蛰伏六年,融创磨出了“慢心思”

若论规模,融创是一家“快公司”;但在产品上,融创是一家有耐心的“慢公司”。

融创副总裁时宇说话不紧不慢、有条不紊,他在融创中式产品发布会上,娓娓道来,倾倒吸收、提炼、内化中国传统文化和建筑精髓之后,融创打磨出来的中式产品的模样。

蛰伏六年,融创磨出了“慢心思”

融创发布了中式产品谱系内三大标杆作品系——以明清式为特色的桃花源系、宋式风格产品雅颂系,以及现代中式产品宜和系。右二为融创中国副总裁时宇。

时宇说,在地产这个行业里,实在有太多的压力推动我们快一点,再快一点,但作为融创的产品人,相信快餐的速度做不出美食,融创更愿意用“慢心思”打磨产品。

融创行政总裁汪孟德在发布会上也很动情地说,从集团到每个区域,再到每个项目、每个人,做好产品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产品文化,融在血液里。

2012年,融创全年销售额只有356亿元;而今年前三季度,融创销售额已经达到了3220亿元。如此高速地成长,融创沉淀、积累的经验实在太多了,产品能力可能不是唯一的因素,但肯定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

不过,绝大多数时候,整个地产业在审视融创,都忽略了它在产品力上表现出的能耐。其实,跑得快的背后,是天分、勤奋和厚积薄发的耐心。

融创从2003年起,在天津开启了缔造高端精品物业之旅,2013年正式提出高端精品战略。过去十几年,每一个亿元的累计、每一个百分比的增速,融创呈现在公众、投资者面前的是一堆靓丽的数字,但这背后,融创所面对的,是这个国家一个接一个、最挑剔的客户。

也就在6年前,从苏州开始,融创开始了中式产品系的研发与摸索。到如今,融创已经打造了以明清式为特色的桃花源系,宋氏风格产品雅颂系,现代中式产品宜和系,桃源系,九府系等相对完整的中式产品谱系。

蛰伏六年,融创磨出了“慢心思”

到目前,融创中式产品已经进入全国30个城市,累计打造了42个中式项目,全面覆盖了融创在全国布局的八大区域。发布会上,汪孟德进一步透露,未来融创低密度部分的住宅项目,绝大部分都可能选择中式产品形制。

做好一个中式项目可能有着极大的偶然性,但能持续地把中式产品做好,则需要完整的体系能力,这中间无论是传承,还是创新,都需要漫长、浩大的投入,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中式产品体系能力的方法论。

融创是一家港股上市公司,而在中国境内,新的财务报表格式要求公司在利润表的“管理费用”项目中分拆“研发费用”。

研发费用,及其所占营收/成本比重,通常是衡量一家公司产品研发、创新能力的核心指标,如果融创的研发费用及其所占收入/成本比例得以单独列示,相信会是一笔不菲的成本。但越到以后,大家会发现在产品上投入的成本,其实也是资产。

如汪孟德所说,如今房地产市场发生了很多变化,大家都很紧张、慌乱,“明年怎么办”、“销售怎么办”、“现金流怎么办”,但自乱阵脚时,企业还是要关注最基本的东西——产品,市场波动只是暂时性的、短期的,但基本面做不好的话,短期策略做得再好,作用也非常有限。

蛰伏六年,融创磨出了“慢心思”

融创中国行政总裁汪孟德。

从产品研发,建筑设计和建造,施工工艺呈现与传承,一直到后期维护,为了实现、强化打造纯正中式产品的体系能力,融创花了超过6年时间,今后还会更长久。

2018年成立的融创公益基金会,聚焦的三大领域之一,就是“古建保护”,用于对优秀古建筑、古村落的修缮和保护。融创还会成立专门的中式设计院,进一步专注中式产品的研发和推广。

汪孟德说,融创希望通过努力,让优秀的中式建筑、好的生活方式,能够得以延续和创新,发扬光大。“我们会不断去努力、去投入。不是一年、两年,而是在未来的五年、十年、二十年,都会持续去做。”

以宋氏风格产品为特色的雅颂系,是融创中式产品谱系内的三大标杆作品系之一,融创中式产品团队在雅颂系研发过程中所耗费的心血与投入,容纳了融创对中式产品的耐心、传承、创新和孜孜以求。

而这些文字所述,远不能描绘融创中式产品实际呈现出来的震撼、宏大、精巧、细腻,更不及融创为之费心投入之万一。

蛰伏六年,融创磨出了“慢心思”

融创的宋氏,是从0到1的文化探索之旅

蛰伏六年,融创磨出了“慢心思”

融创研发的以宋氏风格为特色的雅颂系,截取的是宋代文化、宋代建筑最美好、最瑰丽、最精髓的时代切面。

陈寅恪先生说过,宋朝是“造极之世”,当我们向自身文化寻找,无论是传统文化的高峰,还是艺术与生活通融的源头,都当推宋朝。

只有深刻地懂得来路,才会真切地理解去处。融创宋氏产品线研发之始,就是一场旷日持久、从0到1的文化探索。

现存宋代建筑的实体遗存极为稀少,融创中式产品研发团队也只能在诗词、古画、文献典籍中捕捉宋代建筑的形制遗征,这也给宋氏风格产品的研发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融创宋氏风格产品研发历程里,最先迈出的一步,是阅读、分析了1部《营造法式》、500幅宋画、近千首诗词。几十轮方案推敲之后,融创尝试总结了宋氏建筑的典型特征。

比如,在形式上,宋氏建筑十分强调外观的水平性,屋顶常用歇山;在构造上,宋氏建筑精巧细致,与过往建筑相比风格更为柔美婉转,这一方面得益于当时崇文抑武的社会文化心理,另一方面小木作的发展也使得建筑的装修、装饰工艺水平大有提升,对建筑细部的刻画与推敲更加深入。

蛰伏六年,融创磨出了“慢心思”

在空间上,宋氏住宅十分注重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常见三面环景的空间布局,形成房屋被自然包裹的态势。景观上多用方池、独石、松梅竹兰等植物,体现了宋人舒朗、雅致、禅意的审美情趣。

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融创中式产品研发团队对宋氏建筑进行了传承再造。为了在产品研发中体现宋氏建筑的水平特性,雅颂系利用基座、栏杆、重重屋檐等设计强调建筑的水平向线条。

宋式住宅的山墙面结构暴露,装饰精美,由此,融创对比分析了数十种典籍中记载的悬鱼、惹草式样,设计了专门的悬鱼纹饰,结合博风板、装饰框架和悬山加披檐的屋顶形式,对山墙面进行了整体的构思设计。

融创还对门窗、结构层、铺作层、基座、门屋等多种建筑构件进行了研究,从浩瀚如海的史料文献中提炼出代表宋式文化的建筑语言,找到了宋式产品与历史连接的触点。

蛰伏六年,融创磨出了“慢心思”

建筑是生活的载体,因此除了形制的再现,融创还力求延续宋代曾经优雅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场景。

在宋画中,融创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空间构件,兼具功能性和装饰性。比如版引檐,是从屋檐向外伸出的一段木板,用于遮阳及将檐部雨水引入院内,相当于是屋檐的延伸,造型上比屋檐轻灵,功能上增加了檐下灰空间;阑槛钩窗,关上窗户,它是外檐的装饰构件,打开窗户,这个栏杆就转化为连接室内外的一件家具。

融创中式产品研发团队把这些有趣的构件组合起来,同时借鉴“青藤书屋”的意趣,设计了一个架在池上的邻水空间,结合版引檐形成的灰空间,营造了一个半室外的活动空间,坐在檐下,赏园、观花、品茶、读书,又是另一种生活趣味。

蛰伏六年,融创磨出了“慢心思”

建筑文化的传承除了典籍,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载体,就是传统的手工匠人。传统工匠的背后是岁月沉淀、心口相传的技艺和心法,融创在产品营造的过程中也努力去传承这些沉淀在匠人身上的珍贵技艺。

“江南木工巧匠皆出于香山”,香山帮匠人中国建筑史上重要的一脉。从明朝至今六百余年来,已传承几十代。融创在过往的实践中,邀请到这些“非遗”传承人和他们的团队参与其中,用代代相传的技艺,为融创中式产品增加神韵。

传统工艺,泥水、漆匠、堆灰、雕塑、叠山、彩绘有数十个工种,中式建筑飞檐起翘的瑰丽,可每一个戗角,都需要手艺高超的匠人一点点手工建造,能完成这样的戗脊制作的传统工匠不过数百人。

传承的工艺需要匠人的匠心,也需要耐心,经过上百遍的反复推敲,才会确定一种形式的花街铺地,每一平米的的花街铺地,又要耗费两个工匠整整三天时间。

这种传承,穿越数百年的时空,不仅仅关乎技艺,更关乎人的精神,这是融创中式产品对于文化传承的态度,也是研发和营造过程中最为珍视的信条。

蛰伏六年,融创磨出了“慢心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