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odaf21
宣统皇帝被冯玉祥驱逐出皇宫后,张作霖确实非常生气。不过张作霖并不是因为溥仪受欺负了而生气。要搞清楚张作霖为何要为冯玉祥驱逐溥仪而勃然大怒,就要先搞清楚当时的历史时代背景。
民国十三年九月(1924年9月 ),第二次直奉大战爆发。这场大战的交战双方,分别是张作霖统领的十五万奉军和由吴佩孚统领的二十万直军。
当时直军的实力要强一点,奉军并没有必胜的把握。于是张作霖在出兵前,就提前拉拢了直系的重要将领冯玉祥,让冯玉祥在关键时候倒戈一击,与自己夹击吴佩孚。
那么,冯玉祥身为直系将领,为什么会被对方的张作霖策反呢?这是因为1922年的第一次直奉大战后,直系大哥曹锟因为当总统的问题跟直系的二当家吴佩孚起了矛盾。冯玉祥因为支持曹锟,被吴佩孚所嫉恨,把他整得很惨。
当时吴佩孚坚决反对大哥曹锟当总统,因为他认为与其把钱浪费在选总统上面,还不如利用这笔钱去买军火,扩充武装,为日后统一全国打基础。但是曹锟坚决要当总统,于是吴佩孚和曹锟就闹掰了。
后来吴佩孚一怒之下就回了洛阳大本营,让曹锟很没有面子。就在这个时候,原本只是直系边缘人物的冯玉祥站了出来,他对曹锟大献殷勤,为了能让曹锟当选总统,他忙前忙后,大肆张罗,最终赢得了大哥曹锟对他的信任。
曹锟当选总统后,冯玉祥一飞登天,吴佩孚反倒很没有面子了。为了这件事,吴佩孚和冯玉祥结了仇,身为直系二当家的吴佩孚没少挤兑冯玉祥。
然而,冯玉祥也不是吃素的,他见吴佩孚容不下自己,便在暗中策划搞倒吴佩孚,然后连曹锟也一并搞倒,然后他当老大。
于是在第二次直奉大战前夕,冯玉祥就主动派人去联络张作霖,然后双方一拍即合,为达成了联合攻击吴佩孚的计划。
时间来到1924年10月23日,冯玉祥瞅准了吴佩孚和张作霖在长城一线激战时,临阵倒戈,打开古北口关隘,放奉军入关。然后冯玉祥为了抢夺胜利果实,连夜带兵杀回了北京城,发动了“北京政变”,囚禁了当年被他捧上了总统宝座的曹锟。
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软禁总统曹锟的消息传到前线后,吴佩孚大惊失色。他为了化被动为主动,就让直军主力继续死守长城,他自己带一支精锐杀回北京,想趁冯玉祥立足未稳,一举击败他,稳住后方。
结果吴佩孚失算了,他部署在长城防线的直军听说吴佩孚“跑了”,瞬间军心涣散,被奉军打的丢盔弃甲。而吴佩孚在回援北京的路上也被冯玉祥所阻挡,未能回援北京。
最终,从山海关杀到的奉军联合北京的冯玉祥部队南北夹击,将吴佩孚在华北的十多万主力全部消灭。此战后,吴佩孚变成了光杆司令,只得只身逃亡湖北。
吴佩孚败亡后,看见死对头覆灭的张作霖原本很高兴,但是很快他就高兴不起来了。
当时的情况一片混乱,直军纷纷溃逃,北京和天津变成了三不管地带。冯玉祥派兵赶在张作霖之前,大抢地盘,把河北和平津三地全部揽入了自己的手中。抢到地盘后,冯玉祥决心干一件大事情。
到了11月5日,也就是吴佩孚兵败逃亡后的第三天。冯玉祥让部将鹿钟麟带兵,进宫把溥仪给赶出了紫禁城。
关于冯玉祥为什么要驱逐溥仪,按照官方的说法:冯玉祥一向追求革命,驱逐溥仪是为了完成辛亥革命没有赶走皇帝的遗憾,铲除了封建帝制复辟的祸根。
然而实际上,冯玉祥的动机没有那么简单。
因为虽然冯玉祥近水楼台先得月,抢先霸占了北京。但是他的实力弱于张作霖,北京的实力派都不支持他,都在等张作霖进了北京后,向张作霖献殷勤。这对于冯玉祥来说就尴尬了。
他如果不想在日后被张作霖欺负,就要赶在张作霖没来之前,抢先发展自己的实力,让北京人都支持他。然而,他本身不是北洋元老,也不是从天津小站出来的北洋嫡系。别人不可能支持他。
于是冯玉祥就走了一个偏门,他进城之后给树立了一个新形象:进城之前是军阀冯玉祥,进城之后是革命者冯玉祥。然后用革命者的形象拉拢革命志士支持他。
既然自称是革命者,那自然要干一些激进的事情。否则那些真正的革命者凭什么相信他是革命者?
那么当时在北京城,干什么事情是最激进的事情呢?自然是以扫灭封建残余的名义,将溥仪从紫禁城里赶出去了咯。于是,溥仪小朋友就成了冯玉祥改头换脸的牺牲品。
另外,冯玉祥当时缺军费,他赶溥仪出宫的目的,也存在进宫收刮财宝,用紫禁城里的财宝补贴军费的嫌疑。(这一点并非空穴来风,后来冯玉祥的心腹鹿钟麟也说过,如果不是靠变卖紫禁城财宝,国民军也撑不到后来的北伐战争)
总之就是,冯玉祥靠驱逐溥仪,积攒了巨大的声望,同时还弄到了军费。
听说冯玉祥驱逐了溥仪之后,张作霖当时就怒了。他之所以会勃然大怒,倒不是因为冯玉祥借着铲除封建余孽的名义,背着他抢宝贝,吃独食(张作霖不缺那点零花钱)。他真正动怒的原因,是他一直想利用溥仪,想把溥拉到自己一方。
那么,张作霖为什么要拉拢溥仪的呢?这说来可就话长了。
袁世凯死后,张作霖一直想当东北王。但是东北的满蒙复辟势力很大,经常在东北搞一些复辟运动,这些人的背后还有日本人的支持,让张作霖很是苦恼。
于是张作霖便想到拉拢溥仪,希望借助溥仪在满蒙贵族中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为自己夺取整个东北造势。
为了讨溥仪的欢心,张作霖平时没少在他身上砸钱。比如民国八年,张作霖给溥仪的爸爸载沣汇了一笔巨款,以资助溥仪的日常开销。那时候正是紫禁城比较苦难的时期,开支全靠民国政府的施舍,或偷偷盗卖文物国宝度日。张作霖在这个时候资助溥仪,让溥仪对他顿时起了好感。
之后张作霖又派自己的拜把兄弟张景惠进京巴结溥仪,又让溥仪对他非常感激。当时民间甚至有传闻,认为张作霖会支持溥仪在东北登基继位,这让张作霖在东北的满蒙贵族眼里,博得了很深的好感。
后来张作霖好不容易占领东四省,但是东北的形势依然很严峻。满清复辟势力继续在东北策划独立,日本人对此蠢蠢欲动,而这两派人共同要拉拢的目标就是溥仪。(因为满清复辟势力得到溥仪,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搞复辟;日本人得到溥仪,也可以顺理成章的扶持他,在东北扶持傀儡政权)
当时在张作霖的眼里,溥仪就好比是东汉末年的汉献帝。虽然只是个傀儡,但是不管谁得到了他,立马在东北就有正统性。
因此,溥仪对于张作霖来说,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棋子。张作霖需要稳住溥仪,向溥仪不断的示好。最起码的,不能让溥仪跑到日本人那边去。因为溥仪一旦被日本控制,那么张作霖在东北的统治就有被颠覆威胁。
结果溥仪这么重要的一颗棋子,却被冯玉祥一脚给踢跑了。张作霖岂能不恼火?
事后,张作霖害怕溥仪被日本人控制,便派人跟冯玉祥交涉,让他撤走驻扎在醇亲王府外的军队。然后找人去跟溥仪疏通,表示这事是冯玉祥干的,跟他没关系,让溥仪不要担心。然而溥仪并不信任他,还是派人去日本使馆,秘密接触了日方代表。
当张作霖听说溥仪溥仪潜往日本使馆后,立马慌了。他赶紧找人跟溥仪搭线,但前两次都被拒绝,然而张作霖并没有放弃(这种事情不能放弃),仍然要求面见。最后溥仪答应了,两人约在天津曹园见了一面。这才让张作霖大舒了一口气。
到了见面的那一天,张作霖也不含糊,他走到溥仪面前,毫不犹豫的趴在地上就磕了一个响头,然后毕恭毕敬的给溥仪行了一个大礼,就像前清官员给皇帝行的大礼一样,很给溥仪面子。
随后张作霖大骂冯玉祥,说冯玉祥是为了拿宫中的宝贝才赶溥仪出宫,而他张作霖是个十分留意维护国宝文物的人,他不光把奉天的宫廷维护得极好,并且把北京的一套四库全书也要弄去,赢得了溥仪对他夸赞。
然后,张作霖话题一转,对溥仪直言说:皇上你不该在我带兵到了北京之后,还往日本使馆里跑,我是有满足力气维护你的(张作霖要搞清楚溥仪为什么要派人潜入日本大使馆,他最担心溥仪被日本人利用)。
溥仪听后,连忙解释说:说当时冯玉祥的军队还在,他是不得已才进日本使馆的。
听溥仪这么一说,张作霖立刻接道:皇上要是愿意,到咱奉天去。就住在宫廷里,只要有我在,怎样都行。(主要还是为了控制住溥仪)
溥仪平时最爱听这种奉承话,因此在张作霖这次表态后,他也就不再跟日本人都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接触。一直到孙殿英盗掘东陵之后,溥仪才又开始与日本接触。
综上所述,冯玉祥驱逐溥仪后,张作霖很是恼火。但他恼火的原因,并不是他关心溥仪的死活,他只是害怕溥仪会被日本利用,成为日本的棋子,影响他在东北的统治。对于张作霖来说,他为了稳住溥仪,不仅砸了巨资,还每次都表现的很卑微,堂堂的东北王每次都要在逊位皇帝面前三拜九叩,他图的是什么?还不是为了能用最小的成本圈住溥仪,不让溥仪跑到日本那边去。
结果,革命者冯玉祥沽名钓誉,瞒着他把溥仪赶走了,让他在溥仪面前很没有面子。并且更关键的是,溥仪不知道去哪了,他也不知道溥仪在想什么。想到这些,张作霖勃然大怒是轻的,没有发兵跟冯玉祥火拼,就算好的了。
所以说,冯玉祥驱逐溥仪这件事,其实干的很不理智。驱逐就驱逐嘛,不让住皇宫,可以请他去住大牢,为什么要放他走呢?
Mer86
冯玉祥将溥仪赶出紫禁城,他有法律依据;但这个举措是大错,造成十分恶劣的后果!
一,为什么说冯玉祥有法律依据呢?
民国政府是有优待清室的条约,紫禁城是溥仪的“封地”,他可以继续留在皇宫生活。
但是,溥仪犯下大错:他听从军阀张勋的怂恿,武力夺权,实行复辟!近代史上“张勋复辟”就是张勋以武力拥戴溥仪重新做皇帝!
溥仪是罪魁祸首,他单方面撕毁“逊位条约”,复辟帝位,就是夺权,篡位,造反!
当时段祺瑞等人镇压了张勋,就可以处理溥仪了。但段祺瑞是清朝军官过来的人,心知清朝对他不薄,不忍心把老主子整惨。再说,你把溥仪赶出紫禁城,如何安置他?这是个大问题!
所以,溥仪复辟失败后,就依然留在宫里生活。
二,冯玉祥赶走溥仪闯下大祸。
不管冯玉祥赶走溥仪的动机是什么,但造成十分恶劣的后果!
这清朝废帝溥仪本身是块招牌!他去天津后,就被日本人盯上,随后拉溥仪去长春,建立满洲国!
这还得了啊!日本人攻占东三省,就拿溥仪做幌子,实行“满洲自治”,要从民国版图中分割出去!
日本一下子就将矛头转移到溥仪身上:中国的女士们先生们,看清楚了,这是你们以前的宣统皇上统治满洲国,满洲是清朝王室的老巢,溥仪做满洲国皇上,你们还有啥意见?日本军方是大力支持溥仪建立满洲国的!
看懂了吧,这就是当时溥仪的价值!他在中国没人要(但决不能扔出去),日本人早就想利用他,成立一个满洲国伪政权,以达到霸占东三省地盘的目的!
所以日本人一直在狡辩:不是日本军队要侵占东三省,是溥仪三番五次要求日本军方协助他建立满洲国!日本是在帮助溥仪实现他的“复国大业”!
这就是冯玉祥赶溥仪出宫造成的严重后果!他太冲动了,一个草包将军看不到长远。
袁世凯为何要制定善待清室条约呢?每年还给溥仪几百万两银子挥霍,是有很深远意义的:①以袁世凯为首的民国政府是继承大清国的全部领土和权力!(就是全盘移交给民国政府,是经过清朝政府授权移交的)
②袁世凯把紫禁城留给溥仪专用,其实就是软禁溥仪,禁绝他与外界不法分子勾结作乱!简单地说,紫禁城是溥仪的“封地”,也是他的“监狱”。
袁世凯就怕溥仪被外国势力利用、操控!这是为国家安全着想的大事!
有一点要指出:袁世凯以前在朝鲜搞外交工作的,他懂得国际通用法则!
日本人侵占东三省,本来是一清二楚不容抵赖的事实!但溥仪去了长春做皇上,这事情一下就复杂化了!
二战结束后,在东京审讯日本战犯,日本人就用溥仪做挡箭牌为自己辩护!
张作霖当然领会袁世凯的深谋远虑,他知道溥仪这块招牌的价值:绝对不能被外国势力劫持溥仪去做分裂国家的事情!所以他知道冯玉祥蛮干乱来,就发怒了!
那时候,估计不止张作霖发怒,所有看得清楚利害关系的军阀、政客、读书人,都会愤怒!
大城公
在报刊发表文章原用笔名:东山尹,庄满,鸣白,营种。
1996~2005年在全国畅销杂志包括
广东省《共鸣》《家庭》《深圳青年》《佛山文艺》《江门文艺》《惠州文学》《同舟共进》《炎黄春秋》《家家乐》《金桥》
河北省《文史精华》
河南省《名人传记》《人生与伴侣》《时代青年》
湖北省《幸福》《治安纵横》《知音》《警笛》《今古传奇》
湖南省《康乐园》
广西《西江月》《灵水》
海南省《青年时代》
四川省《龙门阵》《分忧》《成都商报》
云南省《女性大世界》
陕西省《家庭之友》
内蒙古《这一代》
上海《青年一代》《文汇报》
安徽省《恋爱婚姻家庭》
北京《婚姻家庭》
吉林省《演讲与口才》《做人与处世》
黑龙江省《家庭生活指南》,等等杂志报纸发表各类文章160多篇;
创作
123万字长篇历史武侠小说《谁主天下》
60万字长篇历史武侠小说《还我河山》
39万字名人传记《北洋军阀列传》
武侠小说在《江门文艺》连载;
撰写《科学发展观》理论文章17篇;
创作历史题材电视连续剧本一部;
深入研究中医药和肿瘤学科20年
大城公
宣统皇帝被冯玉祥驱逐出皇宫后,张作霖确实非常生气。但并不是因为溥仪受欺负了而生气。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大战爆发。冯玉祥为报吴佩孚的新仇旧恨,在收了张作霖的巨额贿赂后,临阵倒戈,打开古北口关隘,放奉军入关。冯玉祥连夜带兵杀回了北京城,发动了“北京政变”,囚禁了总统曹锟,乘乱把河北和平津三地全部揽入了自己的手中。
11月5日,冯玉祥命将鹿钟麟带兵,进宫把溥仪赶出了紫禁城。
张作霖听说后勃然大怒,大骂冯玉祥,绝不单单因为他是清朝的旧臣,念及前朝的旧恩,出来做做样子这么简单,是他一直想利用溥仪,想把溥拉到自己一方,结果溥仪这么重要的一颗棋子,却被冯玉祥一脚给踢跑了,张作霖岂能不恼火?
袁世凯死后,张作霖一直想当东北王。东北是大清的“龙兴之地”,有大批的满蒙人群,清复辟势力继续在东北策划独立,溥仪虽然已经退位,但在满蒙人民中还有很高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张作霖是想拉拢溥仪,希望借助溥仪在满蒙贵族中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为自己夺取整个东北造势。
日本人蠢蠢欲动,收买溥仪,日本人得到溥仪,顺理成章的扶持他,实行“满洲自治”,从民国版图中分割出去!张作霖在东北的统治就有被颠覆威胁。他知道溥仪这块招牌的价值:绝对不能被外国势力劫持溥仪去做分裂国家的事情!
溥仪在紫禁城中,名为供养,实为软禁,让一帮做着复辟梦的人没有获得溥仪这杆大旗的机会,简单地说,紫禁城是溥仪的“封地”,也是他的“监狱”。
张作霖立即与冯玉祥交涉,让他撤走驻扎在醇亲王府外的军队,在两次被绝后,张作霖和溥仪两人在天津曹园见了一面。
刚一见面张作霖毫不犹豫的趴在地上就磕了一个响头,然后毕恭毕敬的给溥仪行了一个大礼,就像前清官员给皇帝行的大礼一样,然后垂手而立,大骂冯玉祥,并表示:“皇上要是愿意,到咱奉天去。就住在宫廷里,只要有我在,怎样都行”,不过溥仪并没有直接答应。
而后溥仪被日本人控制,东三省被日本人占领,冯玉祥驱逐溥仪愚蠢之至,驱逐就驱逐嘛,不让住皇宫,可以请他去住大牢,为什么要放他走呢?
美丽青春您真痘
1924年,冯玉祥动用武力连恐吓带威胁,把末代皇帝溥仪赶出紫禁城,表面看是根除了溥仪复辟的大本营,实则是后患无穷。溥仪退位与民国政府签有退位协议,冯玉祥这样做显然把民国政府至于不仁不义之地,让政府的信誉荡然无存。满人号称中国五大民族之一,有千万人之多,把溥仪赶出紫禁城,无异于把满人推到了民国政府的对立面,为国家埋下动荡的隐患。冯玉祥此举实属一步臭棋,说明他缺少政治家的眼光。
东北王张作霖听说后,勃然大怒 ,大骂冯玉祥。不单单因为他是清朝的旧臣,念及前朝的旧恩,出来做做样子这么简单,张作霖这样过有三层含义。
一:张作霖统治的东北地区,是满蒙集中居住地,又是清朝龙兴之处。如果张作霖对溥仪被赶出紫禁城的事无动于衷,这里满人、蒙古人就会把这笔账算到他张作霖头上,从而动摇他在东北统治的根基。因此,张作霖必须站出来大骂冯玉祥,骂的越狠,越能赢得满人、蒙古人的心
二:日本人对东北领土觊觎已久,这次肯定会对溥仪被赶出紫禁城的事件大做文章,以此笼络满人、蒙古人,从而达到它最终吞并东北的野心。张作霖这时后站出来发声,就是要告诉日本人,民国政府没有抛弃溥仪,还会履行退位协议,奉劝日本人不要对东北领土抱任何幻想,这是我们家事,莫要插足。
三:段祺瑞、曹锟、孙传芳、孙中山对溥仪被赶出紫禁城,或默不作声,或冷眼旁观。张作霖这样做,旨在向国内外表明:他才是中华民国正统的维护者、传承者。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他欲定鼎中原,一统天下。
不管张作霖出于何种目的大骂冯玉祥,此举显然赢得了清朝遗老遗少的支持,赢得了满人、蒙古人对中华民国的认可,对国家的稳定起了不可小觑的作用。
洛水清风cuixiaosheng
辛亥革命的一声枪响,推翻了清王朝267年的专制腐朽统治,让中国走向了“共和”的时代。溥仪虽然退位,但北洋政府给予了清朝皇室最丰厚的优待,保证溥仪在紫禁城中衣食无忧,奉祖宗先庙。可以说,从1911年到1924年,溥仪依然是紫禁城的皇帝,在紫禁城中度过了他幸福的青少年时光。
然而,在1924年,冯玉祥的部队开进了北京,驱逐溥仪出宫,溥仪从此成为了一只“丧家之犬”,没有了光环,也没有了贵族生活的必需品。
冯玉祥为何临阵倒戈?
这一年,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第二次直奉战争”,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和以曹锟、吴佩孚为首的直系为了夺得最高统治权而展开了一场大厮杀。
冯玉祥原本是一个草莽军阀,并不是北洋的嫡系。为了获得最大的物资支持,他投靠了曹锟,并且在曹锟贿选总统时给予了曹锟支持。
然而,直系的另外一位“二当家”吴佩孚却极其不支持曹锟的做法,认为他花费大量金钱搞一个虚头巴脑的头衔得不偿失,还不如把这些钱拿出来购买装备,毕竟有了足够的军事实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吴佩孚对冯玉祥的谄媚行为极为痛恨,在后来没少给冯玉祥使绊子,冯玉祥也因此和直系有了隔阂。
在第二次直奉战争开始的时候,曹锟封冯玉祥为“讨逆军总司令”,令其驻守古北口。冯玉祥因之前与奉系的矛盾,就秘密联系张作霖,为倒戈做准备。
在直奉双方战斗的最激烈的时候,冯玉祥突然挥师入京,杀了曹锟一个措手不及,不但将曹锟软禁,吴佩孚也兵败从海上逃往了湖北,奉系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冯玉祥为何要驱逐溥仪?
按照冯玉祥的说法,他是一名革命军人,将革命进行到底是他作为军人的职责,民国都13年,怎么还能容许一个末代皇帝住在紫禁城耀武扬威,糟蹋人民的血汗钱呢?
早在张勋复辟时,冯玉祥就曾率军攻入过北京,在那时起,他就认为溥仪是个“祸害”,有他在,肯定还会有一大批满清的遗老遗少做着“复辟”的美梦。不过当时他的这一想法被段祺瑞给制止了,只是修改了《优待皇室条例》,降低了给溥仪的资助。
冯玉祥其实最真实的想法,他知道张作霖早晚要挥师入关,自己的实力又不如奉系,自己虽然早一步进入北京,但不一定能守住。为了树立自己光辉的形象,赢得北京百姓的支持,他只能把溥仪作为牺牲品。
张作霖为何勃然大怒?
张作霖的勃然大怒倒不是因为冯玉祥和他在抢地盘,而是因为他知道,溥仪绝不能流落民间。
溥仪在紫禁城中,名为供养,实为软禁,让一帮做着复辟梦的人没有获得溥仪这杆大旗的机会,况且东北是大清的“龙兴之地”,本来当地对张作霖的统治就极为不配合,万一溥仪到了东北,岂不是要威胁自己的地位!
而且,此时日本人也蠢蠢欲动,他们一直想拉拢溥仪以达到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这么做无疑是给了日本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口实。
因此,张作霖入关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拜见溥仪,三叩九拜之后,痛斥冯玉祥的卑劣行为,并且诉说这并不是自己的本意,希望溥仪能够谅解,还资助了溥仪一大笔生活开销,邀请溥仪到奉天居住被溥仪婉拒。
因此,冯玉祥把溥仪赶出皇宫实则是坏了张作霖的“大事”,张作霖想通过控制溥仪来加强自己在东北的统治,结果被冯玉祥这么一闹腾,使得自己的计划完全被打乱,万一溥仪被日本人和旧势力利用,和自己争夺东北,自己岂不是要陷入被动的境地,所以张作霖才会对冯玉祥的“不理智”做法极为震怒。
我是亮仔,欢迎大家讨论留言,关注亮仔学史,共同探讨历史的那些事儿!
亮仔学史
这是肯定的,就算张作霖心里觉得无所谓,那他也要装作出一个样子来,因为他同张勋一样,也是想拥立溥仪复辟重登帝位,然后此后也能够搏取利益。
在清廷逐渐走向没落而行将就木的同时,张作霖则扶摇直上,受到清廷的封赏与重用。甚至,溥仪还赏赐过张作霖龙袍一件,可见对张作霖有多么的器重。并且,在溥仪即将退位的时候,张作霖就联合一些武将向袁世凯发电:
”革命军酿成民乱,无视君主,徒逞其私利私愤,其行为殆与盗贼无异。朝廷只汲汲于大局之和平,虽有议和之议,但如斯缺乏诚意之和平,殊无讲求之必要,吾人所可取之途径,惟有武力而已。东三省与内地各省不同,军队部署既定,且勤王之心亦厚。劲旅数万,一旦有命,即可取道山东南下,誓当剿灭革命军,以区区微忠,尽瘁朝廷……”
这一切都被清廷看在眼里,更是将张作霖看作是耿直忠臣,越发的信任于他。所以,溥仪自小就耳濡张作霖的“耿耿忠心”,对他的印象也还不错。
在张勋复辟之时,张作霖表示愿意支持,并且派遣副官长赵锡嘏代表自己参加了张勋在徐州召开的策划复辟会议。在1917年溥仪重登帝位之后,张作霖又表示自己重新用宣统年号,并且给溥仪献上贺表。不过又在没多久后,复辟召到全国讨伐,张勋出走,溥仪又退位了,而这个时候张作霖审时度势,则选择避其锋芒,并且向段祺瑞示好。
不过,这个时候溥仪还是很小,不懂的政治家们的精明,仍然过着自己的日子,直到被赶出了紫禁城。
离开紫禁城后,溥仪就想方设法来到了天津,并且开始接触日本人。而这个时候,张作霖也来到了天津,并且请溥仪去他那里商讨一些事情。当溥仪来到张作霖处时,张作霖便向溥仪行跪拜之礼,大大满足了溥仪丢失已久面子。这个时候,张作霖便开始痛骂冯玉祥如何的过分,说冯玉祥赶溥仪出宫是为了看中了紫禁城内的宝物,而自己则只想保护这些文化财宝,并且极力劝诫溥仪去奉天,由张作霖负责溥仪的安全。
不过,因为兹事体大,溥仪并没有当场就答应,而是选择考虑之后再说。不过这个时候张作霖在溥仪心中的地位却是高了许多。毕竟张作霖能够推心置腹的请自己奉天,正如同雪中送炭一般,更是燃起了溥仪心中恢复祖业的雄心。
不过,张作霖自然也是有着他自己的小算盘。虽然他能够节制东三省,割据一方。但是此时的东三省也面临的重大的隐患,张作霖的地盘毕竟是以蒙满为主,不太服从张作霖的管制,而且还有日本人虎视眈眈,所以张作霖所看中溥仪的,就是他的身份。
虽然溥仪已经退位,但是作为满清的宣统皇帝,他在满蒙地区还是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所以,张作霖需要用溥仪“宣统皇帝”的身份来给自己的统治造势,稳固张作霖在东北三省的统治地位。
当然,因为日本人同张作霖打着一样的算盘,看中了溥仪的价值,所以先人一步将溥仪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上,而东北三省最终也被日本人给夺了去。
妙龄老翁谈历史
1.首先是利益问题,张作霖属于奉系,有实力和莫略,当时冯张两人私底下有过约定攻守同盟,结果冯玉祥不作任何解释直接撕毁了之前袁世凯和清皇室签订的协议,打破了张作霖的计划,
2.其次是张作霖本身就是希望有溥仪这样一个人的存在,主要是张作霖所控制的地区属于满蒙地区,这个属于清朝的起源地,因此他需要有一个傀儡皇帝协助他控制民众
3.日本,张作霖向来还是头脑清醒的,不会和外人一起同流合污,尤其是日本人,但当时日本人对东北是虎视眈眈,他怕把溥仪赶出去后被日本人或者其他人利用,结果后来也就是应验了他之前的担心
所以综上所述,张作霖肯定是大骂冯玉祥的
lijunlove123456
好景不长,被发动政变的冯玉祥赶出紫禁
辛亥革命胜利后,根据当时优待清朝皇室的条件,溥仪退位之后,仍然可以保留皇帝的尊号,民国不仅保留了皇帝的一切个人财产还能每年给四百万的费用,皇帝溥仪和王公大臣们仍然住在紫禁城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
1924年,冯玉祥在北京发动政变,同时将清末代皇帝溥仪驱逐出紫禁城皇宫,并取消对皇室的一切优厚待遇。
深谙政治的张作霖只是逢场作戏,拉拢人心
在1922年溥仪大婚的时候,张作霖就给了溥仪一万大洋红包随礼,两年后溥仪被冯玉祥赶出了紫禁城,这个时候,张作霖的确摆出了义愤填膺的样子,但是,深谙政治的张作霖肯定也不会逆历史潮流,他也只是摆摆样子。
1、宣统皇帝溥仪在满蒙地区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张作霖这么做也能赢得一部分的好感,博取一部分的支持。
2、那个时候守旧的人也很多,张作霖震怒一下,不仅无伤大雅,还能博得这些人的好感,对自己统治东北三省有利,何乐而不为呢?
无知爸比
一、溥仪被赶出紫禁城,触动了张作霖的利益;
二、冯玉祥不顾袁世凯和清廷协定,以及和张作霖私下的同盟关系,自作主张,为统一埋下了隐患。
事件:冯玉祥倒戈,赶溥仪出宫
1923年,冯玉祥在孙中山的推动下,决定寻找机会推到曹锟、吴佩孚的军阀统治(直系军阀)。
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 此时冯玉祥还是直方第三军总司令。奉军首领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给了冯玉祥50万银元的贿赂,想让冯玉祥倒戈。冯玉祥也趁这个机会,率军返回北京,发动了北京政变,囚禁了总统曹锟,推翻了直系曹锟政府,并将所部改成国民军。
但是令张作霖没想到的是,冯玉祥不但倒戈了直系军阀,还将溥仪赶出了紫禁城。这件事引得张作霖勃然大怒。
(图:溥仪被赶出宫)
将满清朝廷赶出宫禁看起来是件反帝反封建的好事,张作霖为何会勃然大怒呢?
有如下两点原因:
第一,张作霖的利益被触动
众所周知,清朝是从关外来的,也就是山海关外,山海关外就是东三省和内蒙。所以在东三省,有大批的满蒙人群,宣统(溥仪)虽然已经退位,但在这些人群中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的。
张作霖作为奉军首领,东三省就是他的大本营。张作霖搞定了溥仪,对他称霸东北,提升自身在满蒙人群中的影响力自然是有很大的好处的。所以张作霖和溥仪之间交往甚多:
(图:张作霖和溥仪)
1919年,溥仪向张作霖伸出橄榄枝,希望其军阀作为自己的支持者。
1919年,张作霖策划给了溥仪一笔巨款,溥仪送出两件古物表示感谢,后张作霖又派人进京答谢。
1920年,直皖战争爆发。张作霖派人入宫向溥仪通报军情,声明要“巩卫皇室”,宽溥仪的心。之后张作霖却没来。
1922年,张作霖做寿,溥仪送两份厚礼。同年,溥仪大婚,张作霖送去一万大洋“恭贺新禧”。
1923年,张作霖嫁女,溥仪送两份厚礼。同年张作霖生辰,溥仪又送一份大礼。
1924年,张作霖五十大寿,溥仪花血本送了重礼。
可以看出,张作霖还是很看重溥仪的“名头”的,所以溥仪被赶出紫禁城,无疑是断了张作霖的路,也让东三省的满蒙人群对张作霖的不作为产生不满。
但是这不代表张作霖就真的支持溥仪,张作霖还是看的很清楚的。虽然他和溥仪之间交往甚密,但是基本都是通过手下的人做的,自己从来都说是支持共和的。
张作霖会勃然大怒,因为这件事一方面确实会对他掌管的东三省的稳定性产生影响;另一方面也是要做样子给东三省的满蒙人群看。
第二、此事对统一埋下了隐患
当时溥仪被赶出紫禁城,就来到了天津,并且开始接触日本人。张作霖当然知道日本人对东三省的觊觎之心,而日本人也知道控制了溥仪就等于控制了东三省的满蒙遗老。
于是张作霖也马不停蹄地赶到天津,还给溥仪行了跪拜礼。在天津,张作霖极力劝解溥仪去奉天,由他来负责溥仪的安全,不过溥仪并没有直接答应。
而后溥仪被日本人控制,东三省也被日本人给夺走了。从溥仪被赶出宫禁的时候,张作霖就看到了此事存在的隐患。虽然张是军阀,但也是积极抗日的,所以不禁为冯玉祥的鲁莽勃然大怒。
(图:东三省被日本占领)
不过最终,无论是军阀,还是满清封建政府、日本帝国主义都无法影响中国的统一和发展。
一二史话
挺好的问题,当代人值得去了解的一段历史。民国建国时,与清王朝是立有契约的,清王朝最后一任帝王主动逊位,和平地移交权力,使得国家疆域不致有大的变化,使得权力移交不必血流成河,使得民国的合法性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这一契约文本现可查阅,即《清帝退位诏书》。
可参看: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8%85%E5%B8%9D%E9%80%80%E4%BD%8D%E8%AF%8F%E4%B9%A6/5863210?fr=aladdin
其中对为何移交权力的考虑、对王室的优待条款都是有具体表述的,也是得到民国的缔造者们认可的。
其中这些话:“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於前,北方诸将亦主张於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归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
虽未见得出自清廷真心,更可能在时势强逼之下不得不为之举,但文、理俱佳,尤其“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一句,百年之后的今天读来犹自让人唏嘘,足以为普天下的统治、党政者之诫。嗟乎,以今日观之,各专制国家的酋首就做到“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了吗?往往未必。
此处略发感慨,其实不必过多感叹。总之,清王朝退出历史舞台退得比较漂亮,原本这一选择可对后世有更好的启发、影响作用。但退出不是没有条件的,条件就是后来者要善待之前的王室。与避免国家四分五裂、避免王朝更替的流血相比,这原本不算是过分的条件;更重要的是,这些条件是受到认可的。
可参看《优待皇室条件》:
“三、大清皇帝辞位之后,暂居宫禁,日后移居颐和园。侍卫人等,照常留用。四、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其宗庙、陵寝,永远奉祀,由中华民国酌设卫兵,妥慎保护。”
有了这样的前提了解,不难认识到:冯玉祥强行赶溥仪出紫禁城,其性质无异于单方面撕毁契约。
这一举动一出,破坏契约、出尔反尔的恶行被放出,民国政府便需背负“背约”之恶,为祸无穷,法治神圣观念的树立又要再起波折,世人看来法治、承诺、契约终究还是敌不过强力。时至今日,在我国体及我国民的观念之中,也很说诚信、法治、契约神圣这些观念就有了根基。前路难,多崎岖,败坏早已开始。但不走向尊重自由、尊重契约、制约强权的大道,历史始终是没有出路的,只会循环往复;在关键节点,要迈过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