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智慧教育,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樂知者”

“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鄧小平,1983年10月1日題詞

上面這句話,許多人在校期間都看過,它也廣泛存在於全國各地的學校當中。眾所周知,教育是百年大計,而教育現代化則是一個國家教育發展的較高水平狀態,是對傳統教育的超越。教育現代化取得重要進展,意味著全民終身學習機會進一步擴大,教育質量全面提升,教育發展成果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教育創新能力明顯提升,教育制度更加成熟定型。

联想智慧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乐知者”

什麼叫做“教育現代化”?在不同的階段肯定有不同的解讀。但隨著雲計算、大數據、AI應用等新科技形態的出現,教育信息化也從傳統的電教教室到如今的雲端課堂,進而開啟了數字化、智慧化的浪潮。

2018年4月13日,教育部印發了《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的通知》,拉開了全國發展智慧教育2.0的序幕。從該“行動”在整個計劃中的發展定位和實施邏輯來看,其正體現著國家在教育信息化2.0時代發展智慧教育2.0的生態考量和系統邏輯,也對未來教育信息化的建設有指導意義。

按照《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未來的教育要實現從專用資源向大資源轉變;從提升學生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向提升信息技術素養轉變;從應用融合發展,向創新融合發展轉變。簡而言之,就是從傳統的應試教育,向未來的素質教育轉變。

其實素質教育這個詞,我們已經聽了很多年,甚至在筆者還是一名孩童的時候,社會上對於“素質教育”的呼聲就不絕於耳。但是這麼多年過去了,除了北上廣深這樣的一線城市及許多省會城市之外,全國更多地區的教育形態依舊保持著原樣。“一考定終身”,“填鴨式教育”等等形容詞,並非是空穴來風。

說到底,無非是兩個方面的改變——教育工具和教育理念。如今,教育信息化2.0恰恰是針對這兩個方面所提出的,而伴隨著整個社會進入了智慧化的時代,從教育工具的問題上,我們有了新的解決途徑——智能化設備。在實際操作層面,隨著智能化設備的普及,“三通兩平臺”等多項重磅政策支持,教育信息化的智慧化浪潮來襲。藉助於雲計算技術,教學資源實現了共享,教師和學生再也不受限於教室的物理空間束縛,於是出現了校校通、班班通等全新的應用模式。

同時,雲計算應用的增加,使得教育信息化的數據積累大幅度增加,也使得統一數據中心和大數據分析也成為可能。一方面,以大數據進行學生學習的分析,有望對每個學生提出個性化的學習指導。另一方面,智能化設備的普及,使得智慧教室的模式有了更多的可能性。我們認為,教育信息化的智慧化,是教育信息化的集大成者,真正將教務信息化和與教學信息化結合,以學生為中心,真正改變學生的學習模式。

從上世紀80年代計算機引進國內到如今2018年智能手機、AI成為行業主流,這短短的30多年不僅僅是電腦性能飛躍發展的時代,也是教育信息化從無到有,從傳統到智能,從重應用到重數據的30多年。在這一過程中,作為中國IT中堅力量的聯想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以上我們提到的雲端課堂、大數據分析、智能教學,這背後都有著聯想的身影,如今聯想的智慧教育解決方案也在神州沃土遍地開花。

联想智慧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乐知者”

濟南市歷城區初級實驗中學教導處主任李鐵軍

“聯想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起點很高”,說這話的,是濟南市歷城區初級實驗中學教導處主任李鐵軍,他也是聯想智慧教育解決方案的充分見證者。濟南市歷城區初級實驗中學是濟南市最優秀的初級中學之一,而聯想提供的智慧班牌解決方案,滿足學校“走班制”帶來的新需求。它不單可以實時顯示該教室的課程安排、重要通知、班級風采、值日表等,還支持NFC刷卡、面部識別考勤統計,使過去的點名簽到方式成為歷史。

“作為學校一線老師,我還是有發言權的。聯想的優勢一是硬件好,運行穩定;二是聯想選擇了好的軟件資源。一硬一軟,強強聯合”。李鐵軍所描述的“軟硬結合”,是聯想針對教育信息化2.0提供的全新解決方案。一般情況下,我們在談到教育信息化內涵的時候主要涉及四部分,即硬件設備、軟件、雲服務、增值服務等等。其中,經過多年的發展,前三類內容都已經形成了充分的市場化,也有了成熟與完整的解決方案。

联想智慧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乐知者”

聯想集團副總裁、中國區商用業務總經理劉徵

作為解決方案提供商,聯想的臺式電腦、筆記本、平板電腦等設備已經廣泛應用於各地、各級教育機構當中,如今聯想正在探索雲端和整體數據層面的教育行業服務解決方案。“我們有兩個發展路徑,第一個發展路徑會自研,比如說人臉識別、情緒識別,這部分整合在我們的方案裡面;還有一部分我們會跟生態夥伴合作”,聯想集團副總裁、中國區商用業務總經理劉徵解釋說。

其實針對教育信息化2.0,聯想推出了自己的“智慧教育解決方案全景圖”,涵蓋“教學、教務、教研”的智能化場景創新,實現了教學方法的創新,教學模式的變革。為此,聯想也推出了包括IDV雲教室、智慧課堂、智慧班牌、互動投屏等在內的8大智慧教育解決方案。

联想智慧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乐知者”

聯想智慧教育解決方案全景圖

“今天我們推出了八個方案還只是第一步,未來我們會繼續拓展更多的合作伙伴,會變成‘應用+平臺+終端’的新業務模式,未來也會跟教育管理機構、學校合作,實現在教育工具、教育資源上的生態佈局和整合,為客戶帶來更多的價值”,劉徵表示。

回首過去的三十多年,中國的教育信息化每一步重大進程中,聯想從未缺席。從最早的第一代所謂的“多媒體電子教室”,到“校校通、班班通”等等,其實在每一箇中國教育信息化重大的變化或者是這樣的一個變革的節點過程中,聯想作為中國本土的IT廠商,一直是在貢獻自己的能力,從硬件到軟件,從系統的集成到平臺級的應用實施和部署,聯想可以說這些年的成長,也得益於中國教育信息化的成長。

當然,要實現教育信息化2.0的目標,要實現“三全兩高一大”的發展目標,一方面得益於教育工具的變革,另一方面也需要教師在教育理念上進行革新。在這個問題上,來自於一線的李鐵軍老師同樣也有很深的感悟。

“ 信息化設備剛推進的時候很困難,很多老師說用這個幹什麼?費那麼多時間,費那麼多精力,還不如多做點題。但是隨著不斷的思想滲透以及技術指導,很多老師開始嚐到這個甜頭。原來把試卷收上來批閱,一個個看,一個個批,批完之後再反饋,學生回去要認真看。現在把這個時間縮短在課堂上,學生一提交,屏幕上一展示,接著就講評了。作業一提交,老師就知道學生的問題在哪兒,接著就講評了。慢慢就培養出了老師使用信息化的意識,學校也激勵老師們多采用信息化,解決教學中的難題“。

联想智慧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乐知者”

紀連海通過聯想常態錄播解決方案授課

同樣面臨這個問題的還有來自北京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的紀連海老師。作為行業名人,紀老師在日常教學中也經常遇到類似的信息化難題——比如對於我來說,對於我們這個行業來說,不是每一個歷史老師都是計算機出身的,所以有些老師就不願意接受。他覺得原來的那種方法他已經習慣了,所以接觸新東西可能會多多少少有心理上的障礙,不願意學。

這些問題並非是個案。對於一線教師來說,日常的備課壓力很大,很難有時間再去學習信息化的新應用。不過從另一方面來說,教育信息化2.0之所以被稱為變革,也恰恰是強調了學生的個體地位。以往我們總是按照成績來區別學生,這是應試教育時代的唯一準則;但是在談到素質教育的時候,我們不僅僅需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更需要關注學生身心層面的健康成長。

“我期待聯想給我們學生搭建全新的智慧校園整體解決方案。在這個平臺中包括了對學生道德的評價、心理健康的評價、學習能力的評價等等。學習成績只是學生成長過程中的一部分,另外創新能力、實驗實踐等等,都放在這個評價平臺上來”,李鐵軍老師表示。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雍也》

這是孔子在2000多年前論語中說過的一句話,至今看來依然具備教育的指導意義。回顧以往,我們的教學多是“填鴨式”,以單向灌輸為主,只是讓學生死記硬背公式、概念,成為盛裝知識的容器,而極少或根本不考慮學生的自主性和學生與各方面的互動關係。在這種背景下學習的學生,是一種無生命活力的被動的學習者。

應該說,如果學生自己不想努力學習,那麼灌輸再多的知識也沒多大用處。但是在教育信息化2.0的時代,得益於教育管理部門、一線教師和包括聯想在內解決方案提供商的功能努力,我們有機會利用智能化、數字化的教育工具和手段,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培養學生的身心健康,進而達到水到渠成的實現素質教育。

過去的三十年中,聯想傾心根植於教育行業,也構建了“硬件、軟件、服務”三位一體的整合解決方案,積累了深厚的行業經驗。而在談到未來的時候,聯想更希望藉助於數字化的智慧技術,充分利用包括AI、大數據、物聯網等等優勢,將創新科技充分融入到教學場景當中,為師生帶來全新的體驗。

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時代變遷,知識更新,教育的載體也在不斷變化,智慧的傳承則是永恆的。正如聯想所提倡的那樣——智慧教育,成就變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