就是故意击沉,消灭纳粹。


苏联著名诗人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也是1945年1月进入东普鲁士的红军上尉,后来在他的《古拉格群岛》(Gulag Archipelago)中写道:“我们都深知只要是德国姑娘,就会被强奸后杀掉,这几乎成了一种作战荣誉”。

在他的诗《普鲁士之夜》中,描写了在东普鲁士城市莱登堡一所住房内目睹的景象:半死的母亲面前横陈着女儿被凌辱后的尸首,乞求“大兵,杀了我吧”。


这场战中,纳粹是禽兽,但罪行累累的苏联士兵也未必是好人。


萨沙


苏联S-13号潜艇击沉“威廉·古斯特洛夫”号邮轮虽然造成了重大的伤亡,但是对于当事双方来说都不方便宣扬,自然就没什么关注度了。

“威廉·古斯特洛夫”号邮轮于1937年下水,是当时德国最好的邮轮之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它被德国海军征用,最开始被改装成了一艘医疗船,后来还曾经被当做U艇受训人员居住的营房船。1945年随着德军的大崩溃,“威廉·古斯特洛夫”号又重操旧业,作为运输舰参加了撤离东普鲁士德国人的行动。就是在这次撤退行动中,它被苏联的S-13号潜艇击沉。

“威廉·古斯特洛夫”号上当时共有173名船员和10409名乘客,被击沉后其他德国船只救起了其中部分乘客,但是由于船上人数太多,救生衣严重不足,加上天气寒冷,因此死亡人数还是高达9343人,成为人类历史上单条船只死亡人数最多的海难。

然而此事对于双方来说,都不适合大肆宣传。“威廉·古斯特洛夫”号上大部分都是平民,而且还有5000多儿童,对于苏联人来说,虽然击沉“威廉·古斯特洛夫”号战果辉煌,但是宣传这样的战绩未免让人觉得苏军是血腥杀手,所以尽管S-13号潜艇的艇长亚历山大·马利涅斯科少校因为这一战绩还是被授予了红旗勋章,但是战后苏联对于此事并未大肆宣传。

而对于德国人来说也很尴尬,“威廉·古斯特洛夫”号上虽然平民居多,但是还是有相当数量的海军官兵、纳粹官员和盖世太保,船上还安装了3门105毫米高平两用炮和8门20毫米高射炮,显然也不能将其称为纯粹的民用船只。而且为了避免引起恐慌,当时的纳粹政府决定封锁消息,严禁知情人员向外界泄露消息。

既然双方都对这一海难采取了低调处理,自然也就没法引起关注了。


不沉的经远


1945年1月12日,苏联红军发动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和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180个师从两个方向出击,席卷整个波兰中部,兵锋直抵德国边境城市斯德丁(即什切青,位于波罗的海沿岸)。这样一来,从东普鲁士到波兰北部沿海的大部地区,实际上处于被苏军包围的状态,只剩下海上通道是畅通的。

(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作战示意图)

为了拯救这些被包围的部队和德国难民,1945年1月23日,德国海军元帅卡尔·邓尼茨下达从柯尼斯堡、但泽、格丁尼亚、库尔兰半岛实施将伤兵和难民运送回德国本土的任务,该任务代号为汉尼拔行动。

(海军元帅卡尔·邓尼茨)

1月25日,德国邮轮威廉·古斯塔夫号在格丁尼亚的腾海芬码头靠岸。这艘排水量2万5千吨的邮轮,设计载人只有2000人(含船员),由于此时的腾海芬码头已经挤满了难民,所以很快船上就装载了5000人。但此时腾海芬码头每小时都有数百人抵达,每个人都想法设法要挤上船。后来根据乘客名单确定该邮轮在离开时有6050人。但是最新的研究表明混乱中很多难民并未登记就上了船,实际载人应该是8956到10582人,其中大约有4000名儿童。

(人山人海腾海芬码头)

混乱中大家都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这艘邮轮的救生船只能装载二千人。

1945年1月30日中午,威廉·古斯塔夫号离开了格丁尼亚港,向着德国基尔港进发。同行护航的还有装载难民的汉萨号和两艘鱼雷艇。但是没过多久,汉萨号和一艘鱼雷艇因为故障返回了港口,只剩下一艘鱼雷艇为古斯塔夫号护航。

在船上,由于战争期间的混乱和失序,威廉·古斯塔夫号上有四个船长,这给后面海上的指挥带来了失序。

海军出身的船长扎恩建议邮轮沿着靠近海岸的浅水区航行,这样一来可以避免苏联潜艇的袭击,因为苏联潜艇不喜欢在浅水区活动,二来一旦威廉·古斯塔夫号遇到沉船的风险,可以马上冲往海滩搁浅,这样起码船上的人可以得救。

但是经验丰富的总船长彼得森拒绝了这项建议,坚持将邮轮开往深水区,沿着一条被扫清水雷的航线航行。其他两名船长都理解彼得森的做法--浅水区航行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而且要冒着触雷或者触礁的风险。

随着傍晚的临近,海上刮起了暴风雪,这给威廉·古斯塔夫号带来了一定的好处,如此暴风雪之下,该船会难以被敌方发现。

到深夜时分,威廉·古斯塔夫号突然收到了一封奇怪的电报,上面说明有一艘鱼雷艇在同一航线上相向而行。为了避免撞船的风险,扎恩命令把船上的导航灯打开。这条命令遭到了彼得森的反对,但是却得到了其他两名船长的支持。命令最终执行了,于是产生了灾难性后果。

此时此刻,一艘苏联潜艇S-13碰巧在附近游弋,发现了海上闪耀的灯光。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加上暴风雪的遮蔽,这束灯光却顽强的在S-13的潜望镜里闪耀着,让苏联人一度误以为这是灯塔的灯光。

在查询了海图之后,S-13号潜艇的艇长马里内斯科才发现闪耀灯光是来自一艘船,而且这艘船被他误认为是德国的军舰。

他命令潜艇在威廉·古斯塔夫号的左舷浮出水面,此时距离目标只有不到一公里。

马里内斯科一声令下,准备好的四枚鱼雷有三枚成功射出,一枚卡在了鱼雷管里。

威廉·古斯塔夫号上的一万名乘客此时拥挤在船舱各处,却不知已经大难临头。

(S-13号潜艇击中威廉·古斯塔夫号邮轮(油画))

第一枚鱼雷击中了船头,立刻引发了群体性恐慌,很多人以为是船触了水雷。

第二枚鱼雷击中了船体中部,这里有一个游泳池排干了水用来装载难民,鱼雷的爆炸让许多人当场毙命,随后的涌入冰冷海水,让剩余的人全部冻死或淹死。

第三枚鱼雷直接击中了发动机舱,威廉·古斯塔夫号邮轮在一瞬间失去了所有的动力,全船停电,陷入了一片黑暗之中。

威廉·古斯塔夫号马上用灯光信号向护航的鱼雷艇求救,要求该艇用远程无线电向周围的船只求救。(威廉·古斯塔夫号的应急电力无法进行无线电远程求救广播)

此时威廉·古斯塔夫号已经向右倾斜的厉害,每分钟都有数百人爬上甲板,但是很快倾斜的甲板上结了冰。

恰好此时德国的重巡洋舰希佩尔海军上将号从此地路过,船上装载了1500名难民。但是希佩尔号的舰长担心停下来救援会让这艘重巡洋舰也遭到不测,所以下令不得靠近威廉·古斯塔夫号,并全速向基尔港前进。

威廉·古斯塔夫号上一千余人在甲板上目睹了希佩尔海军上将号擦肩而过,消失在茫茫黑夜之中。

此时船体倾斜的更加厉害,导致右舷一侧的救生筏已经不能使用。

很多人被迫跳入海中,但是在零下15度的冰冷海水中,几分钟之内就被冻死。

在最后危难的时刻,幸存者报告说有一名女性在船舱大厅里歇斯底里的唱歌,而另外一些邮轮官员则表情麻木的品尝着服务生倒上的白兰地。

在威廉·古斯塔夫号倾覆的最后时刻,船体动力莫名其妙的恢复了,船上的灯光和警报声,构成了一幅回光返照的绝望场景,而在海水里挣扎嘶喊或不再挣扎的人,则让人想起了炼狱中的恐怖画面。

终于,威廉·古斯塔夫号栽倒在海水里,然后直接下沉。

(威廉·古斯塔夫号沉没的最后时刻)

然而,在救生筏上幸存的人,灾难并未结束。由于载人过多,导致风浪直接打进了救生筏之中。衣物湿透的人们,在零下十五度的气温当中,不过二十多分钟就冻毙而亡。当半夜救援船只抵达时,海上和救生筏当中都出现了大量的冻毙者,幸存者大多是年轻力壮的水手。

在一万六千名乘客中,只有1252人最终得救,大约9400名乘客丧生海中。

事件发生后,德国为了避免打击士气,下令严厉封锁此事的消息。而苏联方面,则宣传威廉·古斯塔夫号装载的都是党卫军暴徒,而且声称该船是一艘军舰,事实上船上确实武装了大量的防空武器。

这起世界上遇难人数最多的船难事件,却因为种种原因不为人所知。常常被人提起的海难却是只丧生1500名乘客的著名海难事件----泰坦尼克号。

愿世人永远铭记,愿战争的悲剧不再重演。


军迷津睿


很简单,这艘德军运输船被击沉时二战还在激烈进行中,每天都有无数的人在死去,当时就不会有多少媒体关注到这个新闻。而泰坦尼克号是在和平时期发生的沉船事故,其本身又是备受关注的超豪华游轮,沉没后自然无数媒体连续报道了N天,几乎就形成了“时代的印记”。

“威廉·古斯特洛夫”的牺牲者很多很悲惨,但由于这艘德军运输船上有军事人员、有大炮武器,将其击沉根本没有交战法则上的问题。

日本在二战时有一艘邮轮改装的伤病员运输船名为布宜诺斯艾利斯丸(战前是向南美运送移民的所以叫这个名),1943年11月被美军B24轰炸机投弹击沉,当时这艘布宜诺斯艾利斯丸舰体上还涂有红十字标示。从交战法则来看,这事更应该追究,但日本战后也没有追究。原因很简单,追究过去不挨美爹的耳光么?同样的,德国对俄罗斯也没有那个追究勇气。


鹰眼战情室


战争中被军用的大型民船,在无差别潜艇战理论盛行的二战,其被潜艇攻击是很正常的事情,加之,之前德军潜艇也大举击沉国苏联运输难民的船,这只是报复事件,尽管在海难史上伤亡很高,可是毕竟在战争中什么事都可以发生,而且这并不是一次意外。

泰坦尼克号则不同,泰坦尼克号是英国白星航运公司的船只,是当时世界上最豪华的船只,而且当时船上搭载了很多富豪名流,并且这是她的处女航。这是她第一次正式航行,也是最后一次航行。加上媒体对该航行密切关注,导致泰坦尼克号的关注度在当时很高,可以说的上是头版头条。自然比那条满载德国伤兵和难民的船只更有影响力。

战时的攻击,无法用任何法则去制约,而泰坦尼克号因为一个小的意外而沉没。比起战争主观原因,客观原因也是无法忽视的,更何况,泰坦尼克号号称永不沉没的,而威廉古斯特洛夫号是超载行驶,加上为了避免被发现,还很有可能是夜间闭灯行驶(尽管这并没有阻挡被发现),被击毁是正常的,尽管上面有很多冤魂,但是这是德国无限制潜艇战咎由自取的后果,既然你们先不仁,那就不要怪苏联不义了,话扯远了。


总而言之,战争悲剧的影响力,不如和平时期的一场相对较小的灾难的影响力,毕竟战争一次死亡万人这都是小意思,而和平时期一次死伤几十人就要算是重大事故了。


军事装备讲谈社


卫国战争期间,斯大林曾经发表过一句振聋发聩的、并能够鼓舞广大苏联红军的口号:血债要有血来偿还!

在这一句口号的鼓舞下,苏联红军对德国法西斯分子、对纳粹分子、对盖世太保分子,手下绝不留情,必诛杀干净而后快。

击沉德国游轮,死亡近万人,只是战争进程中一个小小插曲。攻克柏林,消灭法西斯分子,更是大快人心。对德军俘虏也毫不留情,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90000多德军战俘,战后回到德国的不到3000。


四海漫游


战争就是杀人的,不是奇怪的事。泰坦尼克号是意外,就是奇怪的事,是个电影素材


赵撿子


这事发生在苏联和德国已经杀红眼的战场上。当然不引人注目了。


whoimixmu


因为同时间每天都有几万人死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