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二类电商的概念,找好投放渠道做好广告优化!

作为中小微商家逆袭的代表,拼多多火了,拼多多的火爆说明了市场需求,依然有很多人喜欢“

便宜、看起来有好看、用起来和正品没差别、有意思的小商品”,那么拼多多算二类电商吗?

明确二类电商的概念,找好投放渠道做好广告优化!

在这里,阿辉给大家明确的区分一下这两者的区别:

现在市面上存在着四种电商平台(代表性):

1、淘宝为首的 C2C平台(个人店主对消费者);

2、天猫/苏宁易购为首的B2C平台(商家对消费者);

3、小红书/蘑菇街等为首的分享平台(我也不知道叫啥,就是类似推荐购买,现在抖音什么的都在做);

4、拼多多为主的BC2C平台(个人、商家对消费者),拼团模式为主;

那么,这和我们今天说的二类电商有什么关系呢?

好吧,简单来说,二类电商就是把以往的C2C 模式,搜索式购物,变为了现在的DSP信息流话的展现式购物!

区别就在于:用户的主动性和信息差异化;

以往的模式,用户拥有选择性,可以比对产品并且拥有和店家议价的权利,而二类电商的模式(展现式购物)用户是在常用的APP或者门户网站中看到了自己感兴趣的(或者说无感但是被吸引的)商品,点击进去发现还不错,然后就下单了(货到付款的模式让很多人在购买时没有压力)。

二类电商仅仅是这样吗?不,这只是基本的概念!

要知道,在艾瑞数据的排行榜中资讯类的APP软件几乎全部都有信息流DSP广告!

二类电商的目的就是把目标群体能够接受/喜欢的商品摆在他们的眼前,等着他们自己来买!

所以这就得看各大app的数据分析和人群画像了,很多人在选择投放渠道的时候都会迷茫,其实你不是迷茫,你只是对自己的产品没有较好的定位;

有人说了,我是看人家做的好,我才来做的!

人家做得好,你准备抄人家的产品和创意吗?

这里就不得不提两个问题了,先问大家第一个问题:你是先选的平台还是先选的产品?

有人会说,这有区别吗?其实,这里的区别很大。

关于平台,每个平台都有自己独特的用户画像和大数据下的人群分析,我直白点说:

1、先有产品,就得分析产品的接受用户人群,了解了人群属性,再去匹配相应的平台,例如:卖老男人皮鞋的,价位299,就得想到“哪个平台有30-60的男人群体,还可以消费299不会不容易接受的…”,等等问题,你觉得呢?

2、先有平台,如果已经选好了平台,开好了户,然后才去选择产品,那么就直接分析用户就行了,例如:今日头条,人群18~50的都有,人均消费不高,后台用户画像和数据分析分类都很全面,那么就可以针对,前面说的这几个属性去分析哪些产品靠谱,然后就开始A/B测试吧。

所以,总结来说:

1、选择合适的推广平台是第一关键问题!

2、根据产品属性定位目标人群,通常存在试错环节!

3、打造爆款最重要的就是产品,所以对产品的选择要下些心思!

在这里,还需要强调一下!平台定性的情况下,广告优化才是重中之重!

信息流广告的出现延伸出了新的职业-信息流广告优化师,一个好的优化师能通过数据敏锐的分析出产品投放的好坏,而且还能防范于蔚然,但是广告优化也是熟能生巧的技术,所以常见的知识学习之后,就是大量的账户运营积累了,有些人为什么这么厉害?无非是运营的账户多了,什么问题就都遇见过了,所以就能够预见。

好了,就不多说了,二类电商的投放到现在已经是成熟的产业链了,再好的产品也需要选对平台和好好优化账户,遇到一时挫折也不要灰心,好好思考好好分析数据,画画思维导图找找大神求助,说不定就在下一秒解决了!

搜索“信息流运营”或“adfeeds”关注我!

学习信息流干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