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製造:中國工業4.0崛起

互聯網+製造"如果只是在生產製造環節應用互聯網技術,製造業本身不會得到提升。如前所述,我們需要從整個價值鏈環節來看互聯網對製造業的影響。我們發現,下游網絡零售、網絡分銷環節的數據化在倒逼製造業的轉型。

整體來看,以互聯網為商業基礎設施、由消費者所驅動、能夠實現大規模定製乃至個性化定製的C2B(Consumer to Business)商業模式,在中國的服裝、箱包、鞋帽、家電、家居等諸多行業和企業中已經開始了快速發育。它的三大支撐就是個性化營銷、柔性化生產和社會化協作的供應鏈。柔性化生產的演進,是一場正發生在中國部分行業、部分企業車間裡的靜悄悄的生產革命。

電子商務作為完全基於互聯網的經濟交易活動,天生就具備"在線化、數據化"的特徵和優勢。互聯網大大削減了產銷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加速了生產端與市場需求端的緊密連接,並催生出一套新的商業模式——C2B模式,即消費者驅動的商業模式。C2B模式要求生產製造系統具備高度柔性化、個性化以及快速響應市場等特性。這與傳統B2C商業模式下的標準化、大批量、剛性緩慢的生產模式完全不同。

傳統B2C模式下的生產製造與同時代的市場消費需求、分銷渠道、大眾營銷等固有特點密不可分。其基本形態是:大規模生產+大眾營銷+大品牌+大零售。傳統模式下的大批量、規模化、流程固定的流水線生產,追求的是同質商品的低成本。大量商品生產出來之後怎麼辦?依靠的是以報紙、雜誌、廣播、電視為主要載體的大眾營銷的狂轟濫炸。在這種廣告模式下,品牌是靠媒體塑造出來的,消費者是被灌輸方。被教育方。例如1965年,寶潔只需在"新聞60分。節目中做三條插播廣告,就可以觸及美國80%以上的成年觀眾,完成對消費者的教育過程,為大零售做好鋪墊。傳統B2C模式下,生產與消費之間隔著重重的批發、分銷、配送環節。而且生產商都通過設定折扣、運費政策鼓勵分銷商、零售商一次性大批量訂貨。信息傳遞緩慢而零散!生產商往往數月後才能從訂單中看到消費者需求的變化。在生產過程中,生產廠家需要以。猜。的方式進行庫存和生產。而信息的失真和滯後,導致猜測的準確率非常低。管理學中稱這種現象叫"牛鞭效應。。彼得·聖吉在《第五項修煉》中,用。啤酒遊戲。詳細介紹了這種現象。在傳統的B2C模式下也經常出現這樣的場景,暢銷的商品往往缺貨,滯銷的商品卻堆滿貨架和倉庫,既錯失銷售機會,又積壓資金。

而基於電子商務的生產方式是需求拉動型的生產,互聯網、大數據技術將生產企業和消費者緊密聯繫在一起,使消費需求數據、信息得以迅捷地傳達給生產者和品牌商。生產商根據市場需求變化組織物料採購、生產製造和物流配送,使得生產方式由大批量、標準化的推動式生產向市場需求拉動式生產轉變。拉動式生產並不一定要對市場需求進行精準的預測,關鍵是供應鏈的各方面要更緊密地協同,以實現更加"柔性化。的管理。所謂。柔性化。是指供應鏈具有足夠彈性,產能可以根據市場需求快速做出反應:多款式小批量可以做,需要大批量翻單、補貨也能做,而且無論大單、小單,都能做到品質統一可控,成本相差無幾,及時交貨。對於企業而言,柔性化供應鏈的最大收益在於把握銷售機會的同時,又不至於造成庫存風險。

柔性化最極致的做法是大規模個性化定製的實現。個性化是客戶化市場的需要,批量化是企業生產效率和成本的選擇,而大規模個性化定製就是要解決這一對長期存在的矛盾,解決個性化客戶需要和低成本、高效率的集約化生產問題。在過去,戴爾的生產模式還只是菜單式的選擇,而互聯網和大數據的出現,使得這一問題如今可以真正得到完美的解決。

銷售方式決定生產方式。在大眾營銷、大批量分銷訂貨、同質性消費的模式下,不可能產生柔性化生產的需求。而互聯網確實釋放了消費者的個性化消費,也催生了新的銷售模式和生產方式。目前,在淘寶網上,多品種、小批量、快翻新,正在逐步成為主流。以服裝業為例:在消費端,淘寶網上固然有一些單款銷售數萬件的服裝,但另一方面長尾效應也越來越顯著,一款女裝銷售百餘件,在淘寶網上是一個很普遍的現實。這意味著,企業生產體系必須適應哆品種、小批量。的要求,才能''接得住"蓬勃的個性化需求。在生產端,從紡織機械來看,近年來中國服裝行業對數碼印花、數控裁床、三維人體測量儀等適應於柔性化生產的設備,開始加大了引入力度。從軟件來看,諸如愛科在線的服裝自動排料服務,以SaaS(軟件即服務)方式推動著中高端軟件走向普及化。從生產方式來看,原來的服裝企業大都採取捆包制的大規模生產方式,但部分服務電商企業則越來越多地開始採取更適應於多品種、小批量生產的單件流或小批量轉移。事實上,也不只是服裝業,互聯網上大量分散的個性化需求,正在持續地施壓於電子商務企業的銷售端,並倒逼生產製造企業在生產方式上具備更強的柔性化能力,並將進一步推動整條供應鏈乃至整個產業,使之在響應效率、行動邏輯和思考方式上逐步適應快速多變的需求。

如前所述,拉動式生產、柔性化供應鏈對於企業的價值巨大。但在過去的30年裡,只有極少數企業能有洞察力也有資金採取這種模式。但是在互聯網時代,通過雲計算的普及,大數據的成本大大降低,中小企業也可以採用這種模式。特別是電子商務企業,因為交易、營銷活動的在線化,可以利用大數據精準地進行市場調研、細分,選定目標客群,評估天花板。另外一方面,電商企業不需要再用''猜"的方式來預測市場,而是可以用小批量來測試市場,再利用靈活的試銷、AB測試等方式,從銷售相關數據中找到潛力款,然後根據生產週期與銷售週期來多頻次小批量補貨。最重要的是,在市場需求發生突然變化的時候,以數據驅動的C2B柔性供應鏈可以靈活應對。

基於互聯網的電子商務催生了C2B的商業模式,也倒逼製造業加速推進柔性化生產。在沒有互聯網的時代,拉動式的柔性供應鏈只是少數大企業的專利,但到了互聯網時代,由於電子商務天然的大數據優勢,企業之間可以很容易實現低成本的數據和信息協同,大部分的中小企業也可以做到柔性化生產,這樣就使得中國的製造業整體轉型成為可能。

催生中國版工業4.0

從價值鏈全流程的角度看,電子商務也是工業4.0的一部分,''製造業''和"電子商務"分別是工業4.0的後端和前端。在中國這樣一個電子商務和製造業的大國,製造業完全可以藉助電子商務實現彎道超車。

"工業4.0''近期成了業界炙手可熱的概念。這個概念首先由德國人提出,這源於他們在互聯網時代深深的危機感——不願看到互聯網時代國家優勢能力的喪失,以及對產業數據被外國掌控的擔心。很明顯看到,德國工業4.0是在以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和大數據為主的新一輪通信技術革命的大背景下提出來的,與之前的IT革命浪潮有本質的區別:首先,從生產製造的角度看,工業4.0實現了廣泛的連接,把設備、生產線、工廠、供應商、產品、客戶緊密地連接在一起。連接的背後是全流程或全網絡數據和信息的流動與共享。其次,從實現的效果看,德國工業4.0是為了實現柔性化生產,基至大規模個性化定製。漢諾威工業博覽會負責人克科勒爾指出,全球的生產必須越來越強調個性化、柔性化,同時保持競爭力,而數字化就提供了最佳條件,使生產線擁有足夠的靈活性,不侷限於固定生產一種產品,相關信息就存於初產品內,並對機器發出加工指令,比如''週一和週二用不同漆噴''。第三,實現柔性化生產就能做到低成本下的小批量生產,同時週期短、反應快。小批量生產可以減少市場風險,降低資金、庫存壓力;市場反應快就可以及時把握市場機會,實現更高毛利水平。所以我們看到,德國工業4,0的最終目的是可以給企業帶來更高的盈利水平,是由市場個性化需求倒逼的"技術改造'',是上下游結合的供應鏈的視角。

德國工業4.0主要是通過實現柔性化生產來應對市場的複雜性,就單一產品的生產而言,生產效率並不會有很大提高。同時,德國工業的體量也決定了,德國和整個歐洲的製造能力目前根本不能滿足世界的產品需求。滿足世界產品需求的中心還是在中國。中國相對德國或其他發達國家的優勢在於:中國不僅是全球製造業大國還是網絡消費大國,電子商務與製造業的結合有可能讓中國走出一條不同的工業4.0道路。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互聯網人口——6.5億網民,但只有48%的互聯網普及率,到2020年互聯網人口將達10億,消費潛力很大。電子商務客觀上構建了基於互聯網的統一大市場,釋放了龐大的內需消費潛力。另一方面,中國作為製造業大國在2010年就超過美國位居世界第一。

既然工業4.0或製造業的轉型升級是基於市場需求的拉動式、柔性化的供應鏈,那麼基於電子商務的大數據優勢再加上龐大的製造業資源,中國有可能在未來彎道超車。首先,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一大電子商務市場,2014年網絡零售達到2.8萬億元,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6%。幾萬億商品的交易數據自然沉澱,結合3.6億多個網絡消費者的消費行為,通過電商平臺可以低成本地反饋給生產製造端,推動製造業的變革。同時,中國的電商平臺正積極向全球拓展。例如,阿里巴巴的"速賣通''(Aliexpress,海外版淘寶)平臺已經是俄羅斯、巴西等國的第一大電商平臺。每月登錄全球速賣通服務器的俄羅斯人近1600萬。2014年天貓。雙十一。首次面向全球,最終共有217個國家和地區在地圖大屏上被點亮,實現成交。這意味著中國的電商平臺可以沉澱、使用全球的消費數據,併為本國製造業所用。雖然亞馬遜和e Bay也在全球拓展,但美國沒有中國這樣龐大的消費品和原材料製造業規模。在工業經濟時代,以沃爾瑪為首的跨國公司利用手中掌握的全球消費者數據,利用信息不對稱的優勢,把控價值鏈的設計、研發等高利潤環節,而讓中國、越南、巴西這樣的製造業大國處於價值鏈的底端。而在互聯網時代,信息的主導權發生轉移,為中國的製造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必備的條件。

同時,中國的製造業以中小微企業構成的產業集群為主,與歐美大型製造業企業相比,其天然就具備柔性化的集體產能,可以保持與市場需求幾乎同比例的擴張、收縮,可以較好地應對市場波動。在互聯網時代,連接的低成本使得信息、數據能夠快速分享和使用,產業集群內企業間的學習、模仿加速夕將推動產業集群的整體轉型。例如,在杭廾1、東莞等服裝產業集群,受服裝類電商迅猛發展和市場化愈加。小批量、多款式、快速反應。需求的帶動,原來的批發市場正在轉型為給淘寶店鋪提供"網供"的電商園區;越來越多的服裝、鞋帽、箱包等生產製造企業開始往柔性化生產、拉動式供應鏈轉型。電子商務就像一張大網,把越來越多的零售、批發、製造企業連接在一起,通過數據協同的方式促進他們整體轉型。

小結:在互聯網條件下,製造業的轉型升級不是獨立發生的,而是呈現營銷一零售一批發一製造的一個倒逼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製造業出現由需求驅動生產的C2B模型,而柔性化是製造端的主要轉型方向。實際上,在互聯網出現之前,很多大型企業已經在探索大規模個性化定製、拉動式供應鏈,並取得了卓越的成績,比如戴爾、ZARA和豐田。但是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的出現加速了這種進程,更多的中小企業也可以進行這種變革,並從中受益。工業4.0的上半身是電子商務,下半身是柔性供應鏈,而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網絡消費市場和製造大國,具備別國不具有的雙重優勢。互聯網帶來了新的競爭空間和競爭規則,如果政策得當,中國在製造業領域完全可以走出一條獨特的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