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子二手車融資15億美元,人人車倒閉,這次是定位戰勝了葉茂中嘛

文|老納

去年冬天,定位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質疑。先是有人說西貝莜麵花了千萬才知道被定位帶到溝裡,再有一堆當年牛逼閃閃的公司加多寶、香飄飄是怎麼被定位定死的,最後就是瓜子二手車吹牛逼,被人人車告上法庭,索賠一個億。

就如同郭德綱說的那句話:同行是冤家。可就是郭德綱死,你該賣不出票還是賣不出去票。這不,人人車索賠的錢還沒到手呢,就鬧出裁員、倒閉的風波。雖然創始人出來僻謠,可是說出來的話都那麼沒底氣,並且還不敢明目張膽的裁員,要變相的裁員。

瓜子二手車融資15億美元,人人車倒閉,這次是定位戰勝了葉茂中嘛

就在人人車人人自危的時候,瓜子二手車母公司車好多集團從軟銀那裡拿到15億美金,被估值90億美金。

1、定位VS衝突

中國的諮詢行業城頭變幻大王旗。但說起諮詢最牛的莫過於定位和葉茂中。五年以前,甚至三年以前,罵葉茂中,是每個諮詢人士專業的表現;最近這兩年罵定位,罵特勞特正流行。可就是這樣罵,也不妨礙葉茂中當年廣告收費第一人的名頭,也不妨礙特勞特三年5000萬的諮詢費。你罵的再花,你諮詢費長不上來還是長不上來。

瓜子二手車融資15億美元,人人車倒閉,這次是定位戰勝了葉茂中嘛

老納不喜歡鄧德隆,如今的定位確實是被他唱成了邪教。這不,車好多集團拿到新一輪融資後,特勞特中國就又開始推送《車好多90多億美元估值背後的戰略推手》。文章中說車好多與特勞特中國是在趕集網後期合作,在特勞特定位下站穩行業老二,才被58同城收購的。

挺尷尬的,就說老納看特勞特的書不全,也知道特勞特定位都是指導企業開創品類,佔據消費者心智創造行業第一。趕集網真正的火起來,在傳播上正是得益於葉茂中拍攝的謝娜騎小毛驢篇,一句“趕集網,啥都有”讓消費者知道趕集網,卻也迷失於“啥都有”。

瓜子二手車融資15億美元,人人車倒閉,這次是定位戰勝了葉茂中嘛

重品牌,輕產品,這一直是葉茂中廣告的特點。無論是這兩年的“知乎”、“馬蜂窩”還是“溜溜梅”再到早期的雅客滴答滴,海王系列等等。而當時特勞特定位,正藉著加多寶的一波春風,讓外界刮目相看。當楊浩湧再創瓜子二手車時,找了特勞特的中國合作伙伴鄧德隆。

葉茂中有兩年低落期,被外界造謠說是因為給企業諮詢不利,別人追債,導致公司關門。被造謠,被前夥伴的背叛,彼時葉茂中有些傷。所以當人人車找到葉茂中的時候,葉茂中連廣告費都是要的友情價。可在人人車的廣告當中,我們也處處看到葉茂中是以“競爭”導向考慮廣告詞,“好車不與壞車一起賣,每年拒絕一百萬輛壞車”的言外之意,就是壞車都在行業領導者手中,而拒絕的壞車,才讓人人車沒有成為行業領導者。

瓜子二手車融資15億美元,人人車倒閉,這次是定位戰勝了葉茂中嘛

這樣的創意棒不棒,很棒。但他的優勢也是他的劣勢:陷於說競爭對手,尋找對手的軟肋,沒找到自己的位置。要在一個廣告裡擺的私貨太多,聽他在現場講解創意,聽眾才能發出會心的歡呼聲。

如果這樣的廣告策略是一個靠賣文案為生的,比如某些講文案的號或李叫獸這樣的來講,那就會是一個爆款10萬+的文章。可是這樣的文案對企業的意義有多大?說直白一些,這就跟寶馬在咪蒙公眾號裡投的軟文一樣——出乎意料,卻沒有銷量。

在葉茂中的文案中不少這樣的案例。比如當年賣北級絨。當是他們給出的廣告是“怕冷就穿北級絨”。很普通,可是他的對手是南極人,當時南極人的口號是:南極人不怕冷。而北級絨最精彩的就是每個南極人廣告旁邊必須立上北級絨廣告。這樣廣告就成為“南極人不怕冷,怕冷就穿北極絨”,把對手的廣告變成自己廣告的一部分。

今年世界盃期間,因為馬蜂窩被投訴亂用僧人形象,導致後期廣告發生變化。“馬蜂窩廣告去旅遊了,明天回來”再到“人呢,去旅遊了”,並讓企業派大量人員裝扮成唐僧出現在各個鏡頭裡,真是“說到做到”。

瓜子二手車融資15億美元,人人車倒閉,這次是定位戰勝了葉茂中嘛

這些廣告的創意個頂個的精彩,可是在精彩之後,你會覺得有小智慧,看不到大謀略。

而在瓜子二手車的廣告中清晰的說出企業的戰略:“直賣網”是“C2C”最好的解釋,“搓和平臺”的意思是“沒有中間商賺差價”,這是後來很多搓和平臺到死都沒說清的一件事。

怎麼B2B,B2C,C2C,怎麼讓你的優勢進入消費者心智,沒有比瓜子二手車的廣告再好的表達。有人說沒有中間商,那平臺不是中間商嘛?在中國一直以來的概念中,中間商是指中商的商人環節。平臺做為一箇中間產物,它收取的運營費,消費者認為是賣車人付——消費者是要轉個彎才想到錢其實還是自己出的。就如同滴滴打車,司機收到的錢和消費者付的錢有價差,但不影響體驗者心情。

相反,人人車既想討好賣家,又想討好買家“讓賣車的多賣錢”“買車的少花錢”,這好事是平臺出錢嘛?

不說消費者信不信你的兩頭討好,最直接的反映就是為什麼車好多拿到軟銀15億美元的投資,而人人車卻在破產邊緣。你背後的邏輯是否經得住推敲。資本有錢,但資本不是,你的邏輯說不通的時候,你口燦蓮花他們也真不拿錢。

有人抬扛說,這是與兩個企業老闆的表達、邏輯有關。與諮詢公司有什麼關係。如果你這麼說,為什麼西貝菜火了就是華與華設計的好,當初賣的不好是兩大定位公司不做為?你吃到第三個餅吃飽的時候,是不是前面兩個餅都沒用。

同樣,每個優秀的諮詢公司背後站著更強大的資本方,你是不用為邏輯負責,但你的宣傳是否能幫資本找到新的合夥人,很重要。

2、葉茂中敗了?

那是不是說葉茂中的敗了。怎麼可能。從來一個事情的成敗是多方面多角度的事情,只有無知的人才把企業的死活,都押在諮詢廣告上。就如同很多人看到當年葉茂中策劃的產品都沒聲音了,就說葉茂中策劃的品牌都死了。實際呢,那些企業只是到了不同經營期,換了經營思路。葉茂中開創了中國特色廣告模式。在那個為人追捧的“怕上火喝王老吉”中,定位廣告沒有代言人,沒有所謂第一,行業專家。而如今鄧德隆、謝偉山、張雲這三大定位高手,哪個不是重複的廣告,明星代言,投最好的媒體,一年幾億,十幾億的砸廣告。而這一切,其實都是當年葉茂中玩過的一套。

葉茂中在幾十年的從業中,把廣告總結出最有效果的“套路”。他當年一人挑翻國際4A廣告公司,讓中國諮詢人以“中國諮詢人更瞭解中國市場”抬起頭來,他一個人成就了整個福建省企業。如今歸來,從每年500萬一籤、籤兩年到現在三年3000萬,身份就是實力。

瓜子二手車融資15億美元,人人車倒閉,這次是定位戰勝了葉茂中嘛

葉茂中是諮詢行業的明星,自帶流量(就是現在讓老納跟他合影,老納也可以吹一個月了)。他自己寫了一本書叫《衝突》,是中國第一本也是目前唯一一本由中國人提出的系統理論,系統講述諮詢思維理論。他成立了衝突研究學院,致力於團結諮詢人,創造“左右腦”風暴的理論。這些都是了不起的成就。

瓜子二手車融資15億美元,人人車倒閉,這次是定位戰勝了葉茂中嘛

而在扶持小企業當中,葉茂中也用自身的流量,為小企業的發展帶來實打實的幫助。比如河南的地平線,賣牆體廣告的;阿甘鍋盔,賣鍋盔的(湖北小吃);駱駝碼,做一物一碼的,如果憑技術、功能,駱駝碼遠不如米多,但靠著葉茂中的引流,駱駝碼成為很多企業的選擇。

定位相較於衝突,最大的優勢在於定位這句話好理解,畢竟現在誰要表明自己的立場,或者所處的位置都會說“我有自己的定位”就連GPS指示位置都是“定位”。衝突卻是一個需要消費者轉一下腦筋的理解。如何在十五秒甚至五秒的廣告中把衝突說清楚,並讓消費者記住,這就是未來衝突學院解決的問題。

3、營銷工具

無論是葉茂中的《衝突》還是特勞特的《定位》,他們都努力在一個新興的行業中證明傳統的理論,在互聯網中依然有效。定位是營銷細分的工具。不能因為鄧德隆否定小米,特勞特否定蘋果,就認為他們對新的營銷理念不適用。

鄧德隆在瓜子二手車裡證明細分工具在新的互聯網時代,依然有效。而葉茂中在知乎、馬蜂窩的傳播,讓互聯網體會一種新的傳播模式。

瓜子二手車融資15億美元,人人車倒閉,這次是定位戰勝了葉茂中嘛

我們在談互聯網,談新營銷,他們不過是購物場景的轉變,並不是完全割裂傳統的營銷模式。京東、阿里這些購物平臺,在每個節日不依然在電視上登廣告。那感覺跟當年大賣場在電視裡吆喝:購物哪裡去,當然去**,買啥都便宜。

套路一樣,只不過是換了個外殼。

定位雖然跑偏,治死的企業和治活的企業都不少。可哪個做諮詢的敢拍著胸脯說,我做諮詢個個成功。不找我做諮詢都得死。那些吹牛逼的,都是跟老納一樣,沒有給企業做過諮詢的。

炒股也是有人富有人窮,醫生也有救不回的患者。定位行業很龐雜,但是你跟企業溝通的時候,定位是企業最好理解,最容易溝通的部分。

由於做定位的人很多,企業如何分辨有沒有本事的:最有把握的,你找成美;次一級的特勞特中國(其它地方都是假的),里斯、君智,這四個公司都請不起的,就看這個做諮詢的人是如何看待定位的。但凡把定位講的很複雜的,那都是在扯淡;能把定位講的簡單,又只把它當工具的,那公司就比較靠譜。

至於葉茂中葉老師,他本身就是一個流量,一個IP,一個好的代言人。

最後:無論中國諮詢界怎麼互黑,在國際4A公司眼中,大家依然是:土……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