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真的非常“溺愛”劉禪麼?

其實,此為專權,何來溺愛,當時的相權已經超越了皇權,如果真是溺愛,那應該想到自己死後劉禪如何更好的執政,如何逐步培養他掌控軍政的能力,而不是到死不放權,完全架空劉禪。“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感動了很多人,但顯然劉禪對鞠躬盡瘁這種措辭是有看法的,因為還有一句話是“事無鉅細,鹹決於亮”,把持大權的諸葛亮事無鉅細什麼都管,自然會很累,而目的就是不分權,諸葛亮的身份並不是攝政王的角色,他的任務是輔佐少主,培養少主的參政和決斷能力,被黑了一千多年的劉禪並沒有那麼不堪。

“政由葛氏,祭則寡人”這很明顯就是抱怨了,可這句話是連時間都對不上號的《魏略》中所敘述的,我們權且認為這是魚豢推測出來的,但是,雖然原話的真實度存疑,這種對劉禪心情的揣測卻不是沒有道理的。

諸葛亮真的非常“溺愛”劉禪麼?

諸葛亮也是為情勢所逼,不專權不足以把控戰略佈局,所以架空劉禪,一旦分權,恐將受人掣肘,當然,諸葛亮是不可能造反的,這一點,劉禪明白。劉禪是缺乏進取心的(其實這麼說極大概率是冤枉了劉禪,因為劉禪對情勢的評估和諸葛亮是一樣的,而不同的是,劉禪選擇安養生息,以圖後進。)諸葛選擇六出祁山,最終結果是諸葛亮早就預見的,本就夾縫中求生存的蜀國,經歷了各種折騰,毫無成效。至於說開啟了良好的態勢,彌補了運輸短板等等說法,其實在各方面資源總量上,都和曹魏沒法比的,連孫吳加到一起也不夠湊數的,只能說相對自己來說,蜀國比以前好了些,僅此而已。

諸葛亮真的非常“溺愛”劉禪麼?

集權是如何實現的呢?

最初的軍權並不是掌握在諸葛亮手中的,他要南征,很多人持著反對意見,普遍認為諸葛亮治軍尚可,但是奇謀不行,他治民安定一方的能力要比行軍打仗要強,而且大家覺得以一國之力南征,未免小題大做了,其實所有人心知肚明,這就是諸葛亮下手軍權的開端。

《出師表》“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從地位上來說,諸葛亮是託孤重臣,是坐鎮丞相府的丞相,還是州牧府的州牧,多級領導層的一把手,中央地方一把抓。

從根系上來說,馬謖、郭攸之、費禕、譙周等等這些人各盡其用,都是丞相的班底,對朝廷的把控,根深蒂固。

甚至連劉禪的人身自由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無論是否出於好意,這點確實過分僭越了。

諸葛亮真的非常“溺愛”劉禪麼?

即便諸葛亮死後,葛式根系也都還在,蔣琬、費禕主政、姜維主軍,軍政一把抓還都是自己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