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鐘讀完春秋史

話說武王伐紂,建立周朝後,把開國功臣和宗室子弟封為諸侯,天子坐鎮中央,諸侯管理地方,是為分封制。一代代周天子沿襲分封制,諸侯的數量隨之越來越多,而周天子一代代墮落下去,周厲王時國人暴動,天子逃竄,共和行政;周幽王時王室內訌,西戎入鎬,誅殺天子(前771年)。

值此國難之際,一部分諸侯擁立前太子宜臼為天子,東遷洛邑,是為周平王;另一部分諸侯擁立王子餘臣為天子,定都於攜,是為周攜王。西周至此終結,中國歷史進入禮崩樂壞的春秋時代(前770年)。

五分鐘讀完春秋史

春秋晚期地圖

周天子的地位大不如前,諸侯們開始玩起“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和“國君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的遊戲。剛開始的一百年裡,秦國與西戎不斷血拼,逐漸在關中站穩腳跟;晉國滅周攜王后(前750年),很快陷入長達六十七年的分裂;楚國積蓄國力,伺機待發,遲至公元前704年才敢自立為王;齊國不斷吞併小國,默默發展。

“春秋小霸”鄭莊公

大多數國家像齊國一樣做著安靜的美男子,只有鄭國是個例外。鄭莊公平定叔段之亂後,叔段的兒子出奔衛國,衛國出兵進攻鄭國,鄭、衛兩國由此交惡(前722年)。後來,宋、陳、蔡、魯四國加入衛國的陣營,對鄭國開啟群毆模式,一場中原大戰於是爆發。

五分鐘讀完春秋史

鄭莊公的影視劇形象

鄭莊公能力出眾,任用賢才,以寡敵眾,全然不懼。鄭莊公經過多年努力,把魯國和齊國拉到自己一邊,不但把宋、衛、陳、蔡打得毫無反手之力,還吞併許多小國,成為中原第一強國。逐漸做大的鄭莊公開始公然挑釁起王權,周桓王氣憤不過,帶領諸侯聯軍討伐鄭莊公,卻在繻葛慘敗,就連自己也中了一箭,周天子的權威從此消失殆盡(前707年)。

鄭莊公死後(前701年),他的兒子們為爭奪君位大打出手,宋、齊等國趁機干涉鄭國內政,鄭國陷入內亂,迅速衰落,淪為大國鬥爭的犧牲品。此時的楚國已經自立為王,並開始大肆吞併小國,但對中原的影響力依然有限,齊桓公於是應運而生,成為中原新的霸主。

“春秋第一霸主”齊桓公

齊桓公奪取齊國君位後,不計前嫌,任用仇人管仲為宰相治理國家,打出“尊王攘夷”的口號,使齊國的聲望迅速提升(前685年)。齊桓公的行事作風不像鄭莊公那麼霸道,他曾出兵幫助燕國擊退山戎,也曾幫助被狄人滅亡的衛國和邢國營造新都,使兩國復國。楚國的實力越來越強,對中原諸侯造成威脅,齊桓公又帶領諸侯南討楚國,在召陵與楚成王訂立盟約,暫時抑制住楚國(前656年)。

五分鐘讀完春秋史

齊桓公的影視劇形象

齊桓公一生“九合諸侯”,被周天子賜予“伯”的稱號,成為春秋第一個霸主,然而實現統一的晉國也已經迅速崛起,先後吞併十七個小國,成為北方一個大國,晉獻公對齊桓公並不服氣,連最重要的葵丘之會也沒有參加(前651年)。

晉獻公死後(前651年),晉國陷入內亂,秦穆公趁機插手晉國內政,把秦國東部的疆域擴張到黃河邊上,對中原虎視眈眈。實際上,得到秦國幫助的晉國國君都是白眼狼,他們是不會讓秦國的野心實現的,“秦晉之好”只是兩國表面上的和氣而已。

齊桓公晚年任用佞臣,後宮多寵,諸子爭權,等齊桓公死後(前643年),齊國也陷入內亂。謀求成為霸主的宋襄公平定齊國內亂,威脅中原諸侯服從自己,希望楚成王也遵自己為盟主。楚成王憑藉楚國雄厚的國力,趁機北方爭霸,在盂之盟上侮辱宋襄公一番,又在泓水擊敗宋襄公,成為不被周天子認可的中原霸主(前638年)。

晉楚爭霸、晉秦爭霸和晉齊爭霸

前636年,秦穆公扶植晉文公成為晉國國君,晉文公任用先軫、趙衰等賢才撫平內亂,強盛晉國,外則聯合秦穆公(實則防之),尋機爭霸中原。晉文公先平定周室內亂,確立自己的威信(前635年),後救援被楚國圍攻的宋國,聯合秦國和齊國,在城濮大敗楚軍,威震中原。不久,晉文公在踐土會盟諸侯,被周天子賜予“伯”的稱號,稱為春秋第二個霸主(前632年)。

五分鐘讀完春秋史

晉文公的影視劇形象

晉文公和秦穆公在進攻鄭國時發生分歧,晉文公死後(前628年),晉國和秦國的矛盾激化,並爆發令秦軍全軍覆沒的殽之戰(前627年)。秦穆公奮發圖強,後來大舉討伐晉國,渡過黃河,擊敗晉軍,攻佔王官和鄗,為郩山中的秦軍收屍,方才洗刷戰敗之恥(前624年)。

城濮之戰和殽之戰後,晉楚爭霸和晉秦爭霸的局面正式形成,楚國和秦國走向聯合,晉國則和齊國走向聯合,四大強國的興衰從此決定了天下格局,而夾在他們中間的鄭國、宋國、陳國等小國統統成了大國爭霸的悲慘犧牲品。

楚成王死後(前626年),楚國在楚穆王、楚莊王父子的治理下,繼續兼併小國,並尋機北上中原,楚莊王一度兵臨洛邑,問起九鼎之事。楚莊王平定陳國內亂後,又降服鄭國,在邲大敗前來救援鄭國的晉軍(前597年)。楚莊王後來圍攻宋國,晉國不敢出兵救援,宋國被迫投降楚國,楚莊王於是成為中原諸侯公認的霸主(前594年)。

五分鐘讀完春秋史

楚莊王的影視劇形象

失去霸主之位的晉景公知恥後勇,滅掉赤狄,增強國力;在輔氏敗秦桓公,在鞌敗齊頃公;又派背叛楚國的巫臣出使吳國,扶植吳王壽夢,從背後牽制楚國。晉景公不斷努力,牢牢保住了北方第一大國的地位,等兒子晉厲公即位後,強硬派欒書執政。欒書率諸侯聯軍討伐秦國,深入秦境,渡過涇水,在麻隧再次大敗秦桓公(前578年)。當楚共王圍攻鄭國時,晉厲公率諸侯聯軍救援,在鄢陵大敗咄咄逼人的楚軍,一員晉將還把楚共王的一隻眼睛射瞎了(前575年)。

鄢陵之戰後,晉厲公重新奪取中原霸主之位,一年後,晉厲公企圖剷除異姓公卿的勢力,最後反被欒書殺死。欒書事後扶植年僅十四歲的晉悼公即位,沒想到晉悼公天資聰慧,行事果斷,一上臺就剝奪欒書的權利,抑制異姓公卿的勢力,扶植同族公卿的勢力,把君權牢牢握在自己的手裡。

五分鐘讀完春秋史

晉楚爭霸戰爭

晉悼公更是將晉國的霸業推向了巔峰,他對楚國寸步不讓,與楚成王反覆爭奪鄭國的控制權。晉悼公經過多次謀劃,終於在柤與吳王壽夢正式會盟,確立晉吳間的聯盟關係(前563年)。晉悼公後率諸侯聯軍討伐秦國,深入秦境,渡過涇水,抵達域林,秦軍不敢正面交鋒,只得在涇水上游放毒,以阻止諸侯聯軍前進(前559年)。

晉悼公英年早逝(前558年),兒子晉平公即位。晉平公繼承父親的霸業,他派荀偃在湛阪大敗楚軍(前557年),後來親自率軍討伐背叛盟約的齊靈公,包圍臨淄,降服齊國(前555年)。但晉平公沒有父親那樣的才略,異姓公卿的勢力再次反彈,各家族間的矛盾激化,並引發內亂,晉國的君權從此徹底沒落。

此時的楚國也面臨著宗室掌權,君權衰落的情況,再加上吳國的威脅越來越嚴重,楚國和晉國終於放棄戰爭,改用和談的手段共享霸權,成為中原諸侯共同的霸主(前546年)。

自周平王東遷以來,中原戰爭不斷,兵連禍結,中原諸侯至此方得喘息之機,但多數國家的君權皆已沒落,其中最著名者,晉國有魏、趙、韓、智、範、中行六卿專權,魯國有季孫、孟孫、叔孫三桓專權,齊國則先後有崔氏、慶氏和田氏專權。

吳楚爭霸和吳越爭霸

正當大多數國家陷入低沉時,吳國的國力迅速上升,與楚國展開了連年的爭霸戰爭。自楚康王死後,他的兩個兒子死於內亂,一個兒子昏庸無道,楚國國力因此大衰。吳王闔閭任用背叛楚國的伍子胥治國,對楚國發起猛攻,並攻佔楚國郢都,若沒有秦國出兵救援楚國,擊敗吳軍,楚國就提前亡國了(前506年—前505年)。

五分鐘讀完春秋史

吳王闔閭的影視劇形象

楚國學習晉國,扶植越國對抗吳國,吳越戰爭又起,越王允常時常騷擾吳王闔閭,他的兒子勾踐則在槜李大敗吳王闔閭(前496年)。吳王闔閭受傷去世後,他的兒子夫差即位,夫差在夫椒擊敗越王勾踐,為父親報仇(前494年)。吳王夫差沒有聽從伍子胥殺死越王勾踐的建議,反而放過越王勾踐,給越王勾踐休養生息、起兵再戰的機會。

五分鐘讀完春秋史

越王勾踐的影視劇形象

吳王夫差擊敗越王勾踐後,將戰略中心放在中原,與齊國和晉國連年進行爭霸。雖然吳王夫差多次擊敗齊國,但這嚴重消耗了吳國的實力,越王勾踐於是舉兵反攻,他多次進攻吳國,最終攻破吳國國都,殺死吳王夫差,吞併吳國,北上中原,威懾中原諸侯,成為春秋最後一個霸主(前473年)。

三家分晉,戰國開始

晉國君權雖衰,但國力不減,仍然主導著中原小國們的命運,而在其內部,魏、趙、韓、智、範、中行六卿間的競爭日趨激烈。前590年,範氏和中行氏敗亡,前453年,智氏敗亡,魏氏、趙氏和韓氏成為最後的贏家。前403年,魏氏、趙氏、韓氏被周天子封為諸侯,晉國名存實亡,中國歷史進入戰國時代。

相關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