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北海市加快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縣、區人民政府,潿洲島旅遊區管委會,市人民政府各部門,各園區管委會,各有關單位:

現將《北海市加快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工作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2016年12月21日

北海市加快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工作方案

根據《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加快廣西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桂政發〔2015〕63號)精神,為進一步深化我市農業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完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推動建立科技支撐全市現代農業發展的長效機制,特制訂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以及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以支撐全市現代農業發展、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和綜合效益為目標,以體制機制創新為動力,整合優勢創新資源,加大政策引導和投入力度,穩定和壯大一支高水平的創新隊伍,支持培育一批科技意識強、發展後勁足、帶動能力強的農業龍頭企業,建立多元化的農技推廣服務體系,加強農業科技國際合作交流和人才團隊建設,大力推進協同創新,全面提升農業科技創新能力與產業競爭力,推動我市現代農業發展。

(二)基本原則

1.機制創新,資源優化。積極構建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的模式和機制,綜合運用項目(資金)、政策、市場等多種手段,鼓勵科技人才到農業產業一線創新創業,引導創新要素向農業產業一線聚集,實現科技資源的優化整合和配置,充分發揮科技要素在農業產業發展中的作用。

2.市場導向,企業主體。將農業龍頭企業科技意識和創新能力培育擺在突出位置,逐步建立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

3.科技引領,產業升級。突出我市優勢特色產業,以科技創新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促進農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進程。

(三)總體目標

建成以市場為導向,以農業科研院所、涉農高校和企業為主體,以農業科技創新平臺及人才團隊為支撐,產學研協同創新,市、縣區、鎮三級聯動的北海市農業科技創新體系,科技創新水平明顯提高,人才結構更加優化,企業創新能力和農業科技服務能力進一步增強。到2020年,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0%以上,為我市實現農業現代化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二、主要任務

我市農業科技創新主體主要由農業科研院所、科技創新平臺、農業技術推廣機構、企業、農業科技園區和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等構成,在研發、轉化和推廣服務職責中各有側重。

我市農業科技創新體系主要建設內容包括:以農業科研院所、涉農高校和龍頭企業等為主要依託的農業科技源頭創新體系;以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範區、“雙高”糖料蔗基地、農業科技園區等為平臺的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示範體系;以公益性推廣機構為主、其他服務組織共同參與的“一主多元”基層農業科技服務體系;以領軍人才培養、創新團隊建設為支撐的人才隊伍體系;以中國—東盟農業技術合作為核心的農業科技國際合作交流體系等五個部分。我市農業科技創新體系要通過改革,理順體制機制,優化農業科技創新資源和配置,推進科技與農業深度融合,建成創新主體緊密聯繫和有效互動的創新鏈,提高創新能力。

依託我市特色優勢農業,以市場為導向,優化整合農業科技創新資源,組建研發基地或實驗室,組織科研力量進行聯合攻關。實施科技成果轉化大行動,舉辦農業科技成果展示對接活動,著力解決我市農業科研成果與市場需求脫節、農業科技市場總體發育程度低等科技資源條塊分割突出問題。提高農業科技創新社會化合作水平和能力,力爭我市農業科技部分領域居全國先進行列。

(一)強化農業科技源頭創新體系建設

1.加強農業科技創新平臺建設。以科技支撐糧食安全、提升農業產能、促進農田永續利用、保障農業生態安全為目標方向,建設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院士工作站等農業科技創新平臺,積極向國家申報設立博士後科研流動(工作)站,加強科研設施建設,突出重點,以重大科技項目為載體,開展產業共性關鍵技術的研發,提高創新平臺的研發能力,力爭部分研究領域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2.加強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依託自有優勢科技資源,推進產學研結合,繼續就糧食、薯類、水果、蔬菜、羅非魚、對蝦、方格星蟲等北海農業產品產業,重點開展市場不能有效配置資源的關鍵領域研究,進一步推進我市創新團隊建設工作,完善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

3.推進以企業為主體的育種創新體系建設。引導科研機構與種業企業聯合研發,培育“育、繁、推”一體化種子龍頭企業,逐步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商業化育種新機制。繼續實施農業種業科技創新工程,圍繞我市主要糧食作物、糖料蔗、瓜果、蔬菜、畜禽、水產品、優勢林木、花卉等產業,重點突破品種選育和良種繁育核心技術,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市場競爭力優良新品種,做好其繁育推廣工作。繁育審定(登記)農林新品種20個以上。

4.加快建設自治區、市、縣聯動的農業技術研發體系。整合市、縣農業科技創新資源,進一步強化農科院所公益性職能;積極爭取廣西農科院在北海建立分院;爭取自治區級農業科研院所依託市農科所在北海建立區域性研發中心;以農科所、企業為建設主體,建立縣域特色作物試驗站,形成科研資源佈局合理、功能完善、分工明確的技術研發體系。

(二)加快推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示範體系建設

5.大力支持創建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範區。按照“市場主導、政府引導、多元投入、特色興區”原則,強化物質裝備建設、科技人才支撐、政策扶持引導,支持創建一批要素集中、產業集聚、技術集成、經營集約的現代特色農業、林業(核心)示範區,以核心示範區為平臺,積極探索農業科研單位與示範區的聯繫機制、科技成果試驗和推廣機制、成果轉化機制,把核心示範區建設成為具有可持續發展功能的科技創新試驗區。建設自治區級(核心)示範區3至4個。

6.大力推進科技支撐“6+3”提升行動和“雙高”糖料蔗基地建設。圍繞糧食、糖料蔗、瓜果、蔬菜、畜禽、水產業6大種養產業以及有機循環農業、休閒農業、富硒農業3個新興產業,以農業科技創新支撐現代特色農業產業品種品質品牌建設;突出加強甘蔗優良新品種繁育。良種繁育基地建設、甘蔗機械研發與農機農藝融合技術集成推廣應用,培育發展農機專業合作社、農機作業公司等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壯大服務隊伍,提高甘蔗機械化綜合水平,為建設6萬畝優質高產高糖糖料蔗基地經營規模化、水利現代化、種植良種化、生產機械化提供技術支撐。

7.大力推進廣西北海國家(海洋)農業科技園區(暨北海海洋產業科技園區)建設。從科技項目經費、引智引技、科技成果轉化、人力資源和設施共享、行政審批等方面大力支持園區建設,加快園區經濟發展。

8.繼續推進現代農業產業科技示範縣區和示範基地建設。圍繞縣域優勢特色產業,重點扶持一批農業新型經營主體,轉化一批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和新專利,建設一批農業標準化生產技術示範基地,培育一批新型職業農民。建成有核心示範區、有科技園、有標準化基地的“三有”現代農業產業科技示範縣區1個,建設和完善農業標準化生產技術示範基地20個,推廣應用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和新專利20項以上。

(三)強化基層農技推廣和服務體系建設

9.加強基層農技推廣服務體系建設。深化基層農技推廣服務體系改革與建設,以保障公益性農技推廣職能履行為目標,加快建設和完善有先進服務手段、有優良專業人員、有規模示範基地、有嚴格責任制度、有穩定財政保障的“五有”鄉鎮農業技術推廣公共服務機構20個以上,實施農技人員能力提升工程,每年培訓農技人員300人次以上。

10.紮實推動科技特派員農村創新創業服務。落實科技特派員服務貧困村科技創新示範專項,支持科技人員到農村基層開展技術服務,落實服務與對接,簽訂服務協議書,通過科技要素引導帶動其他生產要素向農村流動,帶動農民依靠科技共同致富。選派一批科技特派員進駐貧困村和涉農企業開展科技創新創業和科技服務。

11.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鼓勵和支持供銷合作社等合作經濟組織,大力發展各類服務性農民合作社,為農業生產提供產前、產中、產後服務。大力推進高校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服務,探索建立以高校為依託、農科教相結合的綜合服務模式。以星火富民和惠民為目標,加快農村信息化和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

努力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及現代青年農場主計劃,加強對專業大戶、家庭農場主、農民合作社骨幹、農業企業經營管理人員、農業社會化服務人員的教育培訓、認定管理和政策扶持,著力培養一支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努力構建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制度體系。

(四)加強創新人才隊伍支撐體系建設

12.穩定和培育農業科技源頭創新團隊。根據產業和學科發展需要,藉助清華大學、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華南農業大學等科技力量,以重大專項、重點項目和創新平臺為載體,充分利用八桂學者、特聘專家和高層次人才等政策,引進一批農業創新領軍人才入駐北海開展科研活動。

13.引進和培養農業創新人才。依託農業科研、推廣項目,加強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建設。鼓勵科研院所、高校、農業企業引進高層次、領軍型農業科技人才,鼓勵農業院校畢業生到基層農業推廣機構工作。推進高端人才到境外培訓、骨幹人才到院校培訓、新型職業農民到市縣培訓的分級培訓模式,高校、職業院校要加大對農技推廣人員培養培訓,大力培養服務現代農業發展需要的農業科技創新人才、農業技術推廣人才、農村生產經營型人才、農村產業服務型人才、農村管理型人才“五支隊伍”。

(五)強化農業科技國際合作交流體系建設

14.推動中國—東盟科技合作與技術平臺和項目落戶北海。藉助北海的國內領軍科研機構與東盟各國的聯繫,做好橋樑紐帶作用,搭建中國和東盟國家農業技術轉移與創新合作平臺。在海洋領域爭取在北海創建中國—東盟技術合作基地、舉辦創新合作交流培訓大會、中國—東盟博覽會先進技術展,推進中國與東盟國家的農業科技交流與信息互通共享。

15.推進國際農業技術引進、消化和創新合作。推動建設農業領域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加大國際優良種質資源、先進技術和農作物種業物質裝備製造技術引進;通過國際科技合作研發,開展農業關鍵技術的引進、消化、吸收和創新,積極參與國際高新農業科技攻關,開展國際化農業技術人才培訓。

三、組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和協調配合

各級政府要把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相關部門要切實履行職能,加強協作配合,市科技局、農業局具體負責協調督促落實,確保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穩步推進、高效運行。

(二)加大農業科技投入

強化農業科技的公益性、基礎性和社會性,發揮政府在農業科技投入中的主導作用,各級政府應將農業科技作為重點支出予以保障。整合各類科技計劃(專項)資金和有關部門的相關資源,對北海市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傾斜支持。市科技局牽頭整合各級資源,積極爭取自治區和國家支持,引導企業、金融信貸、風險投資進入農業科技創新領域,建立多元化科技投入體系。

(三)建立農業科技創新激勵機制

強化農業科技創新驅動作用,貫徹落實自治區事業單位科技成果使用、處置、收益管理改革辦法。市級事業單位建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收入分配和激勵制度,對在科技成果完成和轉移轉化中作出重要貢獻的人員給予獎勵,激發科技人員創新創業積極性。

(四)加大宣傳力度

圍繞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充分利用網絡、報刊、電視、廣播、展覽等多種形式,有步驟、有計劃地開展系列宣傳活動,營造有利於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的輿論氛圍和良好環境。

─────────────────────────────────

抄送:市委各部門,北海軍分區,駐市部隊,武警北海支隊,各人民團體。

市人大辦,市政協辦,市中級法院,市檢察院,北海海事法院。

各民主黨派北海市委會,市工商聯。

北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6年12月21日印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