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这支《中国式安全》广告,终究还是讽刺了自己!

滴滴这支《中国式安全》广告,终究还是讽刺了自己!

由五支小短片组合而成的《中国式安全》系列视频,从普通人熟悉的生活场景切入,呈现了每个人都可能遇到的“安全感”时刻,拿这些安全感场景,来类比滴滴出行的五大安全科技,毫不违和的前提下,把“五大安全科技”的实用性讲得清晰明确,简单直接,让用户更有代入感,过目不忘。然而,这支广告最终还是讽刺了自己......

01

“安全感”一直是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在乐清案爆发前一天,一段有关滴滴CEO程维的视频在晚上走红。

在视频中,程维说,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人们最关心的是服务质量,而安全是所有服务项中第一级别的,如果安全都得不到保障,其他的服务项都是扯淡。

其实,自2016年起,滴滴就开始了“安全出行”的系统性构建,并且,滴滴还依据自身在出行大数据领域的优势,推出了滴滴的“五大安全科技”——三证验真、人像认证、行程分享、号码保护、紧急求助。

为了推广“五大安全科技”,滴滴还在去年邀请泰国著名导演Thanonchai创作了一支宣传短片——《中国式安全》。

相信大家应该都还有点印象。

02

老实讲,这支营销视频内容拍的很不错。

由五支小短片组合而成的《中国式安全》系列视频,从普通人熟悉的生活场景切入,呈现了每个人都可能遇到的“安全感”时刻,拿这些安全感场景,来类比滴滴出行的五大安全科技,毫不违和的前提下,把“五大安全科技”的实用性讲得清晰明确,简单直接,让用户更有代入感,过目不忘。

第一支是“三证验真”篇。

在“见家长”这个我们生活中再常见不过的场景中,女儿交了一个其貌不扬的男朋友,做父母的心里打起了鼓,对女儿的男朋友进行了一番“资格审查”。在得到男生“高学历”、“房产证”、“宝马车”、“银行卡”等一系列回应之后,父母态度瞬间180度大转变,对男生眉开眼笑。

这支短片的落脚点在于“三证验真”,以岳父岳母对女婿的各种把关来类比滴滴对司机的资格审查。

滴滴这支《中国式安全》广告,终究还是讽刺了自己!

第二支是“号码保护”篇。

这支短片从我们深受其扰的骚扰电话入手,一个白领在吃饭途中接到无数个骚扰电话,在一遍一遍的拒接之后,他终于爆发了,结果没想到电话那头竟是领导。这样尴尬的场景我们也是再熟悉不过了。

短片用白领日常接到的骚扰电话情景突出了滴滴的号码隐匿优势,用号码保护来防止被不良司机的骚扰。

滴滴这支《中国式安全》广告,终究还是讽刺了自己!

第三支是“人像认证”篇。

短片场景依然是我们所熟知的——网络交友,这也是很多单身男女寻求脱单的渠道之一。然而,现如今手机美颜功能的逐渐强大,让照片变成了一种“照骗”,真人与照片判若两人。

短片从网络交友奔现后本人与照片的差距突出了滴滴司机的人像认证功能。

滴滴这支《中国式安全》广告,终究还是讽刺了自己!

第四支是“行程分享”篇。

青春懵懂暧昧的情愫,最让父母担忧。爸爸一次又一次的电话问候,打断了男生对女生的小心思,也阻止了一场早恋的发生。

短片落脚在行程分享,表达了用滴滴可以给亲人朋友分享实时的行程路线,别让家人的关心变成打扰。

滴滴这支《中国式安全》广告,终究还是讽刺了自己!

第五支是“紧急求助”篇。

打扮得美美的妹子想让男友帮她买个照,结果男友只顾自己晒太阳、看书,没有理睬她。气不过的妹子心生一计,假装失足落水,男友一看不妙,飞身入水,英雄救美,结果救起来才发现水深只到膝盖......

短片用英雄救美的情节来类比了滴滴在关键时刻的紧急求助功能,为用户解决意外难题。

滴滴这支《中国式安全》广告,终究还是讽刺了自己!

导演Thanonchai说:“在普世价值观方面,我觉得全世界基本都是一样的。作为导演,我的责任是如何把它戏剧性地呈现出来,讽刺也好,走心也罢,我期望观众笑过哭过之后会对自己的生活有所思考。我喜欢这套脚本,因为它很真实,有洞察, 切中当下城市年轻人的安全感问题。”

这支《中国式安全》被广告界同仁从传播、情感、创意等几个角度评选为2017年十大经典TVC广告片,不仅因为该宣传广告是由泰国大神级导演亲自操刀,更因为首发当天,广告的点击率就破数千万。

截止目前,微博话题#滴滴五大安全科技#的浏览量已经自然增长至6.1亿,讨论量也已经增长至149万。

03

不管是内容上的印象深刻,还是传播上的流量数据,都印证着,滴滴此次的营销无疑是非常成功的。

这支《中国式安全》,既能吸引用户的持续关注,又能带出品牌故事,还能引发数千万的传播流量,达到了极好的成效。

然而,有舆论声量不代表达到了正向的营销效果。

在滴滴发布的有关《中国式安全》的微博内容下面,获得最多支持的评价十之八九都是负面内容。

Bbdkmxzcz:多少次打滴滴车型不符合,来一辆面包车,举报也没个反应,真心希望滴滴能像广告说的一样

别我自己动:手机叫滴滴司机摸走了,车牌号都记得给你们客服打电话说不经司机同意不给手机号。到失物招领那里说订单没完成查不到呵呵你审查严能咋的?

一盎羊:遇到过几次司机开的车和订单上显示不一致

文自呆:接单是迈凯轮,来了辆起亚K2还是外地牌照。没多大事,司机也不容易,但标榜自己严格审查是不是有点装逼了呢?

潘昊天SKY:接着吹!我昨天夜里打了个滴滴,来接我的竟然是出租车!司机和我说,最近查得紧,用朋友的牌照打掩护!!大爷的!

从这些获得最高赞数的评论中,我们可以看出,用户对于滴滴的“安全感”体验并不好,以致于当滴滴出事之后,我们很少能看到有用户站出来为滴滴说话。

然而,在市场竞争中,产品的用户体验对消费者有着极大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公司发展的后劲大小,能够走多远。

无论营销内容做得有多好,多么让人印象深刻,营销人员在官博上有多会卖萌,分享了多少干货,消费者最终要的还是产品和服务,还是使用产品的体验。

如果产品无法给用户带来舒适的用户体验,再巧妙的营销手段、再优质的营销内容,也都只是花架子,不值一提。

只有做好用户体验,才是赢得口碑营销的关键。

滴滴的《中国式安全》,如今看来,着实有点讽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