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臭袜子引发的思考

一双臭袜子引发的思考

没恋爱的人可能会渴望爱情,恋爱了的人只会讨厌男票。生活中没那么多大是大非,鸡毛蒜皮才是最麻烦的,吵架吧太事儿,不吵吧憋屈。

我看不惯男票乱扔袜子,很多时候他回家我已经睡了,早晨起来看到地上的臭袜子,忍不住发脾气。

于是美好的周六从争吵开始。

“我都说了八百次了,洗澡顺手把袜子洗了,怎么又扔地上了?”

“对不起,我错了。”

妈蛋,这家伙典型的勇于认错死不悔改,偏偏认错了我不好继续发作,一口老血憋在心头,上不去下不来。

如果他顶嘴辩解我就更生气了。老娘还没说什么,你居然敢顶嘴。

好好的一个周末被吵架毁了,问题还是没得到解决。

这种问题我遇到过无数次,上周六突然想换个方式。面对臭袜子,我说“你小时候最喜欢看什么动画片啊?”

“黑猫警长。”

“哦?我喜欢看《邋遢大王》,杨紫还唱了那动画片的主题曲呢?”

“有这个动画片吗?”

“有啊,你忘啦,那个留着爆炸头,穿着条纹衬衫喇叭裤,喝功能性饮料,骑咯啷车,总说一句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痞帅男孩儿。还有个魔性的主题曲呢,‘小邋遢,真呀真邋遢,邋遢大王就是他,人叫他小邋遢!突然有一天,小邋遢变了,邋遢大王他不邋遢,我们喜欢他!’。”

边说,我边打开手机,放了这首歌儿。

然后指指地上的袜子,从那之后他的昵称改为邋遢大王。

就这样困扰许久的臭袜子问题迎刃而解。

这件事儿让我尝到故事思维的甜头,曾经遇到问题我的第一思维是批判性思维,会讲一堆大道理,但大道理人人都懂,小情绪人人有,有时候赢了道理却输了感情。

故事看似轻描淡写,却能发人省醒,小小的身躯拥有大大的力量。

安妮特·西蒙斯认为故事思维是影响他人、解决问题的关键技能。他甚至将故事思维应用到商业领域,创办美国团体程序咨询公司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美国国税局、微软公司等服务。

美国太远,收费太高,还好他将自己多年的观点、方法、经验编写在《故事思维》中。还好你遇到了我,喜欢将自己的思考写出来,分享给你。


一双臭袜子引发的思考


01、生活是一场大型辩论赛,故事是最有力的论据

我喜欢看辩论赛,双方唇枪舌剑,将辩题掰开揉碎从一个极端推向另一个极端,用数据、故事、理论去证明自己的观点。在这其中我注意到,观众对故事最为敏感,一个好的故事可以迅速让我们产生共情,带入辩手的论点。

行为经济学家Thaler和Sunstein研究发现,虽然人类自诩为理性动物,但事实上,我们在做大多数决定时,其决策过程与低等脊椎动物蜥蜴并无太大区别。甚至可以说,人脑的决策过程,与蜥蜴脑的几乎一样。

蜥蜴懂得理性分析吗?不懂。

我们的大脑在做决定时也会遵从感性。

回一下你买化妆品时有认真分析过它的成分、比例、适用季节、自己目前的肌肤状态等等吗?对最在乎的脸尚且如此,何况其他事儿?

生而为人,都挺忙的,我们希望可以用最短的时间来达到最大的收益。讲道理显然难以达到,因为道理容易被人遗忘。

就像我想要解决男票乱扔袜子的习惯,查资料讲一堆卫生啊、疾病啊的道理,可能他没疯,我已经崩溃了,明明一首“小邋遢”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何必为难了自己困扰了他人?

卡内曼说:让人们相信错误信息的一个有效方式就是不断重复它。因为人们很难区分熟悉之物与真相。

而让他熟悉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听你说。

我们讨厌看广告,花钱买会员去广告,但会主动去找一些短小精悍故事性强的广告看,看到最后还会感慨一句,这居然是广告?

然后记住了这个品牌,在未来需要的时候为它消费的概率会高于其他陌生品牌。

这世间有两件事情很难,第一件是说服别人做他们不想的做的事,另一件是说服别人做他们不做他们想做的事。比这两件事更难的是,把别人的钱“骗到”自己的口袋里。

而一个有故事的广告可以让我们心甘情愿的埋单。


02、故事应该这么讲

《故事思维》中讲了一个小故事,从前有一个优秀的射手,他想要精进自己的能力,踏上了拜师之路。路上,他看到树上有一支正中靶心的箭,再往前走有第二支、第三支、第四支、第N支正中靶心的箭。穿过森林,在一幢房子前,他注意到有一排箭,每一支都正中靶心,他知道这就是他要找的高人。

他恭恭敬敬的请教高人,怎么才能箭箭命中靶心?高人疑惑的说:“很容易啊,把箭射出去再画一个靶心就好了”。

怎样才能用故事达到自己的目的?

很容易啊,讲一个可以与对方建立联系,让他产生共情的故事。执行时,有3个注意事项。


1、无论讲什么故事,切忌编造,只有真实才能赢得人们的认同

演员演戏讲究真听真看真感觉,只有先说服了自己才能说服别人,故事也是如此。

想想那些霸屏的霸道总裁爱上我,灰姑娘逆袭成王妃,玛丽苏少妇的成功之路之类的电视剧,编的就是编的,不仅难以令人信服还会让人心生厌恶。

反观一些经历岁月依然风光依旧的影片,《切尔诺贝利》让我们永远记住了那场灾难,《黑鹰坠落》时刻提醒着我们和平的可贵,《放牛班的春天》、《当幸福来敲门》深深的烙印在我们心中。

真实的故事润物无声,悄然的影响着我们。

2、用细节来激发情感

《红楼梦》中,刘姥姥入贾府时这么写:刘姥姥…到了荣府大门前石狮子旁边,只见满门口的轿马。刘姥姥不敢过去,掸掸衣服,又教了板儿几句话,然后溜到角门前,只见几个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人坐在大门上,说东谈西的。刘姥姥只得蹭上来问:“太爷们纳福。”

“掸掸衣服”、“溜到角门前”、“蹭上来问”,这几个词足以让读者脑补出一个乡下老太太的怯懦与谨慎。

在故事中,细节的力量是巨大的。

3、反复练习,先说服自己

在讲述时,听众大约只能听见15%的词汇。他们会从其他方面接受足够多的信息,比方说,表情、姿势、手势、着装、眼神、语气、步调等,甚至还包括一些我们自己都不会注意到的细节,比如使用的笔,发型等等。

好的讲述者,可以让听众看到、摸到、闻到、尝到故事,这样才能让他们身临其境。

所以,如果是重大场合,比方说辩论或者会议,不妨尝试着把自己讲故事时的样子录下来,回放的手关掉声音,这样就可以看到自己的面部表情了。然后对画面中显示的不足之处,加以改进。通过有意识的训练,面部表情将为故事增加情感色彩,成为出色的讲述者。


03、用故事思维代替批判性思维

把脾气发出来是本能,把脾气收回去才是技能。

有脾气的时候很难心平气和的讲道理,当对方对我们的道理表现出一点怀疑时,很可能会引发不可想象的蝴蝶效应。

更何况有脾气时,根本讲不了道理,常常是直接发号施令。然而,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发号施令都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给掌握自己生杀大权的人打工,稍有不慎就会身首异处。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有一段话,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一个故事,既达到了让皇帝广开言路的目的,又保全了自己成为一代名臣。

反观那些“臣有一句逆耳忠言,不得不讲的”的耿直大臣,不仅没有青史留名,还搭上了自己的姓名。

“为了你好”就是现代版的“忠言逆耳”。

我为了我妈好,春节回家拉着她去做体检花了2千多,除了高血压没查出其他问题。2千多足以让我妈唠叨整个假期了,怎么才能堵住她的嘴是我当时的最大的困惑。

体检的好处,防患于未然……道理讲的我都烦了,她还是一直唠叨,让我只花该花的钱。

无奈之下我祭出杀手锏,去年我闺蜜的妈妈来北京了看病了,乳腺癌,在寸土寸金的北京两口子租了一个客厅,和另外三家病友合住在一间房子中。

夏天在三十几度的北京舍不得开空调,晚上舍不得下馆子,一口小锅两人煮点面条。闺蜜每周六都来北京看望父母,三口人挤在一张1.5m的床上,周日坐火车回家,周一继续上班。

用进口药,3个月几乎花光了所有积蓄……我说,妈妈我害怕呀,如果你有事,我一个人该如何面对?

那之后我妈再也没说什么,也主动吃我买的各种营养品了。

在下一次你有批评的冲动时,你就可以同时站在两个角度考虑。一个是作为想:“让他们明白道理的你”;一个是想要解决问题的你,问问自己现在是讲道理的时候吗?讲道理能不能达成目标。

故事是一座桥梁,它可以绕过那些非此即彼的较量。

所有正面交锋的影响方式遵循一条物理定律,“每一种作用力,总有一种与他等量齐观的反作用力。”。我们将其称为抗拒。只要有推力,就必然有反推力。故事也会产生一种作用力,即拉力,这不是个人利益的竞争,而是个人利益的会和。

我们不能决定别人的想法,却可以用故事引导别人的意识。

《故事思维》提供的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用讲故事的方法达成目标的思维方式。道理只能赢得辩论,故事可以收服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