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1938年後為什麼沒有大規模進攻?除了抵抗,大清爛攤子幫了忙

對於日本大家肯定很熟悉,這不僅僅是因為他是我們的鄰居,還有就是我們曾經跟他打了一場長達十四年的戰爭。在這場戰爭中,我們憑藉捨生忘死的精神最終獲得的勝利。現在問題來了,日軍在戰爭初期勢如破竹,為什麼在武漢會戰後長期沒有大的動作。

日軍1938年後為什麼沒有大規模進攻?除了抵抗,大清爛攤子幫了忙


首先當然就是我軍堅持抗日,正面戰場重兵集團與日軍絞殺。敵後戰場牽制了日軍大量的兵力。

除了我軍利用“以空間換時間”拼死抵抗外,我國道路破敗,基礎設施落後也幫了大忙。清朝由於民族二元制的原因,無法有效調集全國的資源。在清朝滅亡後,我國袁世凱後陷入了軍閥混戰,沒有強有力的中央政府。這樣的結果就是基礎設施無暇顧及,從而造成了運輸線的落後。這在戰爭初期制約了我軍,才導致淞滬會戰的失敗。我軍的支援部隊,無法有效阻擊從杭州灣登陸的日軍第十軍。

日軍1938年後為什麼沒有大規模進攻?除了抵抗,大清爛攤子幫了忙

但是隨著戰爭的深入,這個問題也開始制約日軍。日軍後勤無法有效供給,使得戰場主要集中在鐵路公路沿線。這樣,我軍防禦更加方便,而且由於日軍機動無法施展開才避免我們被各個擊破。最終拖住日本一百到一百五十萬兵力。我軍華北地區沼澤遍佈,華中地區道路泥濘。而在西部則是丘陵和高山遍佈,日軍很難快速集中兵力。

日軍1938年後為什麼沒有大規模進攻?除了抵抗,大清爛攤子幫了忙

在戰爭進行過程中,你會發現大型會戰都集中在這些鐵路沿線。就算是遠離鐵路沿線的雪峰山之戰也是為了保護空中運輸線,芷江機場。

而且,日軍在我國一直無法得到他們想要的石油資源,這也最終導致與美國太平洋戰爭的爆發。最終,日軍在兩線作戰的死局中漸行漸遠最終戰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