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鮮卑與中原王朝的關係

拓跋鮮卑在發展時期,以晉為尊,向西晉朝貢,並接受西晉對它的封號。永嘉四年(310),由於猗盧助劉琨大敗白部鮮卑及鐵弗匈奴,受晉懷帝之封為大單于、代公。愍帝建興三年(315),進封拓跋猗盧為代王,置官屬,食代、常山二郡。東晉時期,拓跋鮮卑已經強大起來,並於386年建立北魏王朝。而此時的東晉則偏安東南一隅,開始向強大的北魏政權遣使朝貢。西晉惠帝時期,王室內亂,各地方紛紛培養自己的勢力,拉攏少數民族首領。

拓跋鮮卑與中原王朝的關係

在司馬騰做幷州刺史時,就與拓跋鮮卑交好。304年10月,晉惠帝被成都王司馬穎強留在鄴,穎同黨匈奴劉淵反於離石,自號漢王。司馬騰向拓跋鮮卑乞師,桓帝猗率十餘萬騎,昭帝祿官同時也率軍助穎,大破劉淵於西河、上黨。適逢惠帝回洛陽,騰乃辭師,桓帝與騰盟於汾東而還。第二年,司馬騰受劉淵攻擊,復求助於拓跋部,猗以“輕騎數千救之”。

拓跋鮮卑與中原王朝的關係

劉琨繼任後,沿用司馬騰的策略,欲借猗盧之力,與鐵弗劉虎、白部鮮卑、羯胡石勒相抗衡,而猗盧也打著尊晉旗號,聯合晉朝北疆官吏向南擴展。永嘉四年(310),白部鮮卑與鐵弗匈奴劉虎共攻劉琨新興、雁門二郡。劉琨向猗盧乞師,猗盧遣侄鬱律率騎二萬,助劉琨打敗白部鮮卑及鐵弗匈奴,因此西晉封猗盧為大單于、代公。312年1月,劉虎子劉聰派兵圍攻晉陽,猗盧助劉琨擊退劉聰。7月,劉聰佔領晉陽,劉琨退至常山郡及中山。8月,劉琨與猗盧會合,擊退了劉聰軍隊。

拓跋鮮卑與中原王朝的關係

在匈奴頻繁的進攻下,劉琨又三次與拓跋鮮卑聯合,欲徹底打敗匈奴軍隊,但皆未成功。311年,劉聰攻陷洛陽,挾晉懷帝至平陽,晉朝與拓跋鮮卑約在312年10月會於平陽,想討破劉聰救晉懷帝,但未能成功;313年6月,劉琨又與猗盧約期會於陘北,謀擊劉漢,因劉漢軍的頑強抵抗而失敗;314年3月,劉琨計劃與猗盧再次進攻劉淵,因拓跋部內亂而落空。拓跋鮮卑在助西晉的同時,也提出了一些苛刻的條件。雙方的軍事聯合雖然是主流,但也存在著一些矛盾。310年,猗盧曾以封邑代郡離國太遠,民不相接為由,向晉索求句注、陘北之地。當時劉琨一方面與劉淵抗衡,另一方面又與幽州刺史王浚爭奪冀州、幽州之地;猗盧也在與王浚爭奪代郡。為得到拓跋部支持,劉琨把陘北馬邑、陰館、樓煩、繁峙、崞五縣之民遷至陘南,將此地授予猗盧。

拓跋鮮卑與中原王朝的關係

到拓跋鬱律時期,拓跋鮮卑雄踞北方,逐漸改變與中原的軍事關係。鬱律不但拒絕前趙劉曜、後趙石勒的請和,而且拒絕東晉的封爵,聞晉愍帝為曜所害,便對大臣說:“今中原無主,天其資我乎?”,大有平南夏之意。拓跋畦建立北魏,解除柔然、高車、庫莫奚、後燕、西燕威脅後,於皇始二年(397)親率大軍四十萬,進兵中原,先後攻取晉陽、中山、鄴等重鎮,據黃河以北與東晉隔河對峙。北魏在完成北方統一大業後,於450年開始向劉宋進攻,形成南北對峙局面。

拓跋鮮卑在與兩晉的密切交往中,仿效漢族的政治制度、經濟模式對其內部進行適當改造和調整,建立了封建統治秩序,使得拓跋部在眾多少數民族中脫穎而出,最終完成中國北方統一大業。拓跋鮮卑通過對漢族文化的學習和吸收,使其文明產生了巨大飛躍,加快了自身發展的步伐,為北魏長期統治北方奠定了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