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特斯拉、英特爾...巨頭林立!他能否突圍,成為無人駕駛的“馭風人”?

(央視財經《跨界見真章》)他是前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首席工程師。2016年,他放棄了還有2個月就要變現的英特爾期權,投身無人駕駛行業從零開始創業。2017年,他帶著“城市移動空間”概念的無人車在美國拉斯維加斯CES(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大放異彩;同年3月,無人駕駛技術落地廣州白雲機場;6月,無人駕駛在杭州來福士地下停車場實現常態化試運營。不到兩年時間,他帶著一支初創團隊把技術變成了落地的應用成果。他就是馭勢科技的聯合創始人、董事長、CEO——吳甘沙。

在3月9日即將播出的第二期節目中,吳甘沙將作為第二期的採訪嘉賓,講述他對人工智能、無人駕駛汽車行業的深度觀察,分享他多年跨界的心路歷程。

2016年,在“深度學習”技術應用的風口之下,自動駕駛被寄予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各路資本爭相追逐,其中不乏互聯網公司、傳統車廠、新興創業公司等等。也是在這一年,當時作為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首席工程師的吳甘沙遞交辭呈,跨界進入無人駕駛汽車的領域。從零開始組建團隊,跳入一個當時應用前景還不明朗的賽道。那麼,究竟是什麼讓吳甘沙做出了破釜沉舟的選擇?

谷歌、特斯拉、英特尔...巨头林立!他能否突围,成为无人驾驶的“驭风人”?

2000年,吳甘沙進入英特爾,一待就是16年。這16年來,互聯網高速發展,智能手機廣泛普及,大技術的火熱推動著新技術的興起。在三次技術革命的風口,吳甘沙都是以專家的身份出現在公眾視野,卻始終沒有走出英特爾的框架。

2000年-2005年期間,吳甘沙一直在進行java虛擬器的研發,那時互聯網剛剛開始,百度2005年上市,隨後阿里巴巴、騰訊也陸續上市。那是一個傳言馬化騰要50萬賣掉QQ的年代,但儘管機會很多,吳甘沙仍然選擇繼續觀望。

直到2007年,iPhone的橫空出世讓吳甘沙非常震撼,原來手機還能這麼做,吳甘沙意識到可能一個新的時代要來了。如果說上一個階段吳甘沙是笑看風雲,那此時的他已經開始想象,如果自己在這個江湖裡會是什麼樣子。

對這個階段,吳甘沙有個很有趣的比喻。他說:就像去機場排隊辦登機牌,排了很長的隊,好不容易排到中間了,突然旁邊又開了個新櫃檯,後面的人全都過去了,但他卻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因為自己好不容易排到了這個位置。對機會成本的考量,讓已經心潮澎湃的吳甘沙,仍舊遲遲沒有行動。

2015年,人工智能日趨火熱,此時,在英特爾深耕大數據的吳甘沙意識到,這一次他必須做出選擇。2016年,吳甘沙正式遞交辭呈,開始創業。談到促成這次破釜沉舟的動力時,吳甘沙說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第一是切身利益受到影響。從2012年開始,吳甘沙就在為北京的交通而困擾,人們每天把時間浪費在交通上,身邊有人因為交通事故去世等等。當時吳甘沙試圖用技術改變這一切,但是失敗了。直到看到無人駕駛,吳甘沙突然覺得它是能根本性、系統性地改變這一切的終極方案。

第二個原因是吳甘沙對整個技術革命發展脈絡的判斷。信息技術革命有兩個明確的週期:1970年-1990年是個人電腦,數字化的20年;1990年-2010年是互聯網網絡化的20年。吳甘沙開始想,在下一個新的20年裡,自己要不要“all in”去做一些事情。吳甘沙認為現在的人工智能是人類歷史上最為波瀾壯闊的一次技術革命。他很幸運能在這個時代剛開始的時候就頓悟。

2016年2月,吳甘沙作為馭勢科技聯合創始人、CEO,集結了眾多業內做自動駕駛的頂尖人才,順利完成創新工場等機構的首輪融資。

2017年1月,吳甘沙帶著“城市移動空間”概念的無人車亮相美國拉斯維加斯CES(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同年3月,無人駕駛技術落地廣州白雲機場;6月,在杭州來福士地下停車場實現常態化試運營,這些都是吳甘沙團隊在創業不到兩年時間裡實現的技術落地。

同一時期,谷歌2009年開始研發無人駕駛;2014年,百度和特斯拉也先後啟動無人駕駛研發計劃;2017年3月,英特爾以153億美元的高價收購前特斯拉半自動駕駛系統供應商Mobileye,創下自動駕駛領域的最大交易,標誌著自動駕駛市場的爭奪戰進入白熱化。

在這樣巨頭林立的局面中,作為後來者的吳甘沙該如何以小博大?

谷歌、特斯拉、英特尔...巨头林立!他能否突围,成为无人驾驶的“驭风人”?

3月9日晚23點36分,鎖定央視財經頻道,一起探尋吳甘沙的跨界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