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外!吳京帶膠板凳乘火車成為網民推崇的焦點……

1月21日,2019年春運開啟。在春運的“回家潮”中,1月23日,吳京貼出了自己坐著小板凳乘火車的圖片,一時間成為網友熱議的焦點。

號外!吳京帶膠板凳乘火車成為網民推崇的焦點……


眾多網友關注此事的原因,除了吳京的明星身份之外,還有一年一度的春運“買票難”這一話題。但是,這兩方面也只是表面現象,在表象之下還有社會大眾心理需求的因素。

鑑於此,小編主要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分析此事成為熱點的原因及社會意義。

一是該事件映射了你我皆是“普通人”的大眾心理現象。

人的社會屬性要求我們要融入社會。融入社會的一個顯著標志是不特殊、不孤立、不異類,自己的言行和他人具有一致性。但在買不著票這件事上,除了購票時機、網速、運氣等不可控因素之外,我們卻容易無意識地把這一行為歸因於“能力不夠(強)”,而給自己貼一個“沒本事”的標籤。

號外!吳京帶膠板凳乘火車成為網民推崇的焦點……


這一標籤化的行為,容易使自己變得特殊化和自我質疑——別人都能買上票,為什麼我不能?是不是我確實不如別人?我在這件事上都做不好,其它事是不是更做不好?等等。這些想法可能會有意無意地影響到我們的信心和行動的效能感,讓自己產生不如他人的認知偏差。

但是,吳京作為有能力、有影響、有資源的明星,也會有買不上票的事情,就使得“買不上票”這一事件變得“普通化”。也給眾多買不上票的網友一種心理暗示:我不是特殊的,惟一的,能力不夠的。

號外!吳京帶膠板凳乘火車成為網民推崇的焦點……


所以,吳京帶板凳坐火車這一事件的出現,有利於買不上票的網友自動啟動“去標籤化”這一過程,自然會受到大家的關注。

二是該事件可一定程度上化解買不上票網友的不滿、憤懣情緒。

買不上票,除了可能引發標籤化的行為外,還可能會激發部分網友的不滿、憤懣情緒。中國人口眾多,資源有限,因此,難免會有部分人通過“特權”、“尋租”、“人情關係”等形式來攫取有限的資源。這也是部分買不上票的網友不滿、憤懣情緒的主要來源,他們會認為本該屬於自己的票是被各種“潛規則”、“暗箱操作”等方式被搶奪去。

但實際上,近年來在鐵路部門內部嚴格監管、信息透明化等多種方式管理下,上述的“特權”行為、“潛規則”、“暗箱操作”等已變得越來越少,可買不上票的網友在現實窘境下並不會這麼認為。

而像吳京這樣的當紅明星,向來被認為在社會階層的上層,屬於擁有“特殊資源”的一類人群。作為具有“特殊資源”的隊伍裡的一員,卻也會出現買不上票的情形,就會給買不上票的網友一個認知印象:火車票確實是難買的,可能現實並沒有那麼多的“潛規則”、“暗箱操作”。

這一認知印象一定程度上可以化解買不上票網友的不滿、憤懣情緒,消除其因所處社會低階層而產生的不公平感、敵意和仇視心態。

號外!吳京帶膠板凳乘火車成為網民推崇的焦點……


三是該事件中接地氣的示範行為可操作性強。

春節,作為國人最重要的節日,即使買不上機票、臥鋪、坐票,但還是要回家過年的。部分網友作為小白領、職場達人,如果在火車上去坐一個類似小馬紮的板凳,可能會有沒面子、傷自尊、不符合自己身份的想法。所以,他們寧願站著,也可能不會去坐一個類似小馬紮的板凳,但長遠的路途,久時間站立不僅會疲憊,影響回家的心情,對脊椎、關節等部位的健康也不利。

吳京帶板凳坐火車的行為簡單易行,可操作性強,能夠給買不上票的網友起到示範的作用。一個大明星都能放下面子、身份,直面現實生活,在火車過道上坐一小板凳回家,你我普通人還有何去顧及所謂的面子、身份呢?

再說,這種簡單易操作的行為,相對於“霸座”等高危行為,還安全、道德、沒有法律風險,何樂而不為呢?

號外!吳京帶膠板凳乘火車成為網民推崇的焦點……


相信在吳京的示範作用下,今年春運帶小板凳坐火車的年輕人會有所增加,當然以不能影響到他人的正常行走為前提的。

四是該事件承載了幾代人對故鄉的情感記憶。

早些年,火車出行是最主要的遠途出行工具。對60、70、80這幾代人而言,遠離家鄉到大城市,或打工、或參軍、或求學,都不像現在有這麼多的交通出行選擇方式(自駕、飛機、高鐵、動車等),那個年代,乘火車出行是最經濟實惠的大眾出行方式。同樣,每年到了年底,從城市回到故鄉,火車也是最主要的出行工具。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早年的綠皮車、紅皮車等火車承載了幾代普通人的“回家過年”記憶。而買不上票的情形很多人都經歷過,過道里、車廂聯結處,或站、或蹲、或席地而坐的老鄉比比皆是,髒亂差的環境也阻擋不了大家回家的熱情。

號外!吳京帶膠板凳乘火車成為網民推崇的焦點……


吳京帶板凳坐火車的行為激發了幾代人“回家”的情感記憶。相信關注此事的網友,並不僅限於買不上票的人,還有更多的有過此類相似經歷的網友也參與了進來,其實背後喚醒的是自己延伸的對故鄉的情感記憶,引發了在外忙碌、打拼的幾代人對“回家”的情感共鳴。

明星群體作為有號召力、有感染力、有影響力的公眾人物,其親民的、接地氣的、正向的示範行為對社會觀念、社會行為的引領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社會價值,應在這一群體中出現的越多越好(當然,“作秀”的除外)。因此,小編給吳京帶板凳乘火車這一行為點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