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銀行五年喜憂:負債來源單一仍是難題 期待監管政策“呵護”

民营银行五年喜忧:负债来源单一仍是难题 期待监管政策“呵护”

經濟觀察報 記者 胡豔明步入第五個年頭的民營銀行依然沒有走出“負債來源單一、資本補充工具少”之困局……

今年兩會上,“民營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備受關注,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單獨將“著力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列為工作任務之一;首次提出“改革優化金融體系結構”的說法。而且,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以服務實體經濟為導向,改革優化金融體系結構,發展民營銀行和社區銀行。”

這是政府工作報告首提發展兩類中小銀行,也是繼2018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之後,決策層再次強調發展兩類銀行。

民營銀行被寄予“嘗試由民間資本發起設立自擔風險的民營銀行、金融租賃公司和消費金融公司等金融機構”,以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期望。現實情況是,在民營銀行陣營裡,時有新鮮的血液加入,也有人看到與傳統金融機構的差距而離開。

而時至今日,經濟轉型也對金融提出了新要求。總書記在2月22日的政治局集體學習中提出,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指出構建多層次、廣覆蓋、有差異的銀行體系,增加中小金融機構的數量和業務比重。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認為,優化金融機構結構是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在銀行機構中增加中小型銀行機構、民營銀行的數量佔比也是其中的主要任務之一。

這是否意味著金融新定位背景下,民營銀行的發展能有所突破?民營銀行發展現況如何?從老馮的親身經歷中,我們能看到什麼?

17家民營銀行的陣營

老馮(化名)從某家全國性股份制銀行分行管理層的崗位跳槽到民營銀行也有近四年的時間。“有一種從頭創業的感覺。”當記者問到其從業感覺時,他思考半晌,這樣回答。

2014年3月,原中國銀監會正式啟動民營銀行試點工作,第一批5家銀行,即深圳前海微眾銀行、上海華瑞銀行、溫州民商銀行、天津金城銀行、浙江網商銀行獲准籌建,並在2015年相繼開業。

2015年6月,原中國銀監會頒佈《關於促進民營銀行發展的指導意見》,民營銀行申請受理正式開閘,之後有12家民營銀行獲批成立,分別為重慶富民銀行、湖南三湘銀行、四川新網銀行、安徽新安銀行、福建華通銀行、武漢眾邦銀行、江蘇蘇寧銀行、威海藍海銀行、吉林億聯銀行、遼寧振興銀行、北京中關村銀行和梅州客商銀行。

整體來講,民營銀行陣營過去資產規模增速可觀。根據原銀監會公佈的數據,2017年末民營銀行資產規模達3381.4億元,同比增速為85.22%,實現淨利潤共計19.67億元,是上年同期的兩倍有餘。

“在銀行業規模和利潤增速雙雙放緩的2017年,民營銀行的這一表現可謂是銀行業的‘一股清流’,但這主要源於民營銀行成立時間較晚,無論是規模還是利潤的基數都較小,因而表現出增速遠高於同業水平。”恆豐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楊芮表示。

但是具體來看,也是“幾家歡喜幾家憂”,業績表現出明顯的分化態勢。

以首批民營銀行為例,2017年末,微眾銀行和溫州民商銀行資產規模增幅較大,同比增幅分別為57%和88%,而天津金城銀行資產規模較上年同比下降。

營業收入方面方面,2017年微眾銀行和溫州民商銀行營業收入同比增幅分別高達175.5%和116.3%,但天津金城銀行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速不及10%。

楊芮認為,這主要源於天津金城銀行業務發力點在“公存公貸”。近兩年來,銀行業的公司業務收益率下行,對該行的規模擴張和利潤提升都帶來不利影響。“進入2018年後,民營銀行各項指標仍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分析認為,截止2018年三季度末,17家民營銀行已實現淨利潤33億,遠超2017年全年水平。

從盈利能力看,2018年三季度末,民營銀行整體淨息差為4%,遠高於銀行業平均水平2.15%,這體現了民營銀行在客戶定位上與其他類型商業銀行有顯著差異。

民營銀行整體資產利潤率為1.02%,僅略高於銀行業平均水平,低於國有大型商業銀行,“這可能與其資金來源狹窄,資金成本偏高以及前期基礎設施投入成本大有關。”曾剛認為。

不過,在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董希淼看來,我國在支持民營銀行、社區銀行等方面仍顯不足,中小銀行發展受到較多限制,市場競爭力不夠強,為民營和小微企業服務的能力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他在實地調研中發現,近期中央和部委支持民營和小微企業政策密集出臺後,部分大型銀行以極低的利率向客戶發放貸款,一定程度上產生了“掐尖現象”(搶走一批優質客戶而留下次級客戶)和“擠出效應”(成本較高的中小銀行被迫退出小微金融服務)。“從長期看,這與發展民營銀行和社區銀行、改革優化金融體系結構的初衷相違背,應引起重視。此外,在經濟下行週期,中小銀行資產質量壓力較大,應採取一些過渡性的措施,在不良貸款暴露、處置等方面給予更多的緩衝和支持,讓中小銀行以時間來換取空間,保持穩健發展勢頭。”董希淼說。

難題

“這個問題就說來話長了。”從傳統機構到民營銀行從業幾年,北方某民營銀行戰略發展部總經理感嘆,“總體來說,負債的來源渠道還是首要的問題。”

根據2017年10家公佈年報的民營銀行數據顯示,民營銀行負債中吸收存款佔64%,同業負債佔29%,應付債券佔4%,其中吸收存款和應付債券佔比較低,同業負債佔比明顯偏高,存在兩家民營銀行同業負債佔比分別達到64%和53%。

老馮也在採訪中對記者表示了同樣的困擾。據其瞭解,其所在的銀行也在積極跟監管溝通此類問題,希望在開戶等方面可以予以一定的開放,但至今尚無明確進展。

此前,部分互聯網銀行通過智能存款等方式吸收存款,但這種方式也引發爭議,以及監管窗口指導。“可能以後監管可能在此方面有具體的方針,在合規的條件下,並不是不可以。”上述總經理認為。

也有部分人士認為智能存款並不算違規。中信債券明明團隊分析認為,在利率市場化改革深入的大背景下,智能存款這一類探索利率市場化的產品並不違規,有一定發展空間。但考慮到互聯網帶來巨大流量,智能存款的快速擴張或將放大流動性壓力,引發金融體系的不穩定,這也是央行進行窗口指導,要求限量限價卻沒有叫停的原因。未來隨著智能存款市場的發展,相關監管規則仍需完善。”

另外,聯訊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奇霖認為,民營銀行同時面臨缺少資本金的問題。“成立較早的民營銀行或多或少都開始面臨這個問題,某2014年獲批的互聯網銀行資本充足率從15年的36.5%,降到16年20.2%,再到17年的16.74%,按照目前的規模發展下去,很快就要面臨缺資本的問題,但是民營銀行的資本補充工具卻更少。”他表示。

人員變動也是被行業關注的重點問題,記者統計,目前17家民營銀行中已有過半數銀行有過高管調整。僅僅2018年,就有7家民營銀行董事長或行長一職出現變動,包括遼寧振興銀行、武漢眾邦銀行、福建華通銀行、重慶富民銀行、吉林億聯銀行、湖南三湘銀行、上海華瑞銀行。

願景

老馮所在的民營銀行發展還不錯,近年在營業收入和利潤增速都較為可觀,他本人表現出來的態度也較為滿意。他想記者透露,最近他在公司中得到提拔,級別上升,而原來股份行的老同事,變化尚不如他。

他認為,民營銀行體制更靈活一些。並不是民營銀行發展就一定受困,每家銀行的發展都要根據自身的定位,包括股東資源條件,還有戰略方向等因素而不同,這是非常關鍵的地方。“市場這麼大,中國銀行加起來有幾千家,我覺得,主要還是要根據自己的特色,因地制宜發揮業務。”

楊芮同業認為堅持差異化發展是關鍵。各民營銀行的持股股東、所在區域不同,自身稟賦也不盡相同。首批民營銀行之間特色較為鮮明。她認為,隨著民營銀行數量增長,民營銀行容易步入同質化發展的困局,可以圍繞服務小微和“三農”這條主線,從業務模式、個性化服務等方面,尋找差異化競爭的突破口。

“有差異化的市場定位和特定戰略”也是民營銀行審核的重點,李奇霖根據差異化的特色定位我國民營銀行可以分為四類:平臺型、貿易型、區域型和產業型(粗略分類,許多銀行兼具多種特色)。

“現在我們也想往互聯網方面發展,我們的定位基於供應鏈的互聯網化的公司銀行。”上述北方某民營銀行戰略發展部總經理透露,據記者瞭解,該民營銀行設立之初並未確定互聯網銀行的方向發展。

與其他銀行同業相比,民營銀行在互聯網業務創新方面更加積極。在曾剛看來,對那些選擇有物理網點的民營銀行來說,受“一行一店”的監管限制,以及高昂的成本投入制約,也會更傾向於互聯網銀行的“輕資產”模式,形成“線上+線下”並重發展的格局。

該人士也希望一些監管政策的改變,甚至是寬鬆,另外,他們也期望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政策的。該人士說,比如政府在一些招標、採購等方面,希望可以有部分政策的傾斜或支持。

曾剛認為,未來民營銀行在發展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股東資源,發揮體制機制的優勢。“總體上看,民營銀行未來的發展將繼續呈現出明顯的差異化特徵,部分銀行將會繼續沿著其比較優勢,依託股東資源和能力,以金融科技為抓手,繼續探索互聯網銀行的發展模式,成為局部市場的領先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