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未必是最精彩的晚會,但絕對是最成功的晚會

8月份,2019年豬年春晚總導演確定後,各項籌備工作也都提上了日程。之後相關的新聞開始陸續放出,提前進行預熱。今天看了個新聞,說是節目組向趙本山發出了邀請,不知道是真是假。早幾年,趙本山是春晚收視率的重要保障,不少觀眾守在電視機前,主要就是為了看老趙的小品。趙本山不再登臺以後,春晚的熱度確實有所下降,二者之間有關聯,但絕不是因果關係。從1983年開始,春晚已經走過了三分之一個世紀,網絡和智能設備的普及,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思維方式和觀看習慣。即使老趙重新登臺,能不能重獲觀眾的認可,依然是未知數。

春晚,絕對是最成功的晚會,藉助央視的寬闊平臺,全國最好的文藝工作者齊聚一堂,精心打磨的各類作品大放異彩,全球華人心之所繫,目之所向。春晚,有辭舊迎新、慶豐收、慶團圓之意,有增強民族凝聚力之功,有展現中華盛世之心,有祖國統一、民族振興之願。春晚,是對一年辛勤努力和豐碩成果的詩意總結,語言類作品往往緊扣熱點,比如2015年的小品《投其所好》,尺度之大,前所未有,很好地契合了國家反腐倡廉之態勢。有一段時間,每年的春晚都會出幾句流行語,比如"小樣兒,你穿上馬甲我就不認識你了?""做人的差距咋就那麼大呢?"。後幾年,創作乏力,網絡流行語上逆,進入了春晚小品。

春晚不僅要閤家歡,還要全國歡,全球歡,節目類型必然多樣,如歌舞、小品、相聲、雜技、戲曲等等。很多節目脫穎而出,很多人一夜成名,最典型的當屬小品《不差錢》,小瀋陽從默默無聞一下子變得炙手可熱,小品裡的不少臺詞也成了流行語。有的演員,全年沒有任何作品,只在春晚演個小品,便能保持不敗的熱度。春晚確實給過我們不少感動,如2005年春晚表演的舞蹈《千手觀音》,美輪美奐,由一群殘障人士演繹出來更加地動人心魄。春晚的大框架幾十年不變,求新求異每年都在嘗試,力爭獲得更大的滿意度,如杜絕假唱,節約辦春晚,混搭,邀請民間歌手等。

我有好多年沒有好好看過春晚了,吃過年夜飯沒事的話看一會,困的話直接就睡了。在農村老家,堅持看完的也不多,我們那也有守歲的習俗,能捱到十二點便放一掛鞭炮,挨不到也無所謂,天亮前早起放開門炮也行。前些年,賭博風氣很盛,大年夜男人們圍在一起賭牌九,有一夜輸兩三萬的。這幾年好多了,一般幾個人聚在一起鬥地主,玩一夜,等天模糊亮,回家放炮,開門迎春。想看春晚,後幾天都有重播。對普通人而言,春晚就是一場晚會,全家人坐在一起看當然很幸福,出去玩當然也沒什麼。春晚承載了過多,不得不辦,不得不辦好,普通人又只想看個熱鬧,看得精彩,怎麼協調,怎麼出彩,怎麼提高收視率和滿意度,節目組多費心吧。

春晚未必是最精彩的晚會,但絕對是最成功的晚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