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河落日晚,哼哈一气间

在过去有一位响当当的太极拳高人,叫杨班候。他是一代宗师杨禄躔先生的儿子。他的功夫据说练到了哼哈二气一命亡的地步。什么是哼哈呢?在《封神演义》里不是有哼哈二将吗,两人超人一等的能耐就是一个鼻子里发出哼这个音儿,对方的魂魄就被他吸住了。另一个张嘴发出哈这个音儿,对方的魂魄也能被他吸住了。这当然都是神话小说罢了。有很多人不以为然,不去深究其中的深刻道理。

咱们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种闭环文化。也就是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汲取借鉴的关系。所以,神话小说里也不乏富有深刻文化含义的地方。比如,我们的传统文化将声音归纳为宫、商、角、徽、羽。这五音对应的是五气,而五气对应的是五脏。在过去人有病了,类似于现在所谓的亚健康这类的吧。治疗它并非一定得通过药物治疗。怎么治呢?读诗。而且还要大声的读。

长河落日晚,哼哈一气间


古诗这个东西都是合辙押韵的。大声的读得用我们的气息与之配合才行。在古传太极当中管这个还叫做“气口”。就是每个字儿的转换之间那么一个变转。这个时候人的气息就会悄然的产生着变化。与此同时也会带动内里的五脏的生理机能产生变化。所以,就能起到调节梳理的疗效。我们的老祖宗的大智慧是现在的人无法意识到的。可惜现代人有宝而不自知!

再说哼哈二气。哼是鼻音,鼻子有两个孔,谓之阴阳。气从此出入而称之为“窍中二气”。我们平时练拳要把口闭上。就是为了符合阴阳之理。同时,气从鼻孔的出入因为通道细小而能使得气息随着变得绵软悠长,有助于气沉丹田。人能保持气沉丹田则其根不动,心火肾水得以调和,不想健康都不行。因此,古拳家有云:“丹田养就长命宝,万两黄金不与人。”这是从健康养生的角度而言的。

至于哈呢,是开口发音。在应用当中匹配发放的动作,有吐气发声助力的效果。哼在太极拳的应用当中也是干这个活的。二者的区别就是配合发长劲与短劲。这个不是我们在这篇文章当中探讨的问题。

长河落日晚,哼哈一气间


总之,无论是哼还是哈,它们的根源都离不开丹田。因此,才有了拳谱当中所说的:“拿住丹田练内功,哼哈二气妙无穷”的总结。说到这个我又不得不略微的提一下练拳当中呼吸的问题。这是现在很多太极拳爱好者很困惑的,也容易在搞不清原理的情况下被不懂的人教错了。本是养人之法因此变为害人之术。

我们说,练太极拳是绝对不可以配合呼吸的。这就像人的快速奔跑会决定呼吸,而不是呼吸决定人的奔跑。例如,原地无论怎么呼吸都是不能主宰人体的行为的。是先有那么一念才有那么一动,然后呼吸才自然而然的跟着变化。如果人为一刻意控制呼吸反而糟了。

太极拳为什么要松着练,慢着练,轻着练,闭着嘴练?只有这样才能影响到气息也跟着内敛,深长,绵匀。太极拳的丹田气不这样是无法形成的。所以,太极拳外部姿态以及运动的要求都是为了内里产生变化而设定的。这种效果就叫做道法自然。以不求而得为真机妙蒂。所以,我在教十三势的时候从来不让学生注意呼吸。只要按照规矩要领去做了。一切自然也就实现了。


欢迎大家关注,点赞,转发以及评论,把你想说的都写下来吧!

天下太极是一家,理虽同但法不一,各家各练法,传播正确练法练功不练招,请持续关注“太极的秘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