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持有周期股的尴尬——以金禾实业为例

去年就买了金禾实业,一路下跌一路持有,好不容易随大盘反弹,还出了个业绩下跌的预告。

1. 买入时听忽悠,持有时太懒

去年是转型价投第一年。买入金禾实业的时候,K线和趋势还是不错的,网上一堆人分析金禾,都是定性的吹嘘,所以就买了。这是对金禾理解不深刻,对自己的判断也不自信,只是浮于表面地看它PE不高、趋势良好、网评甚好。

其实当时心里有想过,这是一只周期股!

不过在持有期间,如果不那么懒,能够追踪,其实还是有很多机会跑掉的。

关于持有周期股的尴尬——以金禾实业为例

这种收入和净利润下降的趋势,在2018年初,就表现的非常明显了。

2. 以后遇到周期股,真的要小心。这需要有对行业的深刻认知为依靠,否则就靠网上那些大V东抄西抄的定性文字,是无法指导操作的。当然,把责任推到大V身上是不对的,责任还是自己的,以后少看那种文字就得了,当做个教训。不是自己很尊重的人,观点没必要花时间看——尊重的人的意见,就已经很多了。

3. 市值=盈利*市盈率

市盈率既是个经验参数,也是个半因变量,只有盈利是自变量。所以说好的投资,是好价格、好公司。所谓好价格,是指当下估值不贵;所谓好公司,是指未来发展可期。如果未来的成长具有确定性,那么当下的价格合理即可,没必要强求低估。

而好公司,既要处于好的赛道,又要有好的骑手。周期股的难处在于所处赛道不佳,所以它的业绩(往短了说是业绩,往长了说是命运)并不掌握在自己手里。

4. 费雪看盈利前景,格雷厄姆看市盈率

价值投资的两大派,费雪看的是盈利前景,格雷厄姆看的是市盈率。

看市盈率投资,就是看估值贵不贵。但是,我觉得这里其实不需要太关注个股估值水平,因为市盈率可以算半个因变量,只要业绩大幅变动,市盈率自然跟着大幅变动。而个股业绩大幅变动是很正常的。估值水平,更有参考意义的是大盘,这能反映出整体的水温是高是低。我们当然应该在整体水温偏低(甚至是极低)的状况下买入——确切地说,明显偏低可买入,之后越低越买。这回答的是什么时候买,而难点在于买什么?当然应该买未来盈利前景良好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格雷厄姆指导我们啥时买(确切地说是霍华德马克斯,因为他强调的是整体市场的周期、钟摆特性,而格雷厄姆其实把这招用在个股身上,去捡烟屁股了),而费雪指导我们买什么。

但是,“盈利前景良好”这几个字说起来容易,做到难。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做到准确预判,那挣钱也就像探囊取物了。可惜,面对投资,承认“我不知道”比吹嘘“我知道”要好的多。而全市场市盈率,也即水温高低,是相对容易感知的——只不过低了可以更低、高了可以更高,但总会回归,消耗的只是时间罢了。

5. 成长的投机属性

费雪关注成长,而巴菲特强调能力圈。只有在能力圈之内,才能对成长做到有把握预判。可惜,这个难度是非常高的,很难说有什么把握性很高的成长。否则,费雪和巴菲特也没必要做相对集中的投资,更没必要一辈子就把握那么些个大机会(这种大机会,不仅是熊牛转换,也是稳定成长)。

而把握性不高的成长,却是不算少。这不是赌博,而是投机——机会,即要把握形势和时机。比如,最近疯涨的互联网券商,同花顺、东方财富。你别说,我还真预判对了,1月底,但是没建仓。即便建了,也是然并卵,因为观察仓也就是2、3万罢了,翻翻又能怎样呢?

6.回到当下的金禾实业

从趋势预判的角度说,去年一季报出来的时候,是有机会出来的,但仅凭一个季度的数据就做预判,不那么容易;而等半年报出来的时候,下跌已经很多了,那个时候出来,又有什么意义呢?可见,如果里面有大资金,当时它们的研究还是很深入的,对个股基本面把握挺准确。

至于说三季报出来,那都已经跌的极低了,那时候出来是不明智的。

同理,年报预报出来,业绩不好看,现在出也晚了,顶多算是个情绪宣泄罢了。

现在的金禾,属于没有明显的机会,即便再跌也不敢加仓;同时,也没有说这公司就完了,一定要撤出。它只是赛道不好,而这个“不好”指的是difficult to judge,而非bad。

已经打成烂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反正不会恐慌出。后面就看看有没有别的个股机会,把仓位转移到更有把握的股票上。

对我来说,业绩预报不好,既不是好消息、也不是坏消息,无法指导操作。

7. 意外惊喜

关于持有周期股的尴尬——以金禾实业为例

对于这种周期性、重资产公司,应当是收入变化1,利润变化3。而金禾虽然业绩下滑,但是营业收入下降7%,利润只下滑10%,并不算太坏——只要没有做假账。这也许能说明,公司的骑手还是蛮不错的,只不过天时不利罢了,事已至此,只能跟着他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