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琰將軍雪峰山抗戰記

李琰將軍雪峰山抗戰記

李琰將軍

在戰爭影片盛行的年代,《南征北戰》曾深受全國觀眾喜愛,影片中的李軍長就是國軍李琰將軍的化身。

李琰將軍1903年2月生於湖北大悟縣農村的貧苦家庭,自小聰穎,18歲讀完《資治通鑑》和《十三經》。後赴保定考進講武堂,投入山東軍營,23歲當上營長。

1937年8月13日,日軍在上海燃起戰火。己任57師169旅339團團長的李琰率團赴上海抗戰,他在給母親的信中說:“此次抗戰,誓與上海共存亡,不成功,則成仁。自古忠孝難兩全,如成仁,請母勿悲。”他先率團駐守寶華寺,旋即在顧家宅與日軍激戰七天七夜,戰鬥異常殘酷,卻無一人退縮。接著又在盧家宅與日軍拼殺十多個晝夜,再轉戰至羅店與陳家行一帶與日軍周旋兩個多月。日軍火力極其猛烈,以坦克作先導,以空軍作掩護,以海軍支持陸軍,但339團防守的陣地卻固若金湯,寸地未丟,一直在他們手裡。上海一報社記者來陣地採訪,以《李團長英勇殺敵》為題做了報道。

1938年李琰晉升為169旅少將旅長。當年,李琰率169旅參加武漢保衛戰,兼任武穴田家鎮要塞司令。他在至二弟的信中說:“兄到武漢時,聞有放棄之消息,悲憤已極!國事至此,兄隨時可以成仁,此當是我最後遺囑也。”次年9月17日,169旅在田家鎮要塞與梅川西下之日軍鏖戰三天,多次擊退了日軍瘋狂進攻。20日又與在武穴登陸的日軍在田家鎮要塞外圍南北兩線展開拉鋸戰,官兵奮力拼殺震天撼地,戰鬥極為殘烈,傷亡非常嚴重。李琰決心與陣地共存亡,在身邊官兵所剩無幾時,是戰士硬將他拖離陣地才免於犧牲。

馮玉祥曾到田家鎮要塞視察,聽了李琰的軍事彙報後讚賞說:“有你這樣的將軍,中國是有希望的。”

1945年5、6月間,日軍116師團的進攻意圖是:沿著邵陽——芷江公路向西突破雪峰山防線,直倒安江,攻下芷江,破壞湘西大後方,並直指重慶。當時國民黨74軍奉命堅守雪峰山防線。74軍軍長王耀武剛晉升為第四方面軍司令官,施中誠接任新軍長,但雪峰山防線的總指揮權還是在瞭解情況的王耀武手裡。74軍下轄三個師:51師,師長周志道;57師,師長李琰;58師,師長張靈甫。王耀武把雪峰山防線主要任務交給57師,51師配合左翼防守,58師配合右翼防守。

當時最高統帥部決定將雪峰山防線陣地設在雪峰山上。李琰接到任務後,立即帶領57師各級指揮軍官實地考察地形,並在江口高地上開了現場會議,討論結論是:為確保安江、芷江的安全,雪峰山這個有益的屏障不能丟,而為了不丟雪峰山屏障,江口這個交通樞紐是重中之重,事關全盤戰局。李琰思索片刻說,為掌握江口這個樞紐的主動權,就要把主要陣地從雪峰山推移至雪峰山以東地區,即江口東邊的青嶺、鐵山和天台一線,尤其是從洞口至江口是一條六七十里長的峽谷隘道,又有公路暢通,峽谷兩側森林密佈,地形極其複雜,對軍事家而言是理想的設伏之地。日軍必自此通過,且大兵力的炮兵戰車行動困難,運輸補給捉襟見肘,遇敵就是死路一條。

李琰決心在青嶺、鐵山前端擊敗鬼子,不給日軍更多的喘息時間。李琰以電話詳細報告王耀武,王聽後問道:敵人已經出動了,你們不使用現成陣地,另構新陣地來得及嗎?有無勝算把握?李琰肯定地回答:我們有把握,來得及!王說:同意你的方案,加緊在新選擇的陣線上構築陣地吧。過一會兒又來電話:統帥部命令,從敵人進攻之日起,你們師能撐持7天就算完成任務,有部隊來接替。我希望你們能夠做到死守洞口、固守江口,至於如何打法,完全由你作主,不必請示。

李琰精心部署了這場戰役:首先堅壁清野,發動群眾收緊所有物資。日軍會拉長戰線與57師作戰,一旦切斷其戰線就將其分割殲滅,斷其給養,困憊精力。其次是洞口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險峻,日軍會從此向江口方向挺進,李琰以一個加強營的兵力死守洞口,由副團長馮景祀指揮。李琰預計敵軍在此遇到強力阻擊後,會改變前進計劃,將主力轉移到山門方向。他的預料果真實現了,日軍在此久攻不下時,不得不後退另改進路。

再次是主力部隊的作戰部署。169團在洞口、山門一線佔領陣地,並保持機動靈活作戰,完成任務後從左翼撤回到江口作為師預備隊,由團長宋子玉指揮。170團為左翼防守,團長孫士良領隊在鐵山佔領陣地,以一個加強連扼守公路,由李琰直接指揮該連連長張九成。171團為右翼防守,由團長杜鼎帶領在青嶺佔領陣地。炮兵部隊直接配合各團作戰。騎兵連在青嶺右側掩護。

日軍在洞口受阻後便轉向山門方向展開瘋狂進攻。沒想到169團是分段防守的,敵人開始咆哮一陣撲空了,待平靜之後又聞槍聲響起,日軍才應聲反抗,169團以分散襲擊消耗日軍兵力,阻止了日軍前進。169團擔任的防守最為艱難,在洞口與鐵山之間,他們與日軍主力鏖戰七天八夜,官兵們激情高漲,發揮了個人的全部作用,各個都是英雄,傷亡也重,這極其艱苦的七天八夜,他們硬是把日軍扼制在進攻途中,並使其耗損了大量兵力。

李琰將軍的戰術與英國韋爾斯利(威靈頓公爵)將軍的“後坡佈置加散兵橫隊”戰術極為相似,這種戰術就是將兵力佈置在山坡的反斜面,待敵殺之。

再看170團的左翼防守。日軍對鐵山的攻擊是非常猛烈的。鐵山地形成刀背形,東西緩斜,西面陡峻,易攻不易守,雪峰山的地形也是如此,李琰當初改換陣地的部分原因也在這裡。他們在鐵山所採用的戰術先是在不易守的斜坡佯守,接著把敵人引誘至山頂,然後用飛機轟炸兼飛機澆汽油火燒,待敵人到了預定位置,就以火燒山,而由公路猛衝而來的敵人,由李琰直接指揮的張九成連隊集中火力殲擊在公路上。

在火燒鐵山之後,李琰暫時放棄鐵山,在鐵山另一邊的山腳下一道小橫嶺上構築反斜面陣地以待之,鐵山就成了陣地前的障礙,再給170團補充了100多支衝鋒槍。

一天深夜,日軍從張九成連防守的公路通不過時,就從鐵山翻了過去,恰恰在山那邊構築陣地的官兵守株待兔般地把日軍消滅在山谷裡。

日軍屢次受挫,也不甘心失敗,就把主攻方向轉向青嶺,滿懷希望從此奪取江口。日軍還將116師團指揮所前移,距李琰在江口的指揮部不足十華里。青嶺由眾多小山頭形成,171團就利用起伏不定的地形構成據點式縱深陣地。日軍炮火猛烈,且掩護其步兵輪番突襲,在青嶺與171團展開拉鋸戰,並奪走了多個據點。可171團對日軍進行了頑強地抵抗,戰鬥一時間處於相持狀態,到了最後階段,還有一個據點在171團手裡。這時李琰立即趕到第一線,命令杜鼎團不得後退半步,要拼死力抵抗,李琰對杜團長說,為什麼最後一個據點日軍卻攻不動呢?說明日軍傷亡比我軍慘重,沒什麼戰鬥力了,我們應該準備反攻,一鼓作氣把敵人徹底消滅。

因日軍害怕我們的手榴彈,李與杜計劃用手榴彈作為反攻武器,把會投彈的戰士挑選到最前面,黃昏時分開始投擲,上士班長楊敬業那一夜投了1000多枚,投的又多又準,喪失的據點都被奪了回來。

第二天清晨,鬼子已潰不成軍,四處逃竄,李琰準備揮師追擊,王耀武司令官命令他們就地休息,說57師太辛苦了,追擊殘敵由援軍來完成。就此,57師堅持激戰了39天的雪峰山戰役結束了。

當戰果報給蔣介石和美國人時,他們都不相信,叫保護好戰場,要派人來現場察看。那天江口非常熱鬧,由王耀武陪同何應欽和美國顧問魏德邁、麥克魯等到現場視察,還有隨從的多位軍、師職將軍,他們從戰場實況和俘獲的實物證實了戰果的真實性。何應欽當場授予57師老虎旗,鼓勵繼續奮勇殺敵,並許諾給李琰晉升為正軍長職務,但後來何應欽並未論功獎賞,沒有兌現,僅給李琰73軍副軍長職位。

戰後,李琰將軍作《陸軍第五十七師湘西會戰陣亡將士墓碑銘》:“……敵之初沿寶榆公路西進,萬有四千餘眾,趾高莫遏。而其一敗而東也,踉蹌散亂,不盈三千。振我士氣,躡跡追逐,遂造成今湘西會戰之勝利。嗚呼,伊誰之力,此蓋吾忠勇官兵壯烈犧牲,最後所爭取者。……戰後,收裹忠骨,共八百四十七人……”

因此赫赫戰功,李琰將軍率57師參加了南京日軍投降儀式。(楊大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