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年“小女生”徵婚背後,這個戀愛真理你必須知道!

Tell me who you love,

and I'll tell you who you are.

大家好,我是躺糖。

廢話不多說,直接上最近幾天最火的79年“小姑娘”的徵婚帖

自身條件:

1.身高158,體重112,長相80分(自認為);


2.本科,英國工作過2年,回國後年薪13.5萬;


3.沒車(膽小不敢開)


4.家庭普通,愛好看話劇喝下午茶。

然後,她要對應的條件是:

1.本科學歷,身高185+,長得帥;


2.最好國企,年收入50萬+,至少知名公司管理層;


3.房子要大平層,必須市中心;


4.車子40萬+,滬牌非國產;


5.脾氣好,對她好,什麼都聽她的;


6.孝順父母;


7.幽默,知識淵博;


8.會做家務,會做飯,願意帶孩子;


9.最好會樂器。

其實,像這種沒出處、沒作者名、沒具體時間地點事件的“三無新聞”,很大幾率都是假的,但我還是覺得有必要拿出來說一下,因為這個案例實在太有代表性。

大部分女生都會像她一樣,很容易就會犯下一個致命錯誤,而這個錯誤,往往很難被發現。

你以為,我想說這個女生“不切實際”嗎?不不不,哪有那麼簡單。

我想說的是,包括這個“79年小姑娘”在內,很多女生都沒有意識到一點:

男朋友不是找出來的,而是選出來的。

此話怎講?

1

首先,我們先來說說,為什麼男朋友不是找出來的?

不少女生找男朋友,都會像這個79年“小姑娘”一樣,列出種種條件,譬如必須要有房有車、211畢業、身高180之類的。

然後,她們就會花上好幾年的時間,去尋找符合自己條件的那個人。這個時候,如果你問她們為什麼單身,她們總會說,“還沒有找到合適的”。

潛臺詞就是,這些年來,還沒有找到一個人,符合她們心中的條件。

其實,這樣做在遺傳學上有一定道理,幾百萬年前人類的生存能力很差,女性必須仔細挑選自己的伴侶,因為只有最強大的伴侶才有能力養育子女,把自己的基因傳下去。

這種尋找過程,和現在不少女生找男朋友的思維,其實有共通之處:找到一個最優秀的男性,然後一切問題都解決了!

然而,我們畢竟已是文明社會,不再是幾百萬年前的人猿,他們面臨的最大問題只是生存,女性找個最有實力的男性,那就萬事大吉。

現在這個社會,情侶之間相處,比養育後代要煩惱的問題多得是——小到擠牙膏從中間擠還是後面擠,大到要在哪個城市生活,能遇到的破事一大堆,這是靠找一個“好男人”就能解決的?

如果一味地按照這種辦法去“找”男朋友,可預見的後果只有兩種:

1、擇偶標準缺乏可操作性。

很多人都會有自己的擇偶標準,但她們往往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男生,所以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自己能想到的條件,都往上一堆。

譬如,我有個朋友,她設置的條件是這樣的:

身高180;不要太胖,顏值中上;至少211大學畢業;收入穩定,最起碼不要比我低;不抽菸不喝酒;脾氣要好;最好不要是天秤座、摩羯座和水瓶座;最好會做飯...

她的條件很高嗎?說真話,其實一點都不高,因為這個朋友自己本身的條件也是很優秀的,她列出的條件,每一條看都不過分,綜合起來看,要求也不是很高。

問題是,不是條件高不高的問題,而是能達到這所有條件的人,實在太少了。

中國男人平均身高168cm,身高180的話,至少把8成男生都篩選掉;

211大學錄取率只有10%,這又把9成男生都篩選掉;

不要天秤座、摩羯座和水瓶座,這又篩選掉了25%的男生...

這樣一來,1000個男生裡面,能有2、3個男生符合她的標準,已經是很難得了吧?

反正我就是211大學畢業的,在我學校,身高超過180的,我還真沒見過多少。

而且,在我看來,設立絕對的硬指標,都是非常無謂的事情。

就像上面我那個朋友,她說希望以後男朋友最好有180,我說,那你豈不是都看不上霍建華了?因為霍建華只有177啊!

我有個大學同學,身高154,廣東人,喜歡讀書,所以她媽媽從小就教育她:

不要找個外省的,溝通不來;不要找個太高的,和你比例不搭;要找個喜歡讀書的,和你有共同興趣...

結果,她遇到一個男生,江西的,身高182,很喜歡運動,不太愛看書,但兩個人見面就對上眼,從見面到結婚,中間只隔著一年。

後來她也說,我先生算是和我的擇偶標準一點都不搭,但沒辦法,看上了就看上了。

79年“小女生”征婚背后,这个恋爱真理你必须知道!

其實,所謂的擇偶標準,只是一個參考,因為這東西根本是沒法量化的。

如果你遇到一個很心動的男生,每一樣都符合你的標準,只是老家是外地的,這個時候你就會覺得,“貌似也能接受,就他吧”。

設立一個個標準,就是把一個大活人割裂成一個個小部分,但只是評估小部分是沒用的,湊起來的一個完整的人,對我們來說,才有意義。

就像有人曾經吐槽蘋果手機不及諾基亞結實,蘋果公司一名高管就說:

我們在這裡減去了5分,卻在那裡加上了10分!我們的手機不結實,但好用!

2、如果遇到了,就會不捨得失去。

很多人找伴侶,之所以要設立各種標準,根本原因還是不知道自己要什麼,那就只能設置幾個硬性標準,然後按圖索驥,這樣即便困難,但是省心很多。

這麼做,就會導致第二個問題:

抓住了,就不敢鬆手了。

對於中國女人而言,輿論是很恐怖的,一般都覺得,女生過了30歲就是在走下坡路。不僅男生這麼覺得,連女生自己都是這麼覺得的。

如果一個女生,花了很長時間去尋找自己心目中那個理想的伴侶,一旦找到了,那她就再也不肯輕易放手,因為放手的代價實在太大了。

我有個朋友,從大學開始找男朋友,畢業第二年終於找到了。用她的話來說,這是我能找到的最好的男生了:

身高180,年收入50萬、有房有車、幽默風趣...

然而,這個男生卻不是個能安心過日子的主兒,拍拖三年有好幾次都說要分手。為了留住這個男生,生性靦腆的她,做了很多自己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陪他車震,陪他打野戰,給他口到吐了都還要口,和他帶回來的女生一起3 P ...

尊嚴,算什麼?只要能留住他,她什麼都不在乎。

有好幾次,她私下對我說:

“你以為我不知道他很混蛋嗎?但我現在都27了,我花了好幾年時間,24歲才遇到一個條件這麼好的人,我真的很害怕,害怕和他分手之後,再也找不到這樣的人了。即便能找到,到時候我都30好幾了吧,那時候都人老珠黃了,誰會要我?”

你說,她都這麼想了,我還能怎麼說?

感情中的種種問題,絕對不是“尋找一個最優秀的男朋友”就能解決的,你要去經營、去抗爭,才能有屬於自己的愛情。

總想找個“好男朋友”就能萬事大吉的人兒,你們是有多天真啊?

2

現在到了第二點,為什麼說男朋友不是找出來的,而是選出來的?

這有什麼不同?

“找男朋友”,眼睛只盯著最好的那一個人,其他人只要不符合要求,一概不理。

“選男朋友”,就是儘可能多地擴大自己的交際圈,溫柔對待所認識的每一個男生,用自己的自尊、魅力和學識,讓他們尊重你、欣賞你,最後,你再選擇一個其中一個好男人,和他在一起。

在這樣的情況下,你才能自己選擇自己的人生,而不是把希望寄託在某個不知道什麼時候出現的“好男人”身上。

79年“小女生”征婚背后,这个恋爱真理你必须知道!

然而,能做到這樣,你必須做到三點。

第一,你要有選擇的能力。

什麼是選擇的能力?就是你生活獨立、經濟自由,最重要的是,思想也自由,不會試圖把自己的人生,放在某一個人身上。

其次,你還要有個人魅力,簡單來說,就是漂亮美麗的外在——胖了的就去減肥,不會化妝就去學化妝。

當你美起來,你就會發現,整個世界都會變得不一樣。

第二,讀懂自己

很多人不知道,選擇伴侶,其實是選擇未來的一種生活方式。所以,你要先知道自己想過什麼生活,才能去選擇合適自己的伴侶。

如果你只想過平平凡凡的小日子,那就選擇一個居家好男人;如果你想大富大貴,那就選擇一個進取心十足的男人。

知乎有一個13k讚的回答說得好:

“定義你最終歸宿的,一定是你能力和慾望綜合的那個真實的你。”

第三,有舍才有得。

沒有誰是完美的,你希望他能每天準時回家給你做飯,就別指望他能有能多賺錢;你希望他多賺錢,就別想著自己生病時他能守在身邊守護你。

像上面說的,你必須讀懂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然後適度放棄對他其他方面的要求。

舉個例子,假如你不喜歡穩定的生活,就是不羈放縱愛自由,那你完全可以把擇偶標準中的“成熟穩重、有穩定工作”的條件放寬——和一個比你小的男生在一起,或者和在創業的男生同甘共苦~

當你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你就能忍受他的其他不完美。

79年“小女生”征婚背后,这个恋爱真理你必须知道!

以前我總愛說一句話,你是怎麼樣的,你的伴侶就是怎麼樣的。

一個心理學家甚至很霸氣地說::“Tell me who you love, and I'll tell you who you are. (告訴我你愛誰,我就能告訴你你是誰。)”

我們的伴侶,就像一面鏡子,照射出我們心底最深處的自己到底是怎麼樣的,要透過這樣的鏡子,我們才能真實感知這個世界。

所以,你必須先讓自己擁有選擇的能力,才能選擇一面更好的鏡子,而不是隨便選擇一面看起來很光鮮的鏡子,最後卻被深深傷害到。

-END-

你可能還想看:

未長大的小女孩不配擁有愛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