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的力量》:電影哲學的宿命論——《海上鋼琴師》

這個時代物質昌明,但精神卻流於淺薄。

我們不得不承認這一點:無論詩歌、哲學、繪畫、還是戲劇,今天的我們都趕不上從前。

時代向前,精神退後,我想起《哈扎爾第辭典》中那個有名的故事:據說人類的靈魂是由神明的碎片所組成,這些碎片一直以來都想重新拼合在一起以回到天堂。但與此同時,這些靈魂的碎片卻也是魔鬼撒旦所需要的,他不能任由這些靈魂碎片再度拼合。因為撒旦創造了物質世界,這裡有金銀、有權力、有美色、有名聲、有肉體和精神的所有刺激.....這是為人類量身定造的“囚籠”,時間一久,人類便忘了要返回天堂的事了。

我想這也是梭羅等人無比厭惡工業化時代的理由之一吧。他一生最重要的時光便是獨自生活在瓦爾登湖畔,一個人住在小木屋裡做飯、思考、釣魚。這是個極富想象力的故事,也是我迄今為止聽過的最有說服力的答案。

是啊,人們在墮落,可那又有什麼辦法呢?有辦法,正如我們古人所言:文以載道。如果無法思考,那便讀書,如果無空讀書,那一定要觀影。

今天,我們要談論的這部電影嚴格上說是一部略顯小眾的老片——《海上鋼琴師》。

《電影的力量》:電影哲學的宿命論——《海上鋼琴師》

電影《海上鋼琴師》

這是一部成色極高的電影,其所表達的內涵和希冀已然超越其題材本身,達到一定的哲學高度:什麼是宿命?我們應該怎樣看待宿命?

1900年對於全人類來說是黎明,工業化大發展使得全球加速融為一體:產自美國西海岸的牛肉經過1天的運輸便能出現在紐約人的餐桌上,只要有人站在曼哈頓廣場大吼一聲“我要在珠穆朗瑪峰修個機場”便能吸引眾多投資。

陸地上都是人,海上都是船,空中都是飛機。1900年的世界,空氣中充溢著一種最為美好的東西:希望。

在弗吉尼亞人號船上,黑人老爹正在收工後的賭場看看能否撿到一些富人們留下的東西,哪怕一根沒抽完的煙。他是船上的工人,他的膚色與他工作的對象—煤炭一個顏色。他趴在地上,一邊咒罵那些為富不仁的玩意什麼也沒留下,一邊翻撿人們殘留的物件。忽然一陣嬰兒的啼哭聲傳來,他順著聲音走過去,在一個搖籃裡發現一個小男孩,那一瞬間小男孩看到他笑了。

搖籃裡的孩子,正是他此行所得,他為他取名1900,正是本劇的主人公。

他在船底的工作室長大,他在工人們的逗笑中長大,他在旅途中長大,他也在孤獨中長大。

在一個偶然的時間,眾人才發現這個孩子擁有極為罕見的音樂天賦,他似乎不用學就能彈一手好琴。其實鋼琴本身只是一種工具,就如同我們的文字、雕塑、或者繪畫,它們只是一種形式,最重要的是背後使用工具的人,通過它們傳達出的某種與我們所有人息息相關的旋律——情感、思想、敘述......這才是藝術最為本真的目的。

很顯然,1900正是其中幸運的一位。天賦一詞,意為“上天賦之”,即使通常我們所言的祖師爺給這碗飯吃。

有人說,音樂是神的語言,如果一個人想親近神明,那他必須懂音樂。旋律是一種表達,亦是真理本身。

但不幸的是,1900唯一的親人—黑人老爹在一次意外中死亡,從此以後1900就如同弗吉尼亞人號,孤獨的在大海中航行。老爹死的時候沒有太痛苦,他只是吐血,不能言語,很快便不省人事,他的眼中還有不捨。他還難以接受這突如其來的告別,他嘴唇微微張開,來不及說出最後一句話。

人生無常,是我們太過執著於好人有好報?或者說我們的世界太小,在別處的世界或宇宙的終點,好人總歸天堂?這沒有答案。

《電影的力量》:電影哲學的宿命論——《海上鋼琴師》

電影:《海上鋼琴師》

隨後的幾年成長生涯中,他成了一名出色的鋼琴彈奏家,雖人在船上,卻聲名遠揚,以至於陸地上最有名的音樂家主動找他挑戰。在那場華麗的三段式對決中,大音樂節家步步緊逼、言語傲慢,他是這個領域的權威,他所有的財富和名聲來源於此,他決不允許有人挑戰。而1900不同,他沒有讓音樂服務於他的個人利益,包括財富和名聲,他始終與鋼琴為伴,如同朋友。這注定了音樂家最終敗北。

世間所有事,唯精純著勝,最可貴的是無雜念的心靈,大音樂家不懂,船上的人不懂,陸地上的人不懂,但是1900懂。

《電影的力量》:電影哲學的宿命論——《海上鋼琴師》

電影《海上鋼琴師》贏得較量

人們對他說:“你這麼有才華,何不上岸去,你能得到數不清的財富和女人”。可悲又可愛的是,在1900心中始終搞不懂何謂財富與女人,鋼琴不就夠了麼?

《電影的力量》:電影哲學的宿命論——《海上鋼琴師》

《海上鋼琴師》男主人的抉擇

曾有很多次,他踏上下船的樓梯,看著遠方高樓林立密密麻麻的城市,忽然決定又回到船上。對於1900來說,“佛吉尼亞人號”是1900生活著的世外桃源,而陸地世界是他所恐俱著的“猛虎遍地的國度,地對我來說是一艘太大的船,太漂亮的女人,太長的旅程,太濃烈的香水,無從著手的音樂。我永遠無法走下這艘船,這樣的話,我寧可捨棄我的生命”。

他懼怕陸地,懼怕陸地上的人和一切事物,他們總是行色匆匆,他們總是有所圖。雖然他們大多數人終其一生都求得不得。

求而不得之苦,1900無法忍受,倒不如在船上,不求,不得,也不苦。

《電影的力量》:電影哲學的宿命論——《海上鋼琴師》

如果眾生皆苦,但我們又該如何苦中作樂?

終於弗吉尼亞人號行將退役,人們得炸燬這艘船,不下船,只能死。最後朋友在一堆破舊船艙中發現了1900,朋友涕淚悲泣,苦苦相勸,可1900始終不為所動,朋友自然不理解為何一個人寧願失去生命也不下船?1900告訴他:“自我生下來,我的命運就已註定,弗吉尼亞即我,旅程結束,看著人們高興地下船,我也將踏上自己的歸途”。

朋友沒再相勸,他似乎明白1900口中宿命,這玩意人人都有,只是屬於他的那一份還沒到來,無論如何他應笑著跟1900道別才是,就像一個朋友那樣。

最終,1900只為世人留下一張破碎的唱片,其實他什麼也不想留下。

我看完這部電影的時候,突然感覺到一股不屬於這世界的寧靜。正如《菜根譚》所言:“一念清淨,烈焰城池,一念驚覺,行登彼岸”。

《電影的力量》:電影哲學的宿命論——《海上鋼琴師》

電影:海上鋼琴師

千百年來,我們總是容易被彼岸所吸引,因為那就是我們通常所言的命運本身。

下載連接:http://so.dygang.net/e/search/result/?searchid=17678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