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確二類電商的概念,找好投放渠道做好廣告優化!

作為中小微商家逆襲的代表,拼多多火了,拼多多的火爆說明了市場需求,依然有很多人喜歡“

便宜、看起來有好看、用起來和正品沒差別、有意思的小商品”,那麼拼多多算二類電商嗎?

明確二類電商的概念,找好投放渠道做好廣告優化!

在這裡,阿輝給大家明確的區分一下這兩者的區別:

現在市面上存在著四種電商平臺(代表性):

1、淘寶為首的 C2C平臺(個人店主對消費者);

2、天貓/蘇寧易購為首的B2C平臺(商家對消費者);

3、小紅書/蘑菇街等為首的分享平臺(我也不知道叫啥,就是類似推薦購買,現在抖音什麼的都在做);

4、拼多多為主的BC2C平臺(個人、商家對消費者),拼團模式為主;

那麼,這和我們今天說的二類電商有什麼關係呢?

好吧,簡單來說,二類電商就是把以往的C2C 模式,搜索式購物,變為了現在的DSP信息流話的展現式購物!

區別就在於:用戶的主動性和信息差異化;

以往的模式,用戶擁有選擇性,可以比對產品並且擁有和店家議價的權利,而二類電商的模式(展現式購物)用戶是在常用的APP或者門戶網站中看到了自己感興趣的(或者說無感但是被吸引的)商品,點擊進去發現還不錯,然後就下單了(貨到付款的模式讓很多人在購買時沒有壓力)。

二類電商僅僅是這樣嗎?不,這只是基本的概念!

要知道,在艾瑞數據的排行榜中資訊類的APP軟件幾乎全部都有信息流DSP廣告!

二類電商的目的就是把目標群體能夠接受/喜歡的商品擺在他們的眼前,等著他們自己來買!

所以這就得看各大app的數據分析和人群畫像了,很多人在選擇投放渠道的時候都會迷茫,其實你不是迷茫,你只是對自己的產品沒有較好的定位;

有人說了,我是看人家做的好,我才來做的!

人家做得好,你準備抄人家的產品和創意嗎?

這裡就不得不提兩個問題了,先問大家第一個問題:你是先選的平臺還是先選的產品?

有人會說,這有區別嗎?其實,這裡的區別很大。

關於平臺,每個平臺都有自己獨特的用戶畫像和大數據下的人群分析,我直白點說:

1、先有產品,就得分析產品的接受用戶人群,瞭解了人群屬性,再去匹配相應的平臺,例如:賣老男人皮鞋的,價位299,就得想到“哪個平臺有30-60的男人群體,還可以消費299不會不容易接受的…”,等等問題,你覺得呢?

2、先有平臺,如果已經選好了平臺,開好了戶,然後才去選擇產品,那麼就直接分析用戶就行了,例如:今日頭條,人群18~50的都有,人均消費不高,後臺用戶畫像和數據分析分類都很全面,那麼就可以針對,前面說的這幾個屬性去分析哪些產品靠譜,然後就開始A/B測試吧。

所以,總結來說:

1、選擇合適的推廣平臺是第一關鍵問題!

2、根據產品屬性定位目標人群,通常存在試錯環節!

3、打造爆款最重要的就是產品,所以對產品的選擇要下些心思!

在這裡,還需要強調一下!平臺定性的情況下,廣告優化才是重中之重!

信息流廣告的出現延伸出了新的職業-信息流廣告優化師,一個好的優化師能通過數據敏銳的分析出產品投放的好壞,而且還能防範於蔚然,但是廣告優化也是熟能生巧的技術,所以常見的知識學習之後,就是大量的賬戶運營積累了,有些人為什麼這麼厲害?無非是運營的賬戶多了,什麼問題就都遇見過了,所以就能夠預見。

好了,就不多說了,二類電商的投放到現在已經是成熟的產業鏈了,再好的產品也需要選對平臺和好好優化賬戶,遇到一時挫折也不要灰心,好好思考好好分析數據,畫畫思維導圖找找大神求助,說不定就在下一秒解決了!

搜索“信息流運營”或“adfeeds”關注我!

學習信息流乾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