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國醫泰斗——施今墨

近期,一部名為《老中醫》的電視連續劇在中央電視臺一套黃金時段播出,因受“翟天臨事件”影響,該劇所有由翟天臨參演的鏡頭全部被刪除,也曾因此引起廣大網友的熱議,而我卻從《老中醫》這部電視連續劇,再次聯想到了曾經的京城名醫,一代國醫泰斗——施今墨先生。

一代國醫泰斗——施今墨

施今墨

我在撰寫《陸士嘉:她曾師從物理大師普朗特》一文時,曾涉及到施今墨其人,施今墨是陸士嘉的親舅舅,陸士嘉的母親施桐君在陸家幾乎被山西新軍滿門抄斬之後,投靠在京城從醫的弟弟施今墨,一家人才得以劫後餘生,而陸士嘉當年能夠前往德國自費留學,也是完全得益於其舅舅施今墨的資助。

2019年是施今墨先生逝世五十週年,對於這位中國近代中醫臨床家、教育家和改革家,當年曾享譽北京的“京城四大名醫”之一的施今墨,公眾還是所知甚少,讓我們一起去領略施今墨先生精彩的中醫人生吧。

一代國醫泰斗——施今墨

施今墨

施今墨(1881—1969)原名施毓黔,字獎生,浙江蕭山人,1881年3月28日出生於貴州,因此被取名毓黔,以示出生於貴州,施今墨的祖父曾在雲南、貴州為官,而施今墨也就出生在了“黔”,而施今墨外祖父李秉衡更是晚清重臣,曾任安徽巡撫、山東巡撫、四川總督等封疆大吏。

施今墨在其年幼之時就立志學醫,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因為母親多病,二是因為舅舅李可亭是名中醫,施今墨是在甲午戰爭那一年開始隨舅舅李可亭學習中醫的,經過七八年的學習,已經通曉中醫理論並可以獨立行醫了。

但施今墨的父親卻認為男人要成就一番大事業,走仕途才是唯一出路, 1902年其父親到山西任職時,施今墨不得不放棄學醫之路而隨父親入晉,入讀山西大學堂,當時山西大學堂剛成立不久,時任山西巡撫岑春煊接受英國傳教士李提摩太的建議,在山西大學堂增設西齋,原有部分為中齋,施今墨曾因反對李提摩太的專制而被開除。

施今墨由此轉入山西法政學堂就讀,因其學習成績優異而被保送到剛剛成立的京師法政學堂學習,這所學校位於北京,是以造就法政通才為辦學宗旨的。

施今墨在太原和北京求學期間,並沒有完全放棄從醫,而是以自己的醫德和醫術懸壺濟世,以療效卓著醫德高尚而深受老百姓的信賴,其名氣也逐漸遠播,許多人都慕名找他看病。

一代國醫泰斗——施今墨

施今墨為病人把脈

當時辛亥革命在全國各地風起雲湧,施今墨也深受革命思想的影響,經人介紹與湖南人黃興相識,由黃興介紹加入了中國同盟會,並跟隨黃興從事革命活動。

1912年1月,施今墨以山西代表的身份參加了孫中山在南京就職臨時大總統的典禮,並應黃興之邀留在陸軍部,以客卿身份協助陸軍總長黃興制定陸軍法典,當時陸軍部制定的《陸軍刑法》、《陸軍懲罰令》、《陸軍審判章程》等典章中都有施今墨的手筆。

袁世凱取代孫中山出任中華民國總統之後,黃興的陸軍總長一職被段祺瑞所取代,不久“二次革命”爆發,由於長期為革命事業奔波操勞,黃興的身體每況愈下,最終因病在上海逝世。

一代國醫泰斗——施今墨

施今墨與他的學生合影

當時正值譚延闓復職湖南省長兼督軍,他力邀施今墨出任湖南省教育廳長,但施今墨到任不久,就發現因軍閥混戰而無人過問教育,在無錢無人的窘境之下,施今墨也是壯志難酬。

1917年8月,京畿一代發生水災,曾出任北洋政府總理的熊希齡被特派督辦,全權賑濟飢乏,撫卹流亡,收養難童,他在北京香山靜宜園成立了香山慈幼院,邀請施今墨出任副院長,經過幾年的運作,施今墨深感官場的傾軋和腐敗,遂對從政失去信心,從此棄政從醫,又回到從醫的軌道上來。

1921年,已是不惑之年的施今墨在北京宣武門內開辦診所,正式掛牌懸壺濟世,並將自己的名字“毓黔”更名為“今墨”,一是紀念誕生之地;二是崇尚墨子,行兼愛之道,治病不論貴與賤,施愛不分富與貧;三是以“修身潔行,言必由繩墨”為立身之本。

一代國醫泰斗——施今墨

施今墨在著述

施今墨原本就已修成正果,一旦全身心投入懸壺濟世,很快就醫名大噪,診所門前經常是車水馬龍,慕名前來看病的人絡繹不絕,其精湛的醫術立即譽滿京城,成為京城名醫之一。

1924年12月底,孫中山扶病抵達北京並住進了北京協和醫院,在孫中山住院期間,還曾延請施今墨參加會診,以期望通過中西醫綜合療法康復,但孫中山終因肝癌病逝。

歷史上反對中醫者,不乏重量級人物,諸如嚴復、梁啟超、魯迅、陳獨秀、汪精衛等人,但主張廢止中醫第一人則是餘雲岫,在1929年2月下旬召開的第一屆中央衛生委員會會議上,時任中國醫藥學會上海分會會長餘雲岫提出的《廢止舊醫以掃除醫事衛生障礙案》竟被會議通過,南京政府隨即公佈了“廢止中醫案”。

一代國醫泰斗——施今墨

施今墨

“廢止中醫案”公佈之後,立即引起全國醫界和公眾的譁然,面對中醫生存岌岌可危之勢,施今墨挺身而出,團結業界人士奔走呼號,並組織華北中醫請願團赴南京請願,逼迫政府收回“廢止中醫案”。

面對全國中醫界和各界民眾的強烈反對,南京政府為了息事寧人,也不得不取消了廢止中醫的提案,但此舉對中醫的打擊卻是巨大的,此後關於中醫的存廢之爭就沒有中斷過。

為了振興中醫事業,施今墨與蕭龍友、孔伯華等人在北平創辦了“北平醫學校”,由蕭友龍出任校長,施今墨與孔伯華出任副校長,此校後來又更名為“北平國醫學院”,前後辦學14載,培養了一大批高級中醫人才,直至於1943年被迫停辦。

一代國醫泰斗——施今墨

北平國醫學院開學時師生合影

1931年3月17日,中央國醫館在南京成立,焦易堂出任館長,陳鬱、施今墨出任副館長,在“中醫科學化”的方針指導下,制定了中醫學術標準、全國統一病名,編審中醫教材等許多有益的工作,為維護中醫藥合法地位和發展中醫教育做出了歷史性貢獻。

1932年春,施今墨又與魏建宏、劉肇甄等人創立了華北國醫學院並擔任院長,校址位於北京西城大麻線衚衕,以學習借鑑現代科學方法、研究整理中醫遺產、發展國醫教育、培養專門人才為辦學宗旨,主辦《文醫半月刊》,辦學長達18年,入學人數接近650人,辦學經費除收取少量學費之外,不足部分均由施今墨自掏腰包。

一代國醫泰斗——施今墨

施今墨與華北國醫學院師生合影

施今墨聲望日隆,慕名找他看病的人絡繹不絕,其中不乏達官貴人,何香凝、溥儀、載濤、李宗仁、郭德潔、楊虎城等人都曾延請施今墨診病,尤其是施今墨為汪精衛岳母衛月朗治療痢疾案例,可謂是一脈定乾坤,讓一向反對中醫的汪精衛從此禁言。

1936年1月,國民政府頒佈《中醫條例》,標誌著中醫在國家醫藥衛生系統取得了合法地位,而施今墨所施加的影響和作用是非常大的,《中醫條例》規定了考核辦法及立案手續,北京第一次考核時,施今墨與蕭龍友、孔伯華、王逢春被推舉為主考官,負責出題及閱卷,“北京四大名醫”之說從此流傳開來。

一代國醫泰斗——施今墨

京城四大名醫

1941年,上海復興中醫專科學校成立,由施今墨出任董事長,並創辦校刊《復興中醫》,又先後在北平、上海、山西、察哈爾等地協辦或資助創辦中醫學院、中醫講習所、函授班、研究班等,培養了大批中醫人才,施今墨為保衛國粹,維護中醫的健康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一代國醫泰斗——施今墨

上海復興中醫專科學校校董會合影

新中國成立後,施今墨被推選為全國政協委員,還擔任了中華醫學會副會長,並且成為周恩來總理的保健醫生,周恩來鼓勵他為祖國醫學事業多做貢獻,而施今墨也為中醫的發展獻計獻策,“成立中醫科學研究院、中醫醫院、中醫醫學院,開展中西醫結合事業,提高中醫的地位……。”不遺餘力地為振興中華傳統醫學奔走呼籲。

上世紀五十年代,毛澤東主席在接見和宴請衛生系統知名人士之時,就包括京城名醫施今墨先生,並留下了一張珍貴的毛主席與施今墨同框的歷史老照片,時任衛生部長李德全也在其中。

一代國醫泰斗——施今墨

毛主席接見施今墨

文革開始之後,一生經歷複雜的施今墨也難逃厄運,被抄家被批鬥,甚至被勒令搬出東絨線衚衕194號寓所,以致全家無處安身,施今墨小女兒不忍看著年邁且病重的父親受難受辱,偷偷給周恩來總理拍了封電報,全家人才得以被保護起來。

1969年春,正值九大召開期間,施今墨卻已病危,人生即將走到生命的盡頭時,他還口述對中醫的建議,並留下了他一生中最後一首詩:“大恩不言報,大德不可忘,取信兩君子,生死有餘光。餘恨生亦早,未能隨井岡,路歧錯努力,誰與訴衷腸。”囑咐家人在他百年之後,將此詩送給周總理和鄧大姐。

一代國醫泰斗——施今墨

施今墨與家人合影

1969年8月22日下午4時,施今墨在北京醫院走完了他的中醫人生,享年88歲,其遺體被用於醫學教學解剖,這也是遵照其生前遺囑安排的,要為醫學研究做最終貢獻,他也是京城名醫中第一個捐獻遺體的人。

1971年,施今墨的骨灰被安放在八寶山革命公墓,後來家人在北京萬安公墓為其修建了一座衣冠冢,也許是因為許多知名人士都在這裡安息,也許是考慮為了清明掃墓方便。

在施今墨先生逝世五十週年之際,也借電視劇《老中醫》熱播之時,謹以此文緬懷和紀念施今墨先生,並向一代國醫泰斗施今墨先生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