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之後,新聞的商業模式

Yiqin Fu寫了一篇關於新聞商業模式的文章《2017 最令我震驚和悚然的一組數據,是關於新聞媒體的》,老闆和朋友都發給我看,看完之後覺得基本認同Yiqin Fu的看法。

廣告市場被Google和Facebook鯨吞是逐漸發生的事實,對於業內人而言沒有什麼可震驚和驚悚的。廣告本來就跟著流量走,當媒體失去印刷術年代的發行寡頭權之後,自然在廣告分發上失去了原先的優勢。現在的發行寡頭是社交網絡平臺與搜索引擎。

依靠廣告的商業模式,銷售的不是自身產品,而是產品帶來的流量。如果出現了新的流量體裁,產品失去了流量,則商業模式崩潰。也就是說,他們成敗與否,不僅取決於自身產品的質量,也取決於流量體裁的變化。

長遠看來AlphaBet的商業模式也有和傳統報業一樣的問題,這也是我不看好AlphaBet長期發展的原因。如果有新的流量體裁呢?如果搜索在流量中不重要了呢?能夠看到這樣的苗頭。以廣告為核心,不直接銷售自己產品,就會有這個問題。

潛在的邏輯可能是這樣的:搜索引擎有兩種商業模式,既可以是廣告商業模式,也可以是直接收費商業模式。廣告模式勝出了,是因為在目前的流量生態下,廣告模式能夠比收費模式為搜索引擎獲利更多。如果流量格局變了,搜索引擎可能會啟用收費模式。

對於新聞業而言,流量環境顯然無法再支撐廣告模式,更多地依賴收費成為自然的選擇。

我們可以粗暴地把新聞分為嚴肅的和黃色的。黃色新聞的部分在社交網絡時代,其盈利能力其實並沒有受到影響,他們仍然能好好地活著。真正受到影響的是嚴肅新聞,嚴肅新聞在社交網絡傳播方面不佔優勢,雖然能產生爆款,但收益無法覆蓋成本。不過嚴肅新聞由於質量更高,容易轉型收費新聞。

但是收費也有困難,Yiqin Fu提到了兩個難點:新聞不受版權保護、新聞缺少讓人為之付費的價值。

首先要確定社會有沒有對嚴肅新聞的需求,如果這個需求存在,那麼就一定能找到可以運轉的商業模式。這個我覺得比較顯然,人類社會有對嚴肅新聞的需求,包括但不限於:財務利益、安全利益、上進心、公益心。

但如果只是拿當前的新聞形態去收費,確實不夠。嚴肅新聞機構生產的主要內容仍然是單篇文章,而文章可以以各種形態複製、傳播、展示。消費者完全可以不訂閱新聞機構的產品而獲得同樣的信息。

文章是很難賣出去的,我認為嚴肅新聞機構應該售賣的是信息服務。嚴肅新聞機構到底能提供哪些值得收費的服務呢?嚴肅新聞機構可以充當過濾器的作用,幫用戶篩選出重要的事件,讓用戶從社交網絡信息過載的環境中解脫出來。用戶要想獲得這樣的體驗,必須要沉浸在嚴肅新聞機構提供的資訊環境中才可以。

其次,單純的文章展示確實離用戶的付費預期有一定距離,一方面如上文所說容易被複制,一方面用戶也習慣於免費應對這一場景。嚴肅新聞機構需要提供服務,讓用戶更有付費的意願。而嚴肅新聞機構在內容組織方面的能力是科技公司無法匹敵的,它們可以在信息組織的層面為用戶提供很好的增值信息服務,也可以為付費用戶設計更多參與功能,免費平臺的輿論場與付費嚴肅媒體的輿論場有很大區別。

在提供功能與服務之後,嚴肅新聞機構的自有渠道才能夠比較紮實地立起來,用戶購買服務,進入賬號體系,通過渠道獲取信息,產生消費粘性。

此外,Facebook這樣的流量巨頭,作為新的核心流量載體,也會走出黃色新聞的階段。因為黃色新聞雖然能提高Facebook的財務表現,但其對整個社會的負外部性會使得Facebook面臨嚴酷的社會監管。當Facebook的黃色新聞屬性下降時,嚴肅內容供給商的日子也會好過一些。

Yiqin Fu提到讓新聞機構轉為公益機構的可能,我不太認同這條路線。當然,會有一些新聞機構轉型為公益機構生存下來,但我更認可商業的模式。商業模式成立,才能保證新聞機構的長期獨立發展,同時,商業利益的驅動也能讓新聞機構不斷創新、吸引人才。

才知道Yiqin Fu是牛津的。

本作品採用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 國際許可協議進行許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