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玉,一個讓我去了還想再去的神奇土地……


右玉,一個地處山西西北邊陲的小縣,新中國成立以來,右玉縣歷屆縣委、縣政府團結帶領全縣黨員幹部群眾,堅持植樹造林,改善生態環境,把一個風沙肆虐的"不毛之地"變成生態良好的"塞上綠洲",鑄就了以"執政為民、尊重科學、百折不撓、艱苦奮鬥"為核心的"右玉精神"。特別是一部在央視一臺熱播的電視連續劇《右玉和她的縣委書記們》使全國人民對其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右玉,北以外長城為界與內蒙古和林格爾縣、涼城縣為鄰,西與朔州市平魯區接壤,南與山陰縣毗鄰,東臨左雲縣,總土地面積1964平方公里。

右玉縣先後獲得"國家4A級旅遊景區"、"中國魅力小城"、"最值得向全世界推薦的旅遊縣"、"聯合國最佳宜居縣"和國家第一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等榮譽稱號。

走進右玉,就像走進了一個花的世界、樹的海洋;走進右玉,就像走進了一座長長的畫廊。右玉之美已深深印入我的記憶之中。

目前,右玉縣森林覆蓋率為54%,遠遠高於我國21.36%的平均森林覆蓋率和全世界32%的平均森林覆蓋率,被譽為“塞上綠洲”。

右玉縣是全國小雜糧基地縣之一,農作物以莜麥、穀子、豆類、土豆等為主,其次有小麥、玉米、葫麻等。

各種各樣的農作物彷彿為大地鋪上了多彩的地毯。

自己喜歡拍攝多年,也跑了不少的地方,但這種景色除右玉之外,再未見過。

多彩的大地

右玉,為古北方要塞,其防禦地位始終為歷朝歷代所重視,特別是明朝更是把這裡作一個防禦的重點,先是洪武二十五年置定邊衛,永樂七年又設大同右衛。正統年間又將邊外玉林衛併入右衛,改稱右玉林衛。圖為威遠堡全貌。

右玉境內的明長城,從與左雲縣界毗鄰的破虎堡起,西經李達窯、殺虎口、楊千河、丁家窯,最終進入平魯縣界,全長84公里,而其中最著名的關口就是聞名天下的“殺虎口”。

殺虎口,古稱參合口。明朝為了抵禦蒙古瓦剌南侵,多次從此口出兵征戰,故而起名“殺胡口”, “隆慶議和”之後,這裡成為了長城沿線一個十分重要的集易中心。康熙三十五年,康熙舉兵三路,卸駕西征平叛,這裡一度又成為了西征大軍的後勤大營。戰爭結束後康熙由此返京,為了緩和兩個民族之間的關係,在這裡親自題匾,改“胡”為“虎”也就有了今天的“殺虎口”。

殺虎口堡是明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44年)土築,萬曆二年(公元1577年)磚包,城周為1公里,高11.7米。明萬曆四十年(公元1615年)在殺虎口堡外另築新堡1座,名為“平集堡”,長、寬、高、厚都與舊堡同,構成中國長城沿線唯一的“目”字型城堡。


三十二長城,位於右玉縣楊千河鄉,是明長城進入右玉後的第三十二烽臺。這段長城因建在山嶺之上,過去山路崎嶇,交通不便,人煙稀少,所以保存較為完好。

牛心山風光

舊雲石堡

海子灣水庫

鐵山堡

冬日長城

大美右玉

大美右玉

大美右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