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尚希:金融科技為中小企業融資難提供解決方案

刘尚希:金融科技为中小企业融资难提供解决方案 | 聚焦两会

融資難融資貴一直是困擾中小企業發展的問題之一。近日,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在兩會民營經濟沙龍上表示,金融科技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題的重要途徑,為解決這個世界性問題提供了中國解決方案。

金融科技是解決融資難的方向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著力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並提出改革完善貨幣信貸投放機制、加大對中小銀行定向降準力度、完善金融機構內部考核機制等多項舉措。

劉尚希表示,中小企業融資難和融資貴其實是兩個問題,難是通道問題,貴是市場定價的問題。通道是否健全涉及金融的開放性、金融競爭的市場性,所謂金融競爭的市場性,就是指參與競爭的金融主體不是依靠行政手段、行政地位來競爭,而是依照市場規則競爭。融資難實際上又加劇了融資貴,很多通道滿足民營企業的需要時是繞著走的,在繞著走的過程中就增加了融資成本。

“對金融機構來講,給中小企業貸款確實存在成本高、效率低、收益低的問題。中小微企業的貸款,許多規模並不大,有些甚至僅數萬元。按傳統的方式,金融機構要對企業的資信狀況進行審查,審查成本又很高,又耗費時間。”劉尚希說。

對於如何解決通道問題,劉尚希指出,首先要放開,讓更多主體進入這個市場,當然這個門檻標準要高,不能把不具備能力的都放進市場。比如網商銀行的成立就是自發的,它們發現國有大行更多服務大中型企業,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還未被很好解決,存在一個市場空檔。所以它們採用金融創新,開創了一種新型金融模式。這種新型金融模式的特點主要有兩點:一是運營成本底,沒有放貸員、網點;二是通過金融科技、智能風控將不良率控制得很低。如果更多類似於網商銀行這樣的金融機構做起來,很多分層次的貸款、融資需求就會解決。

影子銀行不能簡單地“一棍子打死”

近年來,我國影子銀行業務快速發展,成為金融體系中不可忽視的組成部分,但也集聚了大量的金融風險。2018年12月19日至21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工作,強化宏觀政策的逆週期調節,適時預調微調。同時,要有序化解影子銀行風險。

劉尚希表示,由於實體經濟和金融的結構不匹配,存在深度地金融抑制,市場上部分融資需求難以得到解決,就產生了繞開監管走通道的現象,甚至衍生出高利貸市場。影子銀行的出現反映出現行的金融體制下,市場化程度不夠。監管不能簡單地把表外、非標、影子銀行視為風險本身,當成製造金融風險的“壞孩子”,不能簡單地“一棍子打死”。對影子銀行應當正確評價,作為一種市場的方式,為很多企業的融資提供了一種途徑。

央行行長易綱此前也指出,影子銀行不完全是一個負面詞,“只要它依法合規經營,影子銀行不管是表內還是表外,不管是信託、公募基金還是私募基金,它都能成為金融市場的一個有效的部分。”

劉尚希指出,在整頓影子銀行時,應加強事前監管和引導,而非事後直接取締。社會融資規模急劇下降,會對整個經濟尤其是對依賴影子銀行的企業造成較大影響,甚至可能會對宏觀經濟帶來風險。

微觀金融風險交給市場主體化解

對於金融風險問題,劉尚希認為,金融風險有兩個層次,一類是指宏觀金融風險,政府的責任就是要防範化解宏觀金融風險、公共性風險。另一類是微觀金融風險,防範化解這類風險是作為市場主體的金融機構自身的責任。所以面對微觀金融風險,應當交給市場主體去做,發揮他們的創造性、主動性、積極性。如果政府過多地干預,則會妨礙金融機構自身成長,宏觀金融風險才是監管部門要密切關注的。監管部門要進一步增強分析監測的能力,在釐清屬於宏觀風險的情況下再出手,在分辨不清的情況下頻繁出手可能反而會帶來負面作用。

“市場的需求應用市場手段解決,引導更多融資方式進入市場,解決各種分層需求,錯位競爭,讓需求方自發選擇,進一步提升金融改革市場化程度。”劉尚希說。

在劉尚希看來,金融監管部門應利用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建立一種智能化的監管模式,大力提升監管的“法力”。目前來看,我國金融監管在這方面是相對滯後的。

我們期待您的來稿

刘尚希:金融科技为中小企业融资难提供解决方案 | 聚焦两会

歡 迎 訂 閱

深刻|思想|前瞻|實踐

專注於經濟金融政策解讀與建言的

智庫型全媒體平臺

刘尚希:金融科技为中小企业融资难提供解决方案 | 聚焦两会刘尚希:金融科技为中小企业融资难提供解决方案 | 聚焦两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