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爾希納作品展:夢中的遠方

著名錶現主義畫家基爾希納的作品經常表現遙遠的異國風情,但他本人卻並未遠渡重洋,只是描繪想象中的世界。名為“夢中旅行”的大型基爾希納作品展在德國波恩拉開帷幕。

基爾希納作品展:夢中的遠方

基爾希納作品“陽臺上”(1935年)

(德國之聲中文網)波恩聯邦藝術展覽館舉辦的基爾希納(Ernst Ludwig Kirchner,1880-1938)作品展,展出這位表現派大師的220件作品,包括油畫、版畫、雕塑和攝影。基爾希納1905年在德累斯頓創立了藝術家團體"橋社"(Brücke)。納粹統治時期,他的作品被劃為"頹廢藝術"遭到禁止。今天,基爾希納被視為德國表現主義繪畫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基爾希納作品展:夢中的遠方

“彈曼陀林的女子”(1921年)

此次在波恩展出的大部分作品來自瑞士達沃斯的基爾希納博物館。基爾希納在達沃斯生活了20年,他飽受凌辱的晚期作品就誕生於此,如今被收藏在巍峨群山環抱中的這個瑞士小城。1938年,基爾希納在這裡開槍飲彈,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基爾希納作品展:夢中的遠方

基爾希納從未遠行

展覽以基爾希納藝術生涯的重要站點為脈絡,介紹他的生平和藝術。人們可以看到他在不同階段所關注的不同主題:女性(德累斯頓時期)、城市(柏林時期)、自然(達沃斯時期)。產生了著名的城市寫生的柏林時期略顯單薄。

基爾希納的畫給人以美感,因為它們洋溢著明豔的色彩。但這並不是全部。展覽入口處佔據整個牆面的三幅聯畫"沐浴中的女人體"顯示了基爾希納的用意:眾多裸體的女性反映了畫家對自然和率性的追求。

基爾希納作品展:夢中的遠方

“沐浴中的女人體”

陌生與美感

異國情調也是基爾希納作品中一條貫穿始終的紅線:膚色黝黑的男女、非洲矮凳、貝寧青銅浮雕的速寫等等。"基爾希納從不旅行",展覽策展人薩多夫斯基(Thomas Sadowsky)介紹說,"他只是用思維旅行"。

基爾希納作品展:夢中的遠方

非洲矮凳”(1912年左右)

儘管對那個時代的藝術家來說,旅行已成為一件理所當然的事,但基爾希納卻寧願逛民俗博物館,瞭解異域民族的生態。薩多夫斯基說,他以這種方式接觸陌生的文化,並以此為"美學靈感"進行創作。基爾希納一生中到過的最遠的地方就是瑞士和波羅的海的費馬恩島(Fehmarn,德國第三大島嶼)。

展覽通過繪畫、筆記和雕塑展示了基爾希納色彩飽和得幾乎溢出的晚期作品。他流連於瑞士山水的天然美景和阿爾卑斯山的民間文化。這段時間裡,基爾希納開始嘗試新的形式,效仿畢加索等同行創作了一批大幅繪畫。

基爾希納作品展:夢中的遠方

“秋日的賽爾蒂希山谷”(1925-1926年)

後來人們才知道,他在後期還曾嘗試寫作,用筆名對自己的作品發表善意的批評。聯合策展人、瑞士巴塞爾藝術中心的拜西格爾(Katharina Beisiegel)說,"我們想展示另一個基爾希納。"參觀波恩的展覽,無疑能讓人在趣味盎然中瞭解這位表現主義藝術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