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稿信息」《小学语文教师》杂志2019年 “问讯处”栏目征稿启事

「征稿信息」《小学语文教师》杂志2019年 “问讯处”栏目征稿启事

本栏目常年征集来自一线教学中具有共同性、亟需解决却又在现有资料中不易找到答案的问题,邀请权威专家作出要言不烦、通俗易懂、正确科学的回答。每个提问300字内。

本栏目关键词:偏旁部首、语音文字、词语句子、语法修辞、标点符号、教材教法、常识资料

提问样例及专家解答:

“衣”是独体字吗

杜老师:

2016年秋季我们开始启用统编版教材《语文》一年级上册,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现一些疑惑,请编辑帮忙解决。

第七组教材第10课《大还是小》中,“衣”字是要求会认会写的字。在会认字出示的“衣”上标注了偏旁“亠”,在教材后面的《常用偏旁名称表》中,“亠”名称为“京字头”,例字是“衣”和“高”。可是在对应的人教社2016年7月第一版的《教师教学用书》第224页,明确指出:“衣,6画,独体字。”

“衣”字究竟是独体字还是“京字头”呢?教材和教科书的说法前后不一致,让我们一线的老师感到无所适从。通过查阅最新版的《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在“亠”这个部首中均查不到“衣”字,只能在“衣”的部首中查到它。仔细观察“衣”字,就会发现,尽管“衣”的第1笔和第2笔是“亠”,但第3笔的“丿”是从第2笔的“一”中写出来的,也就是说第2笔和第3笔相连。而一般字的部首与其他部件是没有笔画相连的现象的,“京”和“高”,上面的“亠”与下面的部件都没有笔画相连,这两个字是合体字是毫无异议的。因此,我们认为“衣”是“京字头”的说法有误,“衣”应该是独体字。

不知我们的说法是否正确,急盼回复,谢谢!

湖北省赤壁市教研室 周青

周青老师:

您的看法是正确的。根据教育部和国家语委2009年颁布的《现代常用独体字规范》的规定,“衣”字是独体字。确定一个常用字是不是独体字,可上网查阅该规范来确定。

杜永道

茶叶是草本植物吗

杜老师:

苏教版语文教学参考用书第四场《识字3》认为“茶叶、菠萝、兰花”都是草本植物,可我觉得不恰当。

《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草本植物”:“有草质茎的植物。茎的地上部分在生长期终了时就枯死。”对照这两个条件,茶叶完全不符合——它的茎是木质的,且茎的地上部分在生长期终了时不会枯死。《现代汉语词典》对“茶”的解释是:“常绿灌木,叶子长椭圆形,花白色,种子有硬壳。嫩叶加工后就是茶叶。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经济作物。”因此我觉得茶叶应该是木本植物。不知我的想法是否正确,敬请指教。谢谢!

江苏省句容市天王中心小学 袁有鹏

袁有鹏老师:

《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中说,茶是“常绿木本植物”:网上百度百料中“茶”这一词条说:“茶树种植3年就可以采叶子。”可见茶是多年生木本植物,您的看法是正确的。

杜永道

这个句子是不是“排比”

杜老师:

苏教版五年级《在大海中永生》最后一个自然段:"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是排比句吗?恳请老师赐教。谢谢!

江苏省常州市西林实验学校 汤丽霞

汤丽霞老师:

排比可以分成句子排比和句子成分排比两类。先看句子排比的例子:

(1)现工业现代化需要科学发展观。实现农业现代化需要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需要科学发展观。

(2)沙漠开始出现了绿洲,不毛之地长出了庄稼,荒凉的山坡披上了锦绣……

(3)大理花多,多得园艺家定不出名字来称呼;大理花艳,艳得美术家调不出颜色来点染;大理花香,香得外人来到苍山下便觉得有些醉意。

(1)是单句的排比,(2)是分句的排比,(3)是复句的排比。它们都属于句子排比。下面是句子成分排比的例子:

(4)清澈的溪水,高大的松柏,盘旋的苍鹰,都是他的镜头捕捉的对象。

(5)他像战士一样勇敢,像老师一样耐心,像老人一样慈祥。

(6)延安的歌声,是革命的歌声,战斗的歌声,劳动的歌声。

(7)这位村主任是乡亲们非常信赖、非常敬佩、非常亲近的带头人。

(8)对这个问题,他解释得最准确,最生动,最通俗。(4)是主语的排比,(5)是谓语的排比,(6)是宾语的排比,(7)是定语的排比,(8)是补语的排比。这种句子成分的排比其实就是词组(短语)的排比。

“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是三个分句,结构相同,都是“与……同在”,可以看作三个分句构成的排比。

总起来说,只要连用三项或三项以上结构相同、内容相关的句子成分、分句或句子,造成一种语言上的气势,都可视作运用了“排比”这一修辞手段。

杜永道

读了,是不是很解渴?

是不是还不过瘾?

是不是其实你也有问题想问?

那么,把你在教学实践中产生的困惑写下来吧!比如(容小编偷懒一下,此处省略具体提问300字哈):

“美”字到底哪一横最长

一个字可以有两种笔顺吗

“着地”怎么读

如何区别独体字和其他结构的字

yan是不是整体认读音节

“薄”的bó、báo二音如何区分

同类事物可否构成比喻

到分号处算不算一句话

可以说“凯旋而归”吗

是“唯一”还是“惟一”

“分类别”是说明方法吗

《会走路的树》中的“树”要不要加引号

词牌名和题目之间该如何标注

…………

总之,提问越具体越好,越具有共性越欢迎!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期待这里成为您的专业成长补给站!

2019年1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