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制”缩短上市时间 科创板利好创投和科技企业

科创板的正式开闸,为身处“资本寒冬”的创投行业带来了春天的新希望。

作为中国资本市场制度创新的“试验田”,科创板为创投行业明确了不同于以往国内IPO的操作路径:在股权层面,允许同股不同权,允许红筹架构和VIE模式企业上市;在资金退出上,特定股东可通过非公开转让、配售方式进行减持。

实际上,科创板强调的科技和创新,与创投行业的发展可谓高度契合。正因如此,科创板也被视作继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之后,国内创投行业迎来的“第四次机遇”。

更为创投业内看重的是,科创板带来的创新机制,也将进一步改善国内中小企业的培育环境。

退出、减持更顺畅

中国基金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中国私募基金的资产总规模超过12万亿元,其中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占到了7.8万亿元,创业投资基金接近1万亿元。

然而,过去的一年对于中国投资行业又是深刻调整的一年,“募资”“投资”“退出”都出现了明显下滑。较于其他基金,创投基金的投资周期长、流动性更差,因而风险更高。所以,在创投行业的“募投退”闭环中,资金的顺利退出是创投行业最为看重的一点。

清科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股权投资基金共发生2657笔退出,其中被投企业IPO占到了996笔。相较于2017年的3409笔退出、1069笔IPO有了较大的下滑,“退出难”成为创投行业的普遍难题。

陕西省创业投资协会理事长、陕西科控启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卢道真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的创投行业在2009年创业板上市后快速发展,创投行业也一度对2013年扩容的新三板抱有较大期待,但受制于流动性不足,资金退出渠道并不如预想的通畅。此前A股主板的IPO资金退出主角是私募股权投资后端的PE、VC。卢道真预计,科创板将成为国内整个创投行业的资金退出的主通道。

专注于“硬科技”的创投平台中科创星董事总经理林佳亮告诉记者,以前沪深主板以及创业板的IPO排队、审核时间长,IPO“堰塞湖”矛盾长期难解。现在科创板推出,创投企业多了一个全新的退出渠道,实行的“注册制”让企业的上市时间缩短,创投资金退出更为通畅。

不仅如此,不同于A股IPO对股东减持有着较严格的限制,科创板在减持方式上亦做了全新优化。除了“核心技术人员股份锁定期,由3年调整为1年,期满后每年可以减持25%的首发前股份”这一重大变化外,还明确“特定股东可以通过非公开转让、配售方式转让首发前股份”。

在多位创投人士看来,这种全新的减持方式更有利于带动科创板的流动性,实现创投资金的顺利退出。但是,此次具体的减持细则仍有待由上交所另行规定,报中国证监会批准后实施。

地方、创投提前布局

早在2018年11月,习近平主席宣布“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之后,市场嗅觉极其灵敏的创投企业已经开始行动。

3月5日,全国政协委员、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表示,红杉资本鼓励被投企业准备科创板的上市工作,抓住这一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机遇。

不久前的股权投资论坛上,国内规模最大的本土投资机构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倪泽望也提到,科创板的推出将为国内的资本行业带来全新的投资机会。

卢道真告诉记者,西安市科技实力雄厚,现在谋划打造“硬科技之都”,科创板亦是西安市在资本市场实现追赶超越的历史机会。作为陕西省创业投资协会的理事长,从2018年年底开始,协会已经开始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如帮助西安市储备、推荐企业、推动扶持政策出台、反馈企业意见建议等,取得了不错的进展。

林佳亮提到,中科创星投资领域主要是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内部也进行了筛选后发现,投资的一些公司已经能够达到科创板的上市标准,现在对这些公司进行了积极对接。

近期,西安市高新区金融办已发布了28家筹备上市科创板的企业名单。

“科创板的机遇来了,我们创投机构也应该不能过于揠苗助长。”林佳亮认为,创业投资的公司和资本市场是有一个匹配度,对于那些还在培育、成长的公司不用太过着急。

实际上不仅是在一级市场,二级市场的私募基金也已经摩拳擦掌,等待迎来新的投资机遇。

“对于私募投资机构而言,市场上必然会出现大量以科创板为主题的主题型基金,投资风格更加明确,标的也会划分得相对清晰。后期韬映资本会推出针对科创板的风格基金,也会在现有基金投资组合中考虑加入科创板上市企业。”韬映资本董事总经理郭晨凯表示。

助推中概股回归

近20年来,中国高科技企业蓬勃发展。然而,诸如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百度、网易这样的内地互联网科技巨头也都在海外或香港上市。中国资本市场错过了这一波互联网的盛宴,国内投资者也很难享受到这波红利。

2018年的低迷市场中,人民币基金募集金额由2017年的1.67万亿元下降至1.08万亿元,但是外币基金募集金额由2017年的1145.5万亿元上涨至2503万亿元,创近十年新高。

相较于国内的IPO,企业境外上市的一个原因有着特殊股权结构——红筹架构和VIE(Variable Interest Entity,变利益实体)模式。

红筹架构是指中国境内企业在境外设立离岸公司,然后将境内公司的资产注入或转移至境外公司,实现境外控股公司海外上市融资的目的。而VIE是红筹架构的一个变种,最早由新浪赴美上市采用,又称协议控制,是指境外注册的上市实体与境内的业务运营实体相分离,境外的上市实体通过协议的方式控制境内的业务实体。

搭建VIE架构主要是为了规避2006年商务部等六部委出台的《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也被称作“10号文”。

但是此次科创板细则明确,允许红筹和VIE架构企业上市,这对国内已经搭建了红筹或者VIE架构的企业而言,多了一个更有吸引力的市场选择,已经在海外上市的企业计划回归国内资本市场的,也不用大费周折去拆除VIE架构。

林佳亮认为,此前一些“中概股”在境外上市的股价表现并不如预期,这里面有文化、企业熟悉度和市场流动性的不同因素,允许VIE架构让境内美元基金多了一个退出渠道,同时也有利于让更多的优质上市标的留在国内。

除了上述股权设置外,实际上由于此前国内A股市场对上市企业有着较为严格的财务指标。但实际上,发展速度“前慢后快”是科技类企业的一个显著特征,国内一大部分赴境外上市的企业甚至未能实现盈利。

郭晨凯告诉记者,如今科创板对VIE架构企业开放,必然会吸引更多优秀的成长型科技创新企业来到国内资本市场,但是科创板注册制与诸多新的交易规则也需要时间调整与完善,所以对于优秀企业而言也将是个双向选择的过程。

在卢道真看来,此前一些企业海外上市,主要是其商业模式和A股主板的财务要求指标不匹配,科创板中的上市企业必然会诞生一些“独角兽”企业。但是科创板对于产业投资的主要意义在于,代表了整个国家的科技研发体系或产业实现能力的新趋势:鼓励更多年轻的科技型企业愿意去对接资本,在资本的助推下实现快速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