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兩山,雙峰對峙,勢如虎踞的西梁山

安徽省和縣縣城南的西梁山。

東西兩山,雙峰對峙,勢如虎踞的西梁山

據史料記載;南朝大明七年(463),宋孝武帝劉駿車駕於此,檢閱江中水軍演習,曾詔博望、梁山立雙闕,東西梁山由此而得名。

東西兩山,雙峰對峙,勢如虎踞的西梁山

西梁山由大陀山和小陀山組成。山水相連,風景秀麗。臨江懸崖之處,怪石層疊。大陀山臨江懸崖峭壁上,東晉永和三年(347),書法家王羲之摩崖刻石“振衣濯足”四字,“羲之署名,至今清晰可辨。

東西兩山,雙峰對峙,勢如虎踞的西梁山

明代天啟年間和州州守池顯京摩崖刻“天門”二字,筆法遒勁。明代萬曆三十六年(1608)及清朝道光年間所書“洪水至此”的石刻七處,已成為珍貴的水文研究史料。

東西兩山,雙峰對峙,勢如虎踞的西梁山

山前有怒吳閣、龍王宮、玉皇閣,山後有普光庵、石庵、補水亭,山尾有碧霞宮等建築物,屢遭兵燹,均無存。唐詩人李白《天門山銘》雲:“梁山博望,關 楚濱。夾據洪流,實為吳津。兩山錯落,如鯨張鱗。惟海有若,惟川有神。牛渚怪物,目圍車輪。光射島嶼,氣凌星辰。卷沙揚濤,溺馬殺人。國泰呈瑞,時訛返珍。開則九江納錫,閉則五嶽飛塵。天險之地,匪德無親。建國後,縣人民政府將小陀山改建為烈士陵園,山頂建有一座“烈士塔”,石仁祥烈士墓地也安葬在此。1952年,縣人民政府在陀山頂建立“人民英雄紀念碑”一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